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威海市公安局关于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文章来源:威海市公安局
时间: 2023-01-05 15:00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威海市公安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公安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全面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的总体要求,落实依法行政各项措施,不断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群众满意度稳居全省前列。

一、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党委发挥引领作用,夯实法治政府建设根基。一是夯实工作职责。严格执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置于突出位置,不断夯实法治公安建设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部门牵头组织、各警种部门线条落实的齐抓共管良好格局;成立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定期听取各执法单位执法工作情况汇报,预警和研究解决执法问题。二是强化党委法治素养。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规党纪和新法新规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政治轮训、主题党日、业务培训范围,组织全警深入学习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形成人人知晓、人人敬畏、人人遵守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关键少数”,自上而下的营造起警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三是党委工程部署法治政府建设。年内,市局党委多次组织召开党委会或专题会议,研究法治政府建设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对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各级负责同志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普法宣传教育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研究制定全年法治工作要点,全面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领导。

(二)推进重点领域立法,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一是推进公安立法工作。为了规范停车秩序、改善交通环境,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结合本市实际起草地方性法规《威海市停车管理和服务条例》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提请市政府成立威海市停车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停车管理和服务综合协调机制并在全市各区市全面推开,法治综合治理合力不断增强。二是发挥规范性文件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作用。对《威海市停车管理和服务条例》中规定的行政处罚相关条款进行细化,交警支队起草了《威海市停车管理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清单》,召开征求意见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听取了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意见,严格落实合法性审核机制,于11月4日在威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并报请市司法局备案。三是加强对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立改废释”工作。定期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年内开展与《威海市城市国际化促进条例》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政策的全面清理,持续扎实做好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报送备案等工作。

(三)依法履行打击违法犯罪职能。一是暴力犯罪打击更凌厉。始终把打击暴力犯罪摆在首位,将快破现案和深挖积案作为“主阵地”,坚决守住“发一破一”的总要求,命案现案破案率保持100%。二是扫黑除恶决心更坚定。坚持打早打小与打准打实相结合,保持高压态势,深入铁腕整治。三是电信诈骗打防更专业。深化“四专两合力”建设,立足本地实际,打团伙、挖幕后、捣窝点、斩链条,全市破案数、抓人数同比分别提升118.2%和80.5%,发案数、涉案金额同比分别下降13%和25%。四是专项行动发力更精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谋篇布局,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核查养老诈骗线索242条,破获养老诈骗案件9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91人,追赃挽损1.4亿余元。五是严厉打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起草发布打击涉疫违法犯罪行为通告1次,制定内部防疫执法工作指引8件,对累计办理涉疫违法犯罪案件143起全部提级审核,依法行政处罚147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人。

(四)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优化行政管理服务。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行动,编制全市公安机关行政许可事项46项。制定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十项重点攻坚任务,按照“网上办为主、自助办补充、窗口办兜底”的总体思路,深化网上办理,出租车驾驶员背景核查、律师查询户籍信息等功能陆续上线运行,威海微警务注册用户突破42.5万,办理业务24.7万。出台《全市公安机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扎实推进线下“一窗通办”,编制完善三级通办事项清单,强化流程再造,推动交警车驾管、网安、治安、户政、禁毒等多警种简易、高频事项线下“一窗通办”,最大程度方便企业、群众一个窗口办理多警种业务,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集成服务。认真落实跨域通办,41个事项实现“全省通办”,36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问题。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推进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动态调整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推行分级分类监管,确保日常监管“双随机”全覆盖,推行联合涉企检查,减少对企干扰,今年开展部门联合抽查30个事项167个单位。在执法过程中认真落实“首违不罚”“首违轻罚”制度,教育引导企业自觉尊法守法,提高监管效能。

(五)深入矛盾纠纷排查,建立多元化解机制。市公安局以矛盾纠纷重复警情专项治理为切入点,依托接处警平台以“同人、同号、同址”为条件,筛查矛盾纠纷类1.4万条,逐一明确责任单位,推送开展治理,排查矛盾纠纷5259起、化解率98.79%。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一是积聚社会力量。积极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网络建设,组织指导警务助理、网格员、调解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纠纷调处,对矛盾纠纷实行归口管理、分类办理,对重大矛盾纠纷,会同各镇街综治中心、其他行政机关调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起。二是挖掘民间力量。积极发动老党员、老干部、政法系统退休老同志以及群众威信高、热爱调解工作的群众担任“治安调解员”,积极推进“警调衔接”“民调入所”“律师进所”等举措,协调司法部门择优选取人民调解员94人、优秀律师42人进驻公安派出所,今年以来,驻所人民调解员、律师等社会力量调解矛盾纠纷3590起。三是凝聚内部力量。印发《全市公安机关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警种进行会商指导全局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各派出所普遍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推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深入开展。

(六)以机制创新为动力,提升执法运行效能。一是完善“两个中心”打造执法办案新模式。市公安局全面拉高实战标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与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一体规划、同步建设。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坚持实战导向,充分考虑基层办案“烦点”、“痛点”,加快协调医疗体检、银行代收等拓展服务功能入驻,着力增强中心集中办案吸引力;3月1日,全省执法办案管理中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东片)在威海召开,省厅领导对威海市局创新性打造“一体化”办案和“一站式”涉案财物保管新模式的工作思路和建设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开展全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星级评定,制定完善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工作制度,理顺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不断完善“一站式”涉案财物保管新模式。二是探索推行“办案积分管理”考核机制,贯彻落实全省公安机关警务机制改革意见,研究制定《威海市公安机关办案积分制管理办法》,依托执法办案综合应用平台、日常案件评判、信访责任倒查、司法监督、内部执法监督等形式,对民警的执法办案相关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评估,科学反映执法民警的执法办案工作绩效,落实相关奖惩措施,鼓励引导民警勤执法、办好案、多办案。三是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机制高效运行。以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成立为起点,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流程,确保实体化、实战化运作,积极配合、自觉主动接受检察机关监督,主动修正执法问题,改进执法习惯;充分发挥公检法联席会议等沟通平台力量,及时听取检法机关对于侦查方向、事实认定、取证要点、证据标准方面的意见建议,凝聚办案共识,及时研究解决执法办案特别是安保维稳执法中的疑难问题。

(七)以风险防范为根本,筑牢执法安全屏障。一是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积极顺应公安执法责任改革形势,坚持党委牵头抓总,一体推进市县两级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明确敏感、疑难、复杂案事件,重大执法决定和执法工作部署一律集体讨论决定。理顺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运行流程,充分发挥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执法“风向标”作用,定期分析执法形势,深化执法状况“白皮书”发布制度,真正发挥出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执法工作“把方向、管大局”的职能作用。二是开展执法问题专项排查整治。为进一步巩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按照政法委工作安排,开展常态化排查整治执法顽瘴痼疾、执法突出问题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专项整治,紧盯不依法受立案、违规适用强制措施、保证金退还超期等执法突出问题治理,及时消除不稳定因素。建立重大执法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制,完善执法风险评估和应对处置集体讨论工作流程,健全执法办案社会稳定风险专项评估和重要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确保依法高效处置,严防涉警、涉稳舆情风险。三是加强执法巡查规范执法行为。依托“四级联动”执法巡查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执法工作“大体检”,梳理排查执法风险,主动化解影响稳定的苗头性问题;以深化“三治三清”、“三查三促三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紧密对标年度“创安创满”工作目标,持续紧盯警情分流、受立案超期治理,持续抓好执法源头监管;下发《威海市公安机关2022年度执法质量考评实施方案》,采取平时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执法单位的年度执法情况进行全方位考核评价。

(八)依法治理网络社会,营造法治社会环境。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网络社会治理,引导社会公众理性看待社会事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一是坚决捍卫网上政治安全和公共秩序。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政违法犯罪5人,获得部局通报表扬;深入开展“净网2022”专项行动,打击治理网络犯罪生态,建设“网络犯罪情报中心”,编报网络犯罪、安全威胁情报。二是扎实服务安保维稳大局。建立“专项任务巡查、信息通报预警、全时段网上巡查、引导处置演练”舆情、情报处置机制。三是全力保障网络空间安全。深入推进护网专项行动,以执法预警促安全防范,确保了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四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今年以来,集中组织了“新春送福·法润万家”、“美好生活 与法同行”等集中普法宣传活动5次,各警种、部门结合《威海市公安局精细化普法责任清单》的职责分工,按照《威海市公安局2022年度普法工作计划》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在重要节点积极开展“法律十进”活动,深入企业、社区解答群众疑惑,发放宣传资料累计9万余份;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线上平台发布喜闻乐见的普法内容,社区民警通过微信群、QQ群发布疫情防控、安全防范等提示信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开展法治宣传。

(九)以素质提升为基础,推进执法主体培训。市公安局紧紧围绕全警实战大练兵部署要求,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有效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一是突出实战导向,聚力打造精品比武竞赛。8月24日举办了全市公安机关第六届枪王选拔赛,央广网、闪电新闻、大众网等主流媒体先后转载报道,展现了威海公安重拳打击突出违法犯罪、铁腕整治社会治安乱象的“硬核”实力;积极争取市人社局、总工会、团市委支持,11月16日,举办“技能兴威·强辅助警”首届威海市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职业技能竞赛,掀起“比学赶超”的浓厚练兵热潮。二是突出实用导向,警务训练动真碰硬。严格履行“警种主训”职责,部署开展警种专业集中训练62期,制作线上业务“精品课程”45部;开设公安业务“微课堂”,定期组织条线系统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开展专题讲座22期;聚焦一线执法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市、县两级精干教学团队深入基层送教185场,编发教学视频15部、教材4册,持续深化一线民警法治思维、安全观念和防护意识。三是加强高校对接,深化培训合作。市公安局与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签署协议,建立高校特聘专家团,驻训教官、兼职教官和高校师资“三位一体”授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邀请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教授肖金明围绕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作专题辅导报告,引导全警以学促思、以学促悟,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求深深根植于心,以思想共识凝聚强大力量。

二、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虽然市公安局能够按照市委依法治市办部署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但工作中还存在着创新意识不强、亮点培育不足等问题,未能形成较多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经验做法,拘泥于完成“规定动作”,未能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多样化的“自选动作”,工作创新不足。2022年以来,全市安保维稳、疫情防控、社会管理、打击犯罪等压力激增,公安工作点多面广、任务繁重,公安机关承担的职责任务与警力配备不相适应,法治建设专职力量配备不强;当前执法形势对公安工作执法能力、执法方式、执法效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部分民警理念认识、专业素养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2022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情况

2022年,市公安局坚持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求,始终将法治公安建设作为防风险、保稳定、促发展的基本盘,坚持做在先、挺在前,持续深化法治公安建设,依法行政、依法决策和规范执法水平获得新提升。

(一)以做实“三个坚持”为牵引,强化全警法治素养。一是坚持党委带头。年内,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反复研学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党内法规制度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将其作为市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准确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法治建设方向和公安工作发展方向;确保领导干部始终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确保学用贯通、领会要义。年内先后开展集体学习12次,取得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二是坚持遇事找法。时刻对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工作标准和程序要求,锚定科学决策,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始终将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会议“第一议题”,坚持议事先学理论,定事先明方向。党委成员及列席人员围绕上会议题坚持提前找法学法,创新施行党委会议“定、评、析”三同步议事决策机制,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逐一开展以“定法律依据、评法律后果、析法律风险”为核心的综合评估,充分释放学法用法实战效能,最大程度保障依法决策。三是坚持全警学法。年内,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多次到分管、联系部门开展法律宣讲,举办法治大讲堂、分组讨论会、脱产学习班等学习活动9期,多措并举强化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法治教育,以固化“关键少数”法治思维为支撑,带动全警坚定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投身法治建设。持续完善法治轮训工作机制,邀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分批次为公安民警、辅警授课,依托学习强警平台、鲁警“e法通”平台等线上练兵载体组织开展日常法律知识抽测和法律知识考试,用足用好基层所队“训练角”开展现场执法理论培训,全警法治素养获得新提升。

(二)以扛牢“三项职责”为抓手,持续深化法治建设。一是扛牢“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内,通过实地调研,与法制部门座谈,召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议、市局党委会议等形式,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规划执法规范化建设,牵头审定年度法制工作要点,部署全市公安机关“精益执法·精诚服务”品牌创建活动,推动市跨部门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亲自督办法治建设相关事项88件,切实将法治建设与各项公安业务工作融合推进,确保同频共振、互促提升。二是扛牢从严管党治警职责。年内,围绕强化队伍管理组织全警开展了“三查三促三提升”、执法风险隐患排查等4项整治活动和规范执法、枪支管理、廉政风险等5个专题检查,着力优化服务、改进作风、提升效能。市局党委班子成员始终坚持把法治观念、法治素养和执法实绩作为干部选任、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积极探索施行办案积分管理制度,持续激发办案活力。同时,在全警推广应用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直报程序,在关键执法环节实行强制填报,全力营造“不敢干预、不能干预、不想干预”的清朗办案氛围,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三是扛牢政务服务优化职责。研究制定了深化放管服改革十项重点攻坚任务,推动进一步便民利企。深化一网通办,威海微警务注册用户突破42.5万人,办理业务24.7万次。将交警、治安等警种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通办窗口,为企业群众一个窗口办理多警种业务提供便利。扎实推进跨域通办政策落实,有效解决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的问题。组织调整编制权责清单450项,行政许可事项46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14项。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规范监管行为。

(三)以深化“三个联动”为保障,夯实规范执法根基。一是深化“日周月季”高频联动。主动践行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警务理念,充分发挥执法监督预警纠偏作用,创新推行“日周月季”高频联动执法巡查工作法,持续提升执法工作质效。建立警情、案情、舆情、疫情“四情”风险隐患日调度机制,每日通报全市公安机关警情分流、受立案超期情况,督促及时整改;每周汇总通报行政案件快速办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规范使用、执法“双清”等重点任务工作进度,确保法治建设各项任务有序落实;每月梳理全市公安机关执法问题并予以量化赋分,纵深推进队伍隐患排查和风险分级防控;每季度开展执法状况分析,排查问题隐患根源,并在党风廉政联席会议上通报情况、研究举措,适时调整执法监督重点,提升工作质效。二是深化“省市县所”四级联动。依托市县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和基层所队案管室,分层级开展执法监督活动,全力织密执法问题监督网。建立省厅推送执法问题市级督办机制,及时推送责任单位整改,确保整改到位。坚持举一反三,制定印发《风险防控复盘总结和警示教育工作办法》,深刻剖析问题根源,严防屡纠屡犯;建立市局抽查点查工作机制,依托网上巡查、现场突击检查、专项执法检查对县级公安机关开展全覆盖监督;建立县级公安机关、基层所队常态化自查整改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法制民警、所队法制员能动作用,切实强化执法源头管理。三是深化“纪检法司”内外联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理顺反腐败协调联络机制,规范公安机关向纪检监察机关通报案件、移送问题线索和有关情况的程序、内容和时限;积极对接检察机关建立情况反馈机制,及时掌握全市公安机关不捕不诉案件情况,认真听取检察建议,抓实问题整改。协调成立市县两级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推动实质化运转,检警合作再进一步;与人民法院建立公安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通报机制,持续深化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落实;创新推行不利结果行政复议、诉讼文书“网上晾晒”制度,认真听取复议机关、审判机关意见,深入汲取教训,确保一处失利,全警预防。

四、2023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威海市局将继续厚植规范执法理念,扎实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提升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不断强化民警内心认同,在警营广泛树立起“法、理、情”相统一的执法导向,引导民警常怀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投身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主动改进执法工作,消除社会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提升社会治安驾驭能力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推动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转型升级,为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威海市公安局

2022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