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关于印发《威海市促进农业农村消费行动计划》的通知
威农字〔2025〕8号
各区市农业农村局,国家级开发区农业发展局(社会事业局):
为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提振消费工作部署,全力推动农业农村消费提质升温,现将《威海市促进农业农村消费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28日
威海市促进农业农村消费行动计划
为贯彻全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精神,激发农业农村领域消费潜力,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威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力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威政字〔2025〕4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持续提升农业供给质量
(一)推进优良种业资源高效培育与广泛推广。以培育高端高质新品种为核心,坚持“外引”与“内繁”相结合,引进培育苹果、西洋参、无花果、花生、茶叶、甘薯、蓝莓等我市特色产业优良种质资源,打造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依托我市3处省级农作物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开展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引进、展示评价和观摩等工作,组织召开全市小麦、玉米新品种展示评价现场观摩会,指导农户选种用种,推广适宜我市物候条件的农作物优良品种。
(二)提升食物供给质量与多样性。聚焦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食物的有效供给,立足黄渤海海洋经济走廊核心区位优势,构建海陆联动的食物供给体系。发展高附加值浆果产业,塑造果园即景点产业新形态。组织举办全市现代果园发展现场会、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班,制定威海市苹果园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指导意见,扩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塑造农业特色品牌。推动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打造苹果、无花果、西洋参、花生、茶叶农业特色产业“五朵金花”,着力塑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坚持把质量作为品牌建设的生命线,用标准引领产业发展。充分整合政府、协会、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品牌,持续增强威海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025年新发展“三品一标”产品数量20个以上,争创国家农业精品品牌1个、优质畜产品基地2家。
二、大力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一)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挖掘千里山海路沿线农业旅游资源,打造休闲农业精品路线,通过樱桃采摘节、无花果采摘节、西洋参文化节、蒲公英文化节等活动,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培植成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依托乡村振兴样板片区,推动省市县镇梯次建设,发挥片区资源和业态优势,培优特色主导产业,持续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鼓励各区市积极开展“村歌”“村晚”等“村字号”系列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促进乡村文化资源活化应用,进一步激发乡村市场活力。2025年,新启动建设省级示范片区4个,培育市级精致片区10个。
(二)推动宠物食品产业升级与集聚。依托独特的海洋资源与区位优势,通过原料资源整合、精准招商、政策扶持及产业协同发展等策略,建设宠物食品产业集聚区。梳理本地畜产品、水产品供应链企业,按类别对接原料需求,吸引国际品牌入驻,促进国际品牌与本土企业合作,增强宠物食品产业黏性。围绕畜产品、水产品等产业制定宠物食品地方标准,推动原料加工精细化。
三、多形式开展产销对接活动
(一)做好品牌升级和市场推广。围绕我市苹果、西洋参、无花果、花生、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开展专题推介活动,在济南设立威海农产品推介中心,展示威海特色农产品,打造永不落幕的农交会。塑优“千里山海 四季生鲜”威海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推进品牌营销提标扩面,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二)开展农产品惠民消费活动。聚焦农产品休闲采摘旺季,开展农产品惠民活动,在休闲农业采摘园购买农产品和休闲采摘享受减免优惠。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形成“上午摘果、下午赶海”的农文旅消费场景。通过优惠减免方式,刺激我市休闲农业消费,进一步激活“近郊游、乡村游、周边游”消费市场。
(三)实施电商助农销售行动。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消费助农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抖音、小红书等“内容电商平台”开设网店,通过农民丰收节、电商文化节等活动,放大短视频、内容直播等电商模式的引流效应,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继续落实“齐鲁农超”平台建设工作要求,引导已入驻商户联农带农、兴农富农,带动当地电商产业提质增效。组织讲好“齐鲁农超”商家故事,用身边事引领身边人,激励更多人才投身到农村电商队伍中。2025年,力争我市入驻“齐鲁农超”电商平台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85家以上。
(四)搭建威海农产品官方采购直通车。通过宣传文登西洋参“八粒种子”事迹、威海苹果的“西洋情怀”、“海归与他的蓝莓情”等故事,讲好威海优势特色农产品故事,以故事沉淀品牌精神,以故事树立品牌形象,争取将更多威海特色农产品纳入国家级活动官方选品名单。推动特色农产品跨界联名与场景营销,与知名文创推出联名礼盒,在威海旅游景区开展联名推广活动,吸引游客即时消费。
(五)做好参展宣传推介。组织我市知名农产品企业参与“好品山东”系列推介活动、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农产品展销活动,并参加“好品山东”香港推广中心启动仪式、“好品山东”横琴优质农产品品牌出海中心揭牌仪式,通过展示、品鉴、讲解等形式,提升港澳消费者对我市农产品认知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支点,推动我市农产品进入东南亚及欧洲市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持续组织我市知名农产品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威海农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占有率。
四、促进新型农机具消费
(一)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优化补贴流程,引导支持农民和农业经营组织,新购置各类农机具1700台(套)以上。
(二)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积极宣传老旧机具报废更新政策,引导报废老旧机具1.5万台(套)以上,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
五、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自觉遵守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可追溯性。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传递健康消费理念,营造放心消费良好氛围。
(二)培育威海“土字号”“乡字号”农特产品。推动苹果、无花果、西洋参等“土特产”变成“大产业”,依托得天独厚农业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功能,发展观光、采摘、休闲、垂钓、餐饮、文体娱乐等多种新业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休闲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培育具有文化底蕴的农特产品。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积极与发改、商务、市场监管、供销等部门配合协作,加强蔬菜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信息监测预警,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摸清各类应季上市鲜活农产品品种、产量、上市时间、储运能力以及需求量、销售渠道等基本情况,加强本地农产品市场运行形势研判,关注蔬菜价格波动和市场运行异动情况,引导生产主体合理安排农产品生产和上市时间,促进产需有效对接。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发布预警信息,指导农业生产主体合理安排种植、采摘计划,落实落细防灾减灾措施,切实把灾害影响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