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首页 |
|
一、基本情况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属于低山丘陵区,三面环海,下辖22个镇街,77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3.82万人。曾获“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等称号。
自2015年8月启动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程以来,荣成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统筹强化农村改厕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一体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委托专业企业负责城乡供排水、污水治理、改厕及运维管理等工作;完善资金筹措保障机制和设施运维管理制度,确保设施建得起、用得好。
二、治理成效
荣成市将污水处理与农村改厕建设相结合,目前已全部完成农村改厕,改厕户数15.8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8%;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累计投资14亿元,完成行政村治理502个,构建覆盖城乡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三、经验做法
(一)统筹改厕与污水治理,分类确定治理路径
针对荣成市农村地形多样,村情村貌各不相同的实际,市政府注重规划引领、统筹衔接,印发《荣成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荣成市农村厕所改造与污水处理实施方案》,2016年起,将农村改厕与污水治理统筹推进,率先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造,并于2020年底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同时,统筹考虑村居地质地貌条件、村庄规划、污水总量等因素,分类推进四种治理模式。一是强化城镇配套管网扩面延伸,对管网能辐射到的村居,污水就近接入城镇管网;二是对人口比较集中,排水量较大的村居,采取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设施方式进行治理;三是对排水较为分散且集中收集困难或者旅游村庄,采取建设三格化粪池和单户联户污水处理设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四是对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村庄,采取建设三格化粪池和灰水收集的方式,利用生态处理(夏季)+收集拉运(冬季)的模式进行治理。
(二)落实资金保障,构建县级财政资金主导、市级财政资金补贴、社会资本引入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建设费用方面,一是通过整合各领域专项资金,对镇街进行差异化补贴,引导镇街实行差额自筹,对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按沿海镇街30%、内陆镇街70%的比例予以市级财政补贴,新建村庄户型污水处理器则由市级财政全额补贴,收集转运处理(生态处理)的市财政按照每户650元给予补贴;二是积极探索社会化运作模式,引入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在成山、港西、人和3个镇采取引入社会资本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降低了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成本;三是通过政企合作,鼓励部分骨干企业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对镇周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市级给予政策扶持。在运行费用方面,采取城乡一体化专业运维模式,市级财政对村级设施和户型污水处理器按70%的比例予以补贴,收集转运处理及农厕管护费用全额补贴。每月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出水水质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经费拨付的重要依据。
(三)落实责任主体,推行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理,创新运维新模式
在污水处理设施后续管护上,荣成市树立“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实施专业化运行维护、信用建设、网格化等多元管理。一是厘清部门角色。出台《关于推行城乡污水处理一体化管理的意见》,明确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财政、发改、水务集团等在运行维护考核方面职责,确保设施正常运行,达标率实现100%。二是实现专业化运维。成立了乡镇污水处理分公司,实现了城—镇—村污水处理公司化运行、一体化管理。在建成镇村污水收集处理和智能改厕管理平台基础上,又购置吸污专用车和日常调度车,每台车均安装了定位及视频监控系统,实时跟踪车辆使用。三是融入信用+管理模式。2015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设立了信用基金,将信用建设深度嵌入农村治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信用+环境整治”“信用+网格治理”等一批基层治理新模式,所有镇村均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员监管体系,调动起群众参与污水治理自治的责任感和积极性,确保设施长效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