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序号: | 78 | 提建议人: | 民盟威海市委会 |
部门名称: | 威海市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22- 07 |
事由: |
民盟威海市委会: 《关于促进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打造国际休闲运动之都的提案》的提案收悉,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论证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壮大体育消费市场,培育体育消费主体方面 近年来,市体育局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抓手,在强化体育行政职能的基础上,管办分离、放管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目前,威海体育社会力量不断壮大,体育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威海市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力军。在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方面,市体育局着力推进体育“多元化”办赛改革,逐步采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承办,政府补助的形式办赛,将适合市场化运营的赛事运营权、冠名权、赞助权等核心资源逐步交给市场与社会主体进行开发。2021年,市体育局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138场次,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293场次,覆盖243个社区,直接参与人数1.5万人、惠及80万人,不断壮大体育消费市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丰富全民健身多样化服务供给。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大力支持市体育总会,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等积极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继续开展群众性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健身操(舞)等项目联赛,带动全民健身向深度、广度发展。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力推广居家健身,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趣味运动会”等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带动体育消费。 二、更新体育消费观念,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方面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出台体育消费政策,创新体育消费新模式,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活跃体育消费市场。一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具体部署,结合山东省体育局促进体育消费措施和我市工作实际,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冲击影响,服务全市攻坚突破冲击新目标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印发了《威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促进体育消费十项措施的通知》,力促体育消费增长。二是发放体育消费券,实施惠民补贴。2021年,我市共有10家单位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体育消费券合作单位,发放100万体育消费券,核销率全省第一,拉动1105万体育消费,消费拉动比高达1:11.06。争取省局额外追加50万专项资金,结合中国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发放体育零售业消费券,直接拉动678万元消费。按照提案要求,近期,市体育局正在推动出台《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改善消费环境,扶持体育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全力促进体育消费提档扩容:一是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二是培育体育消费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直播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服务”消费模式。三是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健身产品、发展体育培训服务。四是鼓励体育金融消费品开发,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力度。五是营造消费氛围,释放消费潜力,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要求,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组织体育消费节等措施,更好满足群众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体育消费需求。 三、提升体育产业供给水平,创新体育消费新业态方面 (一)投入资金,带动休闲运动产业发展。我市从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始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于2016年至2019年间,先后利用资金1600万元扶持了56个优质体育产业项目。目前,全市已涌现出鲁滨逊、沃克森琦、迪尚诚途等时尚运动服装品牌,渔具制造、船艇制造、滑雪用品、登山产品等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达到233家,帆船、游艇、钓鱼船、浆板、滑水板等船艇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因新冠肺炎影响,全市财政形势紧张,从2020年开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已经暂停,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财政支持,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体育消费产品供给水平。 (二)鼓励体育消费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近期,我局将加强部门联动,做好协调服务,主动与发改、教育、工信、财政、文旅、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接、交流,研究体育消费业态的融合创新工作。 四、夯实健身休闲消费基础,扩大赛事观赏规模方面 (一)打造体育精品赛事,塑造城市活力形象。优化提升威海铁人三项赛、中国威海HOBIE 帆船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办赛水平。威海铁人三项赛连续打造13年,每年1000余人参赛、带动超过10万人参与,2017年经上海体育学院评估,威海铁人三项赛市场价值达2.35亿元。连续打造7年的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暨韩亚航空女子高尔夫公开赛,成为国内女子高尔夫金字招牌。2021年中国威海HOBIE 帆船公开赛为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地方共办赛事,也是首个地级市主导推出的国家级 HOBIE 帆船赛事品牌。举办23年的横渡刘公岛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大力实施“一市(区)一品牌”战略,荣成滨海国际马拉松、乳山女子半程马拉松、环翠区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文登中老年门球赛、临港国际棒球赛、南海沙滩排(手)球及龙舟赛等赛事逐渐形成品牌。虽然我们在打造品牌赛事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赛事的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节庆化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立足千里山海优势特色,依托山青、水秀、湾多、滩平等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威海铁人三项赛、中国威海HOBIE帆船公开赛、威海千里海岸线全国徒步大会、锦湖韩亚高尔夫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全方位激发全民健身热潮,不断加强体育交流和城市品牌建设,推动体育消费进一步拓展。支持引进对城市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市场价值高、前景好、观赏性强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逐渐形成赛事与城市良性互动,体育与消费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二)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引领全民健身风尚。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我市全年举办大中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约百项次,各区市每年举办10次以上大型示范性健身活动,镇村基层体育总会、各级体育协会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市民每天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年均400项以上。二是积极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021年共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趣味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各类赛事活动4600余项,其中县级以上活动700余项,多元化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连续2年全省第一。三是大力推动体育技能进校园活动。我市连续9年开展帆船帆板进校园,连续9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连续6年开展小铁人夏令营,连续6年开展游泳普及活动,连续5年举办健康夏令营,激发了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勇敢无畏、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动员各级、各类力量举办适合各类人群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形成市、县联动和部门联动的全民健身氛围,为开创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贡献。 五、促体旅、体医养融合,健体育消费服务综合体方面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5个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山东省体育服务综合体,初步形成了以渔具等产业制造业为龙头,体育产业各业态协同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 一是深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半月湾铁人三项赛场、里口山登山健身步道和自行车赛道、临港区林泉河湿地健身步道等户外体育资源,积极开发骑行、徒步、高尔夫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体育活动与休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拉动体育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二是深化“体育+医疗”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体医融合机制,积极争取省级体育融合改革试点,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城市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实现体质监测与健康体检数据共通共享,为市民提供精准、科学的健身指导,成为全省体医融合发展新典范。 三是深化“体育+康养”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体育+温泉养生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连续2年打造中国威海国际太极温泉康养大会,促进体育、旅游、康养、温泉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深化“体育+会展”融合发展。一体化推进旅游、会展、康养、体育等产业,2021年举办了2021中国威海休闲钓鱼产业论坛,为我省各市及企业搭建了高端优质的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推动休闲钓鱼产业、户外休闲运动产业深度互动、共同发展,大力推动户外休闲运动产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产业发展。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积极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教育、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同时,加强引导,不断做大做强体育综合体,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契机,鼓励各地依托体育馆、滑雪场、滑冰馆、游泳馆等创建一批体育综合体项目,将体育综合体建设成为引领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威海市体育局 2022年7月13日 (联系人:田三生,联系电话:15666301161) |
||
答复内容: | 请下载附件查看 |
建议序号: | 78 |
提建议人: | 民盟威海市委会 |
部门名称: | 威海市体育局 |
发布日期: | 2022- 07 |
事由: |
民盟威海市委会: 《关于促进体育消费转型升级 打造国际休闲运动之都的提案》的提案收悉,我局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论证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壮大体育消费市场,培育体育消费主体方面 近年来,市体育局以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为抓手,在强化体育行政职能的基础上,管办分离、放管结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群体”工作格局。目前,威海体育社会力量不断壮大,体育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已成为威海市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力军。在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方面,市体育局着力推进体育“多元化”办赛改革,逐步采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承办,政府补助的形式办赛,将适合市场化运营的赛事运营权、冠名权、赞助权等核心资源逐步交给市场与社会主体进行开发。2021年,市体育局利用社会力量举办市县两级全民健身运动会138场次,举办社区趣味运动会293场次,覆盖243个社区,直接参与人数1.5万人、惠及80万人,不断壮大体育消费市场,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体育市场活力,丰富全民健身多样化服务供给。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大力支持市体育总会,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企业等积极参与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继续开展群众性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广场健身操(舞)等项目联赛,带动全民健身向深度、广度发展。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力推广居家健身,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趣味运动会”等全社会参与、多项目覆盖、多层级联动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丰富体育消费供给,带动体育消费。 二、更新体育消费观念,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方面 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出台体育消费政策,创新体育消费新模式,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活跃体育消费市场。一是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以及市委、市政府具体部署,结合山东省体育局促进体育消费措施和我市工作实际,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有效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冲击影响,服务全市攻坚突破冲击新目标及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印发了《威海市体育局关于印发促进体育消费十项措施的通知》,力促体育消费增长。二是发放体育消费券,实施惠民补贴。2021年,我市共有10家单位入选山东省第二批体育消费券合作单位,发放100万体育消费券,核销率全省第一,拉动1105万体育消费,消费拉动比高达1:11.06。争取省局额外追加50万专项资金,结合中国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发放体育零售业消费券,直接拉动678万元消费。按照提案要求,近期,市体育局正在推动出台《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从多方面给予资金扶持,改善消费环境,扶持体育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全力促进体育消费提档扩容:一是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推动体育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二是培育体育消费新模式,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培育数字体育、直播健身、线上培训等新业态,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服务”消费模式。三是优化体育消费环境,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鼓励开发健身产品、发展体育培训服务。四是鼓励体育金融消费品开发,推动体育消费便利化。推进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体育市场主体和从业人员信用记录,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力度。五是营造消费氛围,释放消费潜力,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要求,通过发放体育消费券、组织体育消费节等措施,更好满足群众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体育消费需求。 三、提升体育产业供给水平,创新体育消费新业态方面 (一)投入资金,带动休闲运动产业发展。我市从2016年在全省率先开始设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于2016年至2019年间,先后利用资金1600万元扶持了56个优质体育产业项目。目前,全市已涌现出鲁滨逊、沃克森琦、迪尚诚途等时尚运动服装品牌,渔具制造、船艇制造、滑雪用品、登山产品等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达到233家,帆船、游艇、钓鱼船、浆板、滑水板等船艇制造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份额。因新冠肺炎影响,全市财政形势紧张,从2020年开始市级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已经暂停,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财政支持,尽快出台政策,提高体育消费产品供给水平。 (二)鼓励体育消费模式和业态创新,推动体育消费规模持续增长。近期,我局将加强部门联动,做好协调服务,主动与发改、教育、工信、财政、文旅、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加强对接、交流,研究体育消费业态的融合创新工作。 四、夯实健身休闲消费基础,扩大赛事观赏规模方面 (一)打造体育精品赛事,塑造城市活力形象。优化提升威海铁人三项赛、中国威海HOBIE 帆船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办赛水平。威海铁人三项赛连续打造13年,每年1000余人参赛、带动超过10万人参与,2017年经上海体育学院评估,威海铁人三项赛市场价值达2.35亿元。连续打造7年的中国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巡回赛暨韩亚航空女子高尔夫公开赛,成为国内女子高尔夫金字招牌。2021年中国威海HOBIE 帆船公开赛为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与地方共办赛事,也是首个地级市主导推出的国家级 HOBIE 帆船赛事品牌。举办23年的横渡刘公岛公开水域游泳邀请赛已成为全国闻名的、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群众体育赛事。大力实施“一市(区)一品牌”战略,荣成滨海国际马拉松、乳山女子半程马拉松、环翠区山地自行车公开赛、文登中老年门球赛、临港国际棒球赛、南海沙滩排(手)球及龙舟赛等赛事逐渐形成品牌。虽然我们在打造品牌赛事方面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赛事的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节庆化等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立足千里山海优势特色,依托山青、水秀、湾多、滩平等自然资源优势,进一步打造威海铁人三项赛、中国威海HOBIE帆船公开赛、威海千里海岸线全国徒步大会、锦湖韩亚高尔夫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全方位激发全民健身热潮,不断加强体育交流和城市品牌建设,推动体育消费进一步拓展。支持引进对城市具有一定影响力,且市场价值高、前景好、观赏性强的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逐渐形成赛事与城市良性互动,体育与消费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二)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引领全民健身风尚。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主题活动。我市全年举办大中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约百项次,各区市每年举办10次以上大型示范性健身活动,镇村基层体育总会、各级体育协会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市民每天参加全民健身活动,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年均400项以上。二是积极举办群众体育赛事活动。2021年共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趣味运动会、农民运动会等各类赛事活动4600余项,其中县级以上活动700余项,多元化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文体生活群众满意度连续2年全省第一。三是大力推动体育技能进校园活动。我市连续9年开展帆船帆板进校园,连续9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联赛,连续6年开展小铁人夏令营,连续6年开展游泳普及活动,连续5年举办健康夏令营,激发了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了他们勇敢无畏、敢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动员各级、各类力量举办适合各类人群参与的体育赛事活动,逐步形成市、县联动和部门联动的全民健身氛围,为开创体育强市建设新局面作出贡献。 五、促体旅、体医养融合,健体育消费服务综合体方面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了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山东省体育产业基地,5个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3个山东省体育产业示范项目,3个山东省体育服务综合体,初步形成了以渔具等产业制造业为龙头,体育产业各业态协同发展,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的良好态势。 一是深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依托半月湾铁人三项赛场、里口山登山健身步道和自行车赛道、临港区林泉河湿地健身步道等户外体育资源,积极开发骑行、徒步、高尔夫等户外运动项目,推动体育活动与休闲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拉动体育经济效益持续提升。 二是深化“体育+医疗”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探索体医融合机制,积极争取省级体育融合改革试点,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城市智慧健身大数据平台,实现体质监测与健康体检数据共通共享,为市民提供精准、科学的健身指导,成为全省体医融合发展新典范。 三是深化“体育+康养”融合发展。积极探索体育+温泉养生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连续2年打造中国威海国际太极温泉康养大会,促进体育、旅游、康养、温泉等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深化“体育+会展”融合发展。一体化推进旅游、会展、康养、体育等产业,2021年举办了2021中国威海休闲钓鱼产业论坛,为我省各市及企业搭建了高端优质的产业发展交流平台,推动休闲钓鱼产业、户外休闲运动产业深度互动、共同发展,大力推动户外休闲运动产业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产业发展。 下一步,市体育局将积极实施“体育+”工程,推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医疗、教育、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体育消费新业态。同时,加强引导,不断做大做强体育综合体,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契机,鼓励各地依托体育馆、滑雪场、滑冰馆、游泳馆等创建一批体育综合体项目,将体育综合体建设成为引领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威海市体育局 2022年7月13日 (联系人:田三生,联系电话:15666301161) |
答复附件: | 答复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