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首页 |
|
早在2020年,临港区就着手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工作部署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梯次推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生态为本、绿色发展”的原则稳步推进。2021年对西黄山村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并做为试点,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路径上积极探索、创新突破。
一、项目概况
西黄山村位于威海临港经济开发区西端,距离草庙子镇驻地4.5千米处。东与南黄山村接壤,南与苘山镇毗邻,西与东武林村相邻,北与金井寺接界,属于丘陵地貌,群山环绕,面积2.24平方千米。户籍户数93户、常住户数约70户、常住人口约160人,无害化卫生改厕户数73户。该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采用分散收集拉运方式,工程于8月初开始,10月中旬完工并投入使用。
西黄山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备。工程改造之前已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清理“三大堆”,清运存量垃圾,添置垃圾桶,实现村庄垃圾“户收、村集、镇运、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图为西黄山村)
二、污水收集及管网建设情况和技术工艺
村内73户常住户进行了无害化改厕,厕所粪污单独收集,定期集中拉运处置,厨房、洗浴等各类生活污水通过铺设管网做到应收尽收。户内支管网收集厨房污水、洗浴洗涤污水,户内支管网、出户支管网、主管网衔接完整、无破损,检查井设置规范,无堵塞;污水暂存池防渗处理,加盖,设置警示牌,周边无杂物;生活污水集中拉运至临港区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拉运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工程主管网铺设约1000米,使用管径为160mm的pvc实壁管,采用破土掩埋的方式铺设。管网工程投资约20万元,支管网铺设约300米,采用管径50-110mm不等的pvc实壁管,并设置了11个检查井和6个沉淀池。
根据村庄聚集情况、村庄的地势地貌以及充分考虑村民意愿,采用收集拉运的方式,在村庄的低洼处建设污水收集池,充分利用之前的房前屋后的水沟优势,在水沟下面铺设污水收集管网,最小限度的破坏路面,利用地势优势使生活污水自流到污水沉淀池,污水得到充分收集,而之前的水沟上方仍可以实现雨水的畅流,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
(图为建设施工情况)
三、投资情况
工程预算约40万,其中区级资金20万,镇级资金20万。该项目列入“威海临港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提升项目”,积极申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资金。
同时,临港区财政加大资金拨付力度,对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进行资金奖补,镇级强化资金保障,对上级资金不足的部分全额兜底,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四、运维管理
采取了“户维护、村联络、镇管理”的三级联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保证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排查到位、维护到位、修理到位。
农户做好户内的污水收集管道的运行维护工作,检查自家厕所水、厨房水、洗涤水等污水的接入状况。做好化粪池、接户管、户用检查井渗漏、堵塞和破损等维修更换,定期清掏化粪池,自觉管理好房前屋后的污水管网,保持周边环境卫生等。发现设施渗漏、堵塞、破损、故障等异常情况的,自行处理或及时报告村专职人员。
村级配备专职值班干部,随时抽查窨井,发现污水处理系统有淤泥堆积堵塞、管网和窨井盖破损、处理池开裂渗漏等不正常现象时,立即反馈信息并及时联系疏通和修复;每周对所有沉淀池进行检查,确保随时掌握污水收集情况,当污水量达到50%时上报镇主管部门,再由镇政府聘请的第三方污水拉运公司进行污水拉运,运维费用全部由镇政府承担。
镇级人民政府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制订和执行运行维护管理的日常工作制度,做好各村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运维情况的监督,指导、督促村级组织、农户开展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巡查,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五、治理成效
“十三五”期间,西黄山采用的是分散就地利用的治理方式,村民生活产生的灰水,经村内的明渠流入三级沉底池中,经过沉淀处理后,汇入村内银河;“十四五”采用收集拉运方式提标改造后,生活灰水通过收集管道汇入沉淀池内,然后统一收集拉运至临港区污水处理厂,极大减轻了河道污染,较大幅度改善了区域生活环境。
六、经验做法
一是实现了农村雨污分流,提高了雨水外排和污水收集效能,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而且有效解决了农村汛期排水难、污水外溢等问题。
二是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村庄更加整洁有序,改变了农村群众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有力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
三是实现了可复制可推广,坚持以点带面,稳步推进,采用“选村试点—专家认可—全面推广”的做法,为全面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路径遵循,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西黄山样板”。
(图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后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