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专家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7XJ/2025-01941 发布单位: 威海市民政局
内容分类: 专家解读 成文日期: 2025-05-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专家解读《威海市养老机构接受慰问及捐赠管理办法(试行)》

来源: 威海市民政局
时间: 16:38
点击次数:

专家: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主任、教授  初晓艺

为推动养老机构慰问及捐赠管理标准化,威海市民政局出台《威海市养老机构接受慰问及捐赠管理办法(试行)》,为机构规范化、透明化运营构建制度框架。现就政策创新点解读如下:

一、确立捐赠管理基准,规范公益捐赠秩序

办法以法治思维明确捐赠活动的核心准则:坚持自愿无偿属性,恪守公益目的,严禁任何形式的摊派行为或附加不公平竞争条件。特别要求养老机构以法人主体资格作为唯一接受单位,将受赠资产纳入公共财产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统一接收、专人负责”机制,从源头上杜绝个人侵占、挪用等风险,杜绝个人擅自处理捐赠资产。这种预防性监管设计,既契合社会捐赠的伦理本质,又通过制度前瞻性平衡了管理有效性与风险可控性,能够有效规范养老机构社会捐赠行为,保障捐赠人和受赠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更多慈善力量关心、支持、参与养老事业发展。

二、构建精细化操作体系,强化资产全周期监管

办法对捐赠资产实行分级管理:针对价值1000元以上且在使用中不易改变原有形态的资产,明确应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对3万元及以上大额资金或大宗物品的使用分配,要求建立“领导班子集体审议+主管部门备案”的双重审批机制,实现差异化精准监管。这种基于资产价值、属性的差异化管控模式,将监管要求转化为可量化的操作标准,既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又通过“重点资产重点监管”实现精准管理。同时,要求建立受赠资产备查账,实现从“验收—分配—使用”全流程追溯,确保每笔捐赠可查可核。

三、精准管控资金流向,筑牢老人权益保障线

在慰问金发放环节,办法实施分类施策:特困老人单次发放额度不超过3个月零花钱标准,对失智等无自主行为能力的老人,慰问金由机构专项采购生活物资,避免现金滥用风险。资金使用层面采取“双轨制”:定向捐赠严格按协议用途执行,确需变更需经捐赠方书面确认;非定向资金严禁用于机构办公、人员薪酬等运营成本,确保100%投入老年人生活改善。这种“靶向式”管理设计,既尊重捐赠方意愿,又切实保障受助老人权益。

四、完善阳光化监督机制,提升公益公信力

办法构建“台账+报告”双公开体系,通过备查账记录单笔捐赠流向,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整体收支情况,形成 “微观追溯+宏观披露”的透明化机制。针对定向捐赠用途变更,明确以捐赠方书面同意为前提,从程序上保障捐赠意愿落实。这一机制既为审计监督提供完整证据链,也通过社会公示增强公众信任,推动养老机构公益运作向“全流程可监督”升级。

本办法通过“原则-流程-监督”的闭环设计,既维护捐赠人合法权益,又防范资金滥用风险,为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激发社会捐赠活力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范例,对提升养老服务领域公益资源配置效率具有示范意义。

相关政策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