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455/2024-03214 发布单位: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4-11-0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政策解读

来源: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时间: 14:12
点击次数:

一、编制背景

2019年5月10日,党中央 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2019年6月,印发了《山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确定威海等四个城市作为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试点城市,先行探索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法。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战略部署,高质量推进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威海市由市自然资源局牵头,会同多个市直部门,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编制《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二、决策依据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作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

三、出台目的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山东省、威海市关于威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部署和要求,推进国土空间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合理保护与利用国土空间资源,指引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有序开展,实现城市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并结合威海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四、主要规划内容

《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引领全省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新局面。

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一)构建“高质高效”的农业空间

近年来威海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现代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但受丘陵地势实际状况的限制,我市农业规模化整体水平较低,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有减少趋势,耕地撂荒现象明显。重点聚焦以上问题,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建设精致化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为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精致农业发展、精美乡村建设、精细乡村治理走在全省前列,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威海范例。

(二)构建“山海一体”的生态空间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分析胶东半岛与威海生态系统情况和特征,主要聚焦自然保护地保护缺位、水资源总量短缺、部分区域海岸侵蚀明显、部分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对标“构建山海一体、系统稳定的生态空间”规划目标,实施生态优先策略。以昆嵛山生态屏障作为威海西部的生态屏障,加强昆嵛山生态系统保护,共同维育烟威连绵山体生态屏障;以千公里滨海生态景观带,统筹全域海岸线、海湾、海港、海岛等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打通并保护联系山海十条生态廊道骨架,提升生态要素的连通性,共同构建“一屏一带十廊多核”的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升市域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构建“集约精致”的城镇空间

落实国家关于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的要求,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胶东经济圈,构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城镇空间布局。针对威海现状城镇规模存在的问题,提出集约紧凑的“中心-轴带-组团结构”城镇开发格局,引导构建五级城镇体系,实现各级城镇有序发展。在明确城镇开发格局及城镇功能结构体系下,加强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市域“一轴一带七片多点”的产业空间,构建合理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以及完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并提出强化城镇空间高效利用,促进城乡建设领域节能降碳的相关措施,支撑城镇空间“集约精致”发展。

(四)构建“生态活力”的海洋空间

为落实山东省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和威海市海洋强市建设行动方案,聚焦海洋开发保护格局有待优化、海岸带统筹协调有待加强、海洋空间开发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薄弱等“海洋空间”现实问题,对标“精致城市”建设这一规划目标,实施陆海统筹策略,打造生态韧性、创新活力的海洋空间,采取优化海洋开发保护格局、科学管控海域海岛海岸线资源、实施陆海统筹保护与利用等措施,为建设海洋强市提供空间要素保障。

(五)建立国土风貌魅力体系

整体保护市域山-城-海交融的自然景观格局和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优化城市设计景观要素,强化乡村风貌管控,构建多元的城乡休闲游憩网络,塑造多层次城乡风貌格局。

明确城乡整体风貌定位,突出“大气山海,精致栖居”的新时代风貌特色,凸显山海之大气,点睛城市之小巧,严格执行《威海市城市风貌保护条例》,组织建立城市风貌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对山水风貌区域实行特色管控;明确历史文化保护目标,构建市域“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街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五个方面的保护体系,将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各类历史文化遗产纳入历史文化保护线,实施严格保护。

(六)建立综合交通体系

为落实交通强国战略,加快构建省、市综合立体交通网,针对威海市与区域主通道衔接不畅、对外交通体系存在短板、市域交通网络尚待完善等问题,围绕门户提升、通道融入、枢纽支撑、网络一体四大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强化威海市综合交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交通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

(七)建立城市安全韧性与基础设施体系

聚焦能源保障设施仍有欠缺、水网体系有待优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尚处起步阶段、综合防灾减灾工程体系还不健全、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格局仍需优化等现实“安全韧性”问题,以保障“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为目标,采取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构建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固体废物分类处置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化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与利用等措施,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提升国土空间支撑保障能力。

(八)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

结合威海市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利用特征,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的国土空间利用问题诊断,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各类空间利用与发展目标,研究各类整治修复的分区、潜力、重点区域及重大工程,确定为实现国土空间利用优化目标应实施的整治与保护任务,并根据威海市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差异特征进行任务分解,从而为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相关内容提供理论支撑与数据分析支持。

(九)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品质

按照提升魅力、激发活力、增强动力策略对中心城区功能和品质进行提升。中心城区开发建设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特色风貌延续,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先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魅力;开发方向注重完善城市服务职能,满足本地市民生活和旅游接待的要求,通过特色功能区的打造,激发城市活力;产业发展注重转型升级,依托现有高校平台、创新空间等,推动知识型创新成果转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十)近期行动计划

落实《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威海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为目标,对重大项目进行梳理、上图及合规性审核,形成近期重大项目清单。

按照耕地整治恢复规划,明确年度拟实施的耕地整治恢复规模,参照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的要求和程序,对拟实施的耕地整治恢复项目立项后组织实施;推进生态重要、环境敏感区的修复工程和流域整治,以及海岸线整治与近海生态修复项目;围绕“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产业发展目标,提升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加快促进老城区改造升级,激发老城活力,带动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全面建设精致公园绿化体系;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为城市高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必须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有效实施。《若干意见》要求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在实施与监管方面要“强化规划权威、改进规划审批、健全用途管制制度、监督规划实施”。《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明确要求: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和机制,以“一张图”为支撑完善规划全生命周期管理。本规划以提升威海市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目标,重点从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规划实施政策机制、建立监测评估预警和考核监管制度、加强组织保障和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五、政策解读人

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空间规划科,姜岩,0631-5173055。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