当前位置 : 首页
> 走进威海 > 威海概况 > 区市概况 > 荣成市

    荣成市

    文章来源:《威海年鉴(2024)》
    时间:2024-12- 03 11: 00

    【概况】2023年底,全市总面积1526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493千米,辖22个镇(街道)、84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71.02万人,户籍人口63.6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9.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44.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15.7∶32.5∶5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量为346.6亿元,增长6.9%。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19.6亿元,增长15.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0亿元,增长2.7%。年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372.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79.3亿元。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20.7亿元,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7.2亿元。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4.3%,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8.5%。粮食总产量22.4万吨、花生总产量4.7万吨、果品总产量26.6万吨,分别增长2.2%、5.2%、3.4%。完成造林面积约1133公顷。有国家级海洋牧场12个,省级海洋牧场16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个,国家及省级原良种场11个。实现渔业总收入1140.8亿元,增长5.0%;水产品产量178.4万吨,增长3.1%。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221.9万千瓦,有大中型农用拖拉机6359台、小麦联合收割机1537台、玉米联合收割机865台。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1%,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比36.3%。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72.3%,增长35.5%。全社会用电量42.4亿千瓦时,增长14.3%,其中工业用电量21.3亿千瓦时,增长19.3%。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27家,全年实现总产值67.6亿元。

    全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44.0亿元,增长4.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63.8亿元,增长5.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74.7万吨,增长64.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3.8万标准箱。海运完成客运量187.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914.2万人千米,分别增长318.1%、563.3%;完成货运量480.7万吨,下降5.7%,货物周转量951.69万吨千米。青荣城铁荣成站进出旅客总人数300.8万人次,其中发送总人数152.7万人次、到达总人数148.1万人次。有公共汽车运营线路106条,运营线路总长度2754.8千米。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264.4千米,农村客运车辆行政村通达率100%。新增机动车1.4万辆,机动车保有量27.7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24.3万辆。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8亿元,增长22.7%;电信业务主营业务收入5.5亿元,增长1.9%。年底固定电话户数8.2万户,下降4.7%;移动电话用户94.9万户,下降0.4%,其中5G用户41.4万户,增长20.7%;互联网户数35.1万户、有线电视用户数24.8万户,分别增长2.3%、9.7%。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3处,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4家,省级五星级精品民宿4家,四星级精品民宿2家,市内旅游航线7条。

    全市有高校1所,在校生7175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2所,在校生1.54万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生8360人;初中25所,在校生2.04万人;小学20所,在校生2.8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28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10人;荣成市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1处,年培训量1.1万人次;幼儿园64所,在园幼儿1.20万人。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总量77.6万册),博物馆1个,电影公司1个,电影院11座,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16处,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5个。全市在册医疗机构789处,其中三级甲等中医院1处,有床位4101张、卫生技术人员5346人。开展关爱老年人健康活动,免费为老年人查体15万人次。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万元,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万元,分别增长5.3%、7.2%。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1万元,增长6.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万元,分别增长5.9%、9.4%。年底职工基本养老、失业、工伤、职工基本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9.3万人、11.5万人、12.8万人、21.7万人和14.8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8.1万人和38.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2263元。投入资金1920万元,将2862名城乡低保对象纳入保障范围;临时救助259人,发放救助款109.3万元。有城乡特困人员3744人,敬老院8所,发放供养资金5458万元;有困境儿童126名,发放补助290.1万元;为9142名残疾人发放两项补贴1748.6万元。慈善教育领域拨付救助款13.4万元,慈善大病领域拨付538.3万元,运营暖心食堂514处。

    【“荣归故里”计划实施】荣成市深入实施“荣归故里”计划,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发展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为400家企业解决问题272个;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2次,征集意见和建议900余条,其中24条“金点子”纳入市委、市政府决策。举办第二届“荣成企业家日”活动,印发《致广大企业家朋友的一封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开展高层次人才“荣成行”、产业推介大会等系列活动,邀请100余名高层次人才到荣成市对接,举办海洋经济、海工船舶产业、高新材料等推介大会23场,促成合作意向40余项、签约事项105个,聘请53名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担任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委员会委员。建成镇(街)“荣归故里”会客厅20处,开展会商、洽谈活动260余场次,对接项目78个,签约落地项目21个。

    【经济高质量发展】荣成市聚焦聚力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海洋经济,培植壮大七条产业链(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食品及医药、电子信息、核电装备与新能源、高新材料、文旅康养、现代物流),规划建设提升专业园区8个,加快培育区域块状经济,统筹存量变革和增量崛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年内,全市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0家,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0个,高新技术企业173家,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79家。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实施招商引资攻坚突破行动,编制七条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引资路径图,举办电子信息、房车等产业推介大会23场,外出招商581批次,引进永成新材料、朗盛能源等重点项目。至年底,全市完成122个重点项目投资195亿元,储备过1亿元项目62个(其中投资2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5个)、落地30个,国家级房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通过验收。实施“荣成造·全球行”优质产品出海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100余场,全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19.6亿元,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经验在全省推广。

    【文旅融合发展】荣成市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出“五个一”(一桌最海鲜、一个房车梦、一池天鹅舞、一腔故里情、一城仁爱风)活动,举办2023荣成滨海马拉松、2023年全国OP帆船锦标赛暨第一届学青会(公开组)帆船项目OP预赛等赛事,开展海洋民俗文化月、那香海旅游文化节、滨海热气球文化艺术节、啤酒海鲜美食嘉年华等文旅活动100余场,培育九龙城“潮街”等特色街区,提升“天之尽头、天鹅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年内,到荣成市游客突破1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90亿元,荣成市获评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