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库 > 【文件库】部门文件
  • 发文机关: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威海市发展和改革委 威海市科学技术局 威海市财政局等12部门
    • 主题分类:机械制造与重工业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
    • 成文日期:2024-06-12
    • 公开发布日期:2024-06-12
    • 发文字号:威工信发〔2024〕23号
    • 所属单位: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开始实施时间:
    • 文件状态:
    • 文件废止时间:
    • 文件失效时间: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十二部门

    关于印发《威海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

    威工信发〔2024〕23号


    各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改革局、科技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分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各监管支局,国家级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创新局、财政金融局、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办公室、生态环境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综保区经济发展局、财政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威海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威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威海市科学技术局

    威海市财政局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威海市生态环境局

    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威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

    国家税务总局威海市税务局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分局

    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威海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2024年6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威海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山东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要求,切实推动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有效发挥对稳增长、扩投资、促转型的拉动作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固树立大抓经济的鲜明导向,聚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提质增效,坚持标准引领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深入实施五大行动,推动全市工业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高水平技术改造,全面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重要支撑。

    到202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70%左右,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指数保持全省前列。

    到2027年,全市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2%、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重点行业低于能效基准水平的全部完成更新改造、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明显提高。

    二、重点任务

    (一)深入实施高端化跃升行动

    1.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聚焦工业母机、仪器仪表、轻工纺织等生产设备整体处于中低水平的行业,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重点推动工业母机行业更新高精度五轴加工中心、大型锻压机床等核心设备,提升产品加工精度等关键性能;推动仪器仪表行业淘汰落后低效产线,采用自动化数控加工设备,打造高效智能化生产线;推动地毯行业簇绒机、直捻机等,纺织行业缝纫机、筒纱及绞纱染色机等老旧设备更新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加快高端先进设备更新。聚焦汽车、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优势行业,鼓励企业更新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进设备。重点推动汽车行业围绕冲压、焊接、喷涂、装配等重点工艺环节,加快应用大型冲压机床、高精度机器人、AGV物流输送系统等先进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行业更新全回转等离子切割机、钢板预处理线、平面分段制造生产流水线等核心装备。(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加快试验检测设备升级。聚焦机械、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试验检测类服务平台,围绕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验证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提升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专用设备,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二)深入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

    4.强化数字化转型赋能。全面落实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加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提升培训,鼓励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更新生产设备。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常态化开展数字专员进企业活动,切实解决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难题,赋能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重点企业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应用,支持重点平台拓展服务领域,打造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持续实施“工赋威海·数智引航”行动,积极开展“工赋百景”揭榜挂帅试点工作。力争到2025年,累计打造5G示范应用场景5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25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威海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5.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鼓励企业加快推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培育打造智能制造新模式。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高精度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应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自动化装配线的优化、智能物流系统的构建以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完善;原材料行业加快智能包装机、装车机等新型智能装备应用;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聚焦十条优势产业链,分行业打造示范标杆,实现产业链有标杆、分行业有示范、细分领域有样板,为企业提供看得见、可实现的典型示范和技术路线,引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场景)75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适度超前建设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支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提升节点平台服务推广能力。实施“双千兆”工程,建设高质量外部公共网络,推动5G网络在重点区域部署力度,保障核心产业园区、工业集聚区等实现5G信号优质覆盖。力争到2025年,建设开通5G基站9000个,实现千兆光网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山东省通信管理局威海市信息通信发展办公室)

    (三)深入实施绿色化转型行动

    7.加强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编制《威海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扎实推进水泥、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水泥行业推广新型辊压机,节能电机、水泵,自动化设备等节能技术装备;平板玻璃行业推广熔窑新型复合材料保温技术、双排鼓泡枪充分燃烧节能技术;有色金属行业加快绿色环保金、银、铜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加快绿色装备能效升级。加大遴选能效水平先进、技术成熟可靠、经济效益好、推广潜力大的节能降碳技术和装备,做好国家、省工业领域先进降碳技术推广目录推荐申报,加快先进降碳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推动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围绕水泥、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需求,加快磁悬浮节能环保装备推广。(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9.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挥绿色工厂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基础性和导向性作用,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引导工业企业使用节能型产品或效率高、能耗低、水耗低、物耗低的产品。开展水效、能效等领跑者行动,引导企业更新高耗能、高耗水设备,推进工业节水和废水综合利用。规模发展废钢铁回收加工行业,培育废钢铁加工行业 “白名单”企业。力争到2025年,累计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110家、绿色工业园区3个。(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四)深入实施本质安全提升行动

    10.加快化工行业关键设备更新。深入实施全市化工行业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整治提升专项行动,聚焦核心装置使用年限、自动化设备、计量器具等方面,分行业推广应用连续化、微反应、超重力反应等工艺技术,加快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改造。重点推动氯碱行业电解槽,精细化工行业大型反应釜等重点设备更新改造。“一企一策”指导编制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改造方案,妥善化解老旧装置工艺风险大、动设备故障率高、静设备易泄漏等安全风险。(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

    11.提升民爆行业本质安全水平。聚焦工业雷管生产线等重要生产环节,以危险作业岗位无人化为目标,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在关键风险位置实施“机器人替人”,提升安全生产危险工艺和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重点对基础雷管、数码电子雷管装填装配生产线等升级改造。(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2.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装备。瞄准危险化学品、矿山、金属冶炼等重点领域安全需要,推动先进技术装备的研究开发,提升安全生产技术和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应急产业,加强监测预警、预防防护、处置救援等领域应急产业产品和技术研发,开展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征集,加大应急产品和应急服务在重点应用场景的推广和应用。(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

    (五)深入实施优质设备供给行动

    13.加强先进设备推广。发挥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优势,围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智能检测与装配等核心装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定期开展供需对接等活动,加强优质设备推广应用。支持装备制造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行业用户单位联合研制智能化成套装备,形成一批领跑行业的精品装备和整体解决方案。(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14.加大设备研发创新。加强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装备、图像传感器等领域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综合运用保险补偿、政府采购等政策,推动创新产品进入重点产业链供应体系,每年推广首台(套)装备8项以上、首批次材料5个以上、首版次软件3个以上。在装备制造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为科研成果提供中试熟化服务,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

    15.提升设备质量品牌。深化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争创一批“山东制造·齐鲁精品”产品,不断提升威海制造品牌知名度。利用“山东制造·云上展厅”平台工业品集聚优势,组织企业参加“网行天下”云采销对接活动,优选推介一批优质装备,服务支撑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市工业运行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加强协同配合,加快设备更新改造进度,全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分年度建立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库,加强重点项目的谋划储备和组织实施,市级重点跟踪推进投资5000万元至1亿元项目,县(市、区)级重点跟踪推进投资5000万元以下项目。(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二)强化行业标准引领。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主导或参与制修订一批节能降碳、环保、安全、循环利用等相关标准。实施重点产业链标准化强链工程,培育和发展企业联合标准,鼓励制定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加快研制低碳技术标准,开展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标准攻坚,强化安全应急标准研制实施,引导企业对标先进标准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三)加大财税支持力度。统筹用好市级支持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等专项资金,加大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重点项目争取省级以上资金支持。全面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着重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及一次性扣除政策,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专用设备购置及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等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税务局)

    (四)强化金融支撑服务。用好再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完善政银企沟通合作机制,分年度编制全市工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鼓励银行机构对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单列信贷计划,给予专项信贷额度支持。定期举办产业投融资大会,引导银行机构精准对接制造业企业,开通快捷审贷通道,扩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投放力度。(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威海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威海监管局)

    (五)增强资源要素保障。对工业领域符合条件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优先推荐纳入市级重点项目库等加强跟踪管理和服务。加强对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能耗要素保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土地、污染物排放、用能要素向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项目集中。(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

    文字解读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