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领导干部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13776Q/2023-03189 发布单位: 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内容分类: 领导干部解读 成文日期: 2023-08-2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参加阳光问政热线直播解读政策

来源: 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 15:11
点击次数:

        上线嘉宾:刘伟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

        1.主持人:您好,局长。今年,威海的旅游市场非常火爆,客流量飙升,成为了国内新晋“网红”城市之一。这也带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有没有采取一些措施,保障游客的安全?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今年我们威海的旅游确实很火,给我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但是,我们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进行督导检查中发现,有两个方面的安全风险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监管,让游客来威海,玩得开心又安全。

第一个风险点,是涉水安全。来威的游客亲水游体验欲望强烈,游泳、赶海的人很多,溺水的风险增加。我们主要采取了四项应对措施。一是前置应急救援力量。整合了公安、消防等多方力量,在重点景区设置救援站6处,同时,组织蓝天救援队、联信救援队、蓝鲸救援队等12支社会救援力量,深入国际海水浴场、葡萄滩、东浦湾、半月湾、那香海等景区前置备勤、巡逻防控,一旦有游客溺水,能够快速救援。二是配备防溺水救援装备。将水面救生机器人、移动救生担架等设备配备到基层消防救援站,同时,利用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在危险水域配备救生杆,也是为了能够快速救援。三是开展防溺水演练。在国际海水浴场等涉海景区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升救援人员技能水平和对装备的操作熟练度。四是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组织蓝天救援队、红海陆搜救援队等社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到景区景点开展宣传,提升游客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这里,也提醒一下游客,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要到危险水域游玩、游泳。

第二个风险点,是夜间网红餐饮店安全。旅游火爆,夜间网红餐饮场所客流量骤增,一方面,经营业主、从业人员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高,另一方面,设备设施使用强度大,用电、用气、消防安全问题突出,导致安全风险增加。对此,我们统筹组织各级各部门对威海韩乐坊、小石岛、火炬八街、国际海水浴场、葡萄滩等网红打卡地开展了多轮次送安全服务活动,指导周边的商户做好燃气、消防、用电安全。同时,我们还组织安全专家对韩乐坊等重点商圈,进行安全巡检,每周巡检一遍,发现问题,指导商户进行整改,下周再进行复查,确保安全。希望广大的餐饮店业主,主动找专家,对自己的店铺进行安全检查,既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游客的安全。

2.主持人谢谢刘局长的提醒,希望广大游客在威海玩的开心据了解,日前,我市正在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请问,这次行动和以往有什么不同?现在取得了什么样的进展和成效?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是国务院安委会研究部署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分三个层面来设计: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责任。与以往的专项行动相比较,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突出重大隐患。聚焦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隐患,包括违规动火、外包外租管理混乱、企业不开展应急演练、从业人员不熟悉逃生出口等有关事故教训总结出来的问题。不搞大而全整治,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二,突出关键少数。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法定的消除重大事故隐患的第一责任人,这次专项行动紧盯这个关键少数,要求企业的一把手带头,学习研究并且亲自组织重大事故隐患的排查整治,发挥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主导作用,带动整个企业管理团队和所有从业人员落实岗位责任。

第三,突出先礼后兵。专项行动安排所有企业先用两个月的时间自查自改,然后再由政府监管部门开展精准严格执法。给出企业时间查改,但如果不查不改还不报告,我们就要严厉处罚,既要处罚企业,也要处罚企业第一责任人

对于专项整治工作,我市高度重视,组建了工作专班,专门负责推进落实。组织制定了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安全风险隐患清单》,明确检查明细。对表检查,确保查深查细查透。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也都积极行动,到基层、到一线,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目前,全市排查整改了重大隐患430多项,提高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本质水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执法检查、明查暗访督导评估、日常调度等工作,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里提醒一下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你们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前面我也说过,这次专项行动就是突出了企业主要负责人这个“关键少数”,大家一定要亲自研究、亲自推动这项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完善、并且严格落实企业事故隐患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动员员工参与事故隐患排查的主动性、积极性。企业员工处在生产经营活动的第一线,对身边的事故隐患能在初始苗头期间第一时间发现,所以,希望广大一线员工发挥前哨作用,积极查找、报告、整改身边的隐患,做到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早消除。

3.主持人除了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外,我们还在开展违规电气焊、有限空间作业、防高处坠落等专项整治,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这项工作吗?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以及高处坠落问题,近年来屡屡引发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教训非常深刻。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这三类问题引发的事故,每年量都不小,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比如,违规电气焊方面,去年1121日,河南安阳凯信达商贸有限公司厂房因为企业人员违规操作,电焊引发火灾,38人死亡;有限空间作业方面,今年310日,安徽的一家公司在罐体检修作业时,因为施救不当,先后造成6人被困罐内,最后造成5人死亡、1人受伤;高处坠落方面,今年815日,菏泽一家建筑公司发生坠落事故,5人死亡。这些事故触目惊心,令人心痛。

针对这三类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了违规电气焊作业和违规施工、有限空间作业、预防高处坠落三个专项整治行动,目的就是真刀真枪解决问题。首先是,排查摸底。对重点企业、重点场所、重点人员逐个过筛,全面掌握三类作业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建立台账。针对三类作业,建立基础管理台账,逐一明确监管责任,逐一落实整治措施,消除监管盲区。第三,开展执法检查。和前面讲的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一样,先由社会单位组织开展自查自改,然后由部门开展执法检查。对不认真自查自改、有问题没自查出来的,依法进行处罚。目前,我们已经处罚了部分企业。希望社会单位认认真真的自查自改,不要走过场。第四,加强教育培训。我们编制发放了高处作业“十不准”“五必须”、电气焊作业“十不准”“九必须”、有限空间作业“十不准”“十必须”等明白纸,以朗朗上口、简单易懂的形式,让一线员工学习、对照执行。

借此机会,提醒一下广大一线员工,这三类问题引发的事故虽然比较多,但平时只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很多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比如,高处坠落事故80%以上是由于不系安全带造成的,作业人员只要做到了系安全带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很多事故就能避免;比如,有限空间作业,按照规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执行了这个规定,很多事故也能避免这些都不是复杂的工艺,也不是很难的技术问题,只要在工作中,稍加注意,就能做到。所以,希望广大一线员工,一定要对安全保持敬畏,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去操作,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安全

4.主持人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安全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希望广大企业员工能够谨记刘局长的提醒,时刻注意安全。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近期,市应急局有没有出台一些新的政策,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您能给大家解读一下这个政策吗?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近期,我们出台了《威海市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工作方案》,通过保险公司向企业提供风险控制服务或安全管理服务,来降低企业的安全风险。所谓“风险减量服务”,是指在风险损失发生前,采取积极的风险处理措施,减少损失发生的可能,或降低损失严重程度的服务活动。在安全生产领域引入风险减量服务,对于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方案》包含4个方面内容。一是指导思想。主要是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承保机构参与安全生产社会化治理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二是职责分工。主要明确了应急管理部门、行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安责险承保机构和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的具体职责。三是工作目标及工作安排。分动员部署、督导检查、总结评估三个阶段进行,力争2023年底,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覆盖全部投保企业,安责险风险减量作用得到积极发挥。四是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事故预防服务、纳入考核巡查督查、推广信息系统应用、推动实现社会共治5项措施,保障这项工作有序推进。

对于这项工作,重点向大家提醒两点。一是关于投保范围。八大高危行业的企业都要投保,包括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渔业生产。二是关于服务内容。承保机构要为投保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风险辨识评估和安全评价、隐患排查、标准化建设、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安全生产科技推广应用或其他事故预防服务。我们把安责险投保和事故预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监督检查的重点,对高危企业没有按规定参保的,承保机构没有按要求开展事故预防服务或者服务不规范的,将采取执法、通报、约谈等措施,督促企业按规定投保、承保机构按要求履职。

5.主持人说完安全生产,再来说说自然灾害。大家可能都关注到了,86日,德州发生了5.5级地震。很多听众朋友们关心地震能不能提前预报,发生了地震该怎样避险?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答:目前,地震还不能精准预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警。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预报和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报是指在地震发生前,通过研究分析,对未来地震发生的震级、时间和地点进行预测预报。目前全世界都还做不到这一点。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通过一定的技术监测到地震波,向地震发生地提前几秒乃至数十秒发出警报,让人民迅速撤离。也就是说,地震其实已经发生了,几秒或者几十秒后才会造成破坏。简单来说,就类似于打雷和闪电,他们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一般先看见闪电,几秒后听见打雷。我们就是利用地震发生后的时间差将预警信息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视、广播等多种预警终端向社会发布。

目前,我国的地震预警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还不成熟,可能出现误报、漏报的情况,而且在震中附近,因时间间隔太短,还存在无法及时预警的天然不足。我市也在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一带一路”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地震台网运维等工作,提高震情监测预警水平,提升地震公共服务水平。

我们无法避免地震,但是掌握科学避险方法和逃生技巧,能够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遇到地震,要根据所处环境迅速采取避险措施。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第二,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当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燃气,躲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第三,如果在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第四,如果在街道上,应当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广告牌,到空旷地带。第五,如果在郊外,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