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序号: | 163 | 提建议人: | 九三学社威海市委 |
部门名称: |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1- 11 |
事由: |
关于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康养社区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克强总理提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智慧、快乐、活力等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健康、智慧、快乐和活力等幸福价值的产业才是幸福产业。宜居是威海的代名词,康养产业是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培育为超10万亿规模、带动过亿人口就业的重点产业,中央明确提出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中统筹考虑。 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亿,占12.6%。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亿。2015年8月,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4%的老人居住在2000年以前建造的住宅中。快速城市化未能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已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合老龄社会需要,56.5%城市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问题,37.6%没有呼叫和报警设施,20.7%没有扶手,18%光线昏暗,12.5%厕所或浴室不好用,10.9%有噪音,7.4%门槛绊脚或地面高低不平。13.5%城市老年人近一年中发生过跌倒,近五成的跌倒发生在社区环境和家中,如院子、卧室、卫生间、客厅等(资料来源:盘古智库)。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近7成老人希望能由子女照料生活起居。 国家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国家对康养产业的相关政策、威海资源禀赋以及康养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智慧康养社区的建议。希望把威海社区建设成以医养结合、智慧康养为特色,整合运营康养资源,培育康养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服务威海、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智慧康养中心,驱动康养产业形成集群产业链效应的引擎。 一、构建智慧康养社区的整体思路 建议面向中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建设有温度、有态度、有趣味、有品位,以社区社群信任为基础实现供需匹配,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站式社区居家健康医养服务体系。整体思路可分为六个方面: 1、面向社区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把医、康、养、服打通。其中涵盖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健康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等。 2、建设一站式社区居家医疗健康养老智慧化平台。在卫健委、老龄委、民政局、街道、居委会、疾控中心、社区医院等政府机构的监督下为物业、社区、社群提供居、学、行、养、医、食全方位的线上线下互动。 3、扶持社区健康综合体+有烟火的社区商业,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包括社区卫生、健康体检、日间照料、中医诊所、保健养生、乐活大学、运动健身、社区客厅、网红食街、早教中心、便利服务、菜市场等。 4、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产业学院、社会教育方面培养健康教育新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取得社区社群信任。 5、软件硬件结合,对公共及居家环境进行是老化改造。遵循国际健康人居标准,遴选优质环保装修材料,方便清洁消毒,降低污染排放,全面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人体工学,家具家装方便好用,防跌防撞,精心选配智能产品,人体感应、语音控制、数据监控、紧急救助、智能物联,用科技守护健康,为老人营造无障碍通行宜居环境,让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6、政府企业协同,建立健康城市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往对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养老、社区生活服务、体育、生态环保等产业限制于“公共事业”的定位,主要靠政府投资,缺乏资源挖掘、共享。建议激发社会投资,政产学研用各方联动参与,继而转化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业态。 二、先行试点社区健康医养服务体系建设 建议遵循试点先行原则,遴选合适社区,先行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适老宜居社区, 对有条件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目前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投资建设正在实施,考虑老年群体受益,将有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成“适老宜居小区”,满足老年人及家庭的居住和健康生活要求,配备完善的社区型健康养老和便利服务,并对居住环境及配套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建立社区协同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信任。老旧小区场地紧张,社区、物业、业主、商户应多方协同合作,清理社区落后业态,盘活闲置资产,创造条件建设适老宜居社区。 二是配置健康驿站完,善养老服务。建设一批小规模多功能服务机构“社区健康驿站”。社区健康驿站应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工体系,实现社区医疗、康复、日间照料三大功能,同时覆盖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内高龄自理、半自理长者提供健康膳食、保健康复、个人照料、文化交流、休闲娱乐、老年教育等服务。为周边居家长者提供紧急救助和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中心建设。依托公共卫生服务智慧医疗平台、现有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力资源基础,打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加强医院老年康复、老年病防治、专业护理、临终关怀等特色科室建设,扩大现有床位数,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老护理服务能力,形成医疗和专业养老服务相衔接,逐步解决失能失智照护难题,达到医养结合目标。 四是打通康旅文商产业,多态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
||
答复内容: | 请下载附件查看 |
建议序号: | 163 |
提建议人: | 九三学社威海市委 |
部门名称: | 威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发布日期: | 2021- 11 |
事由: |
关于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康养社区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让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李克强总理提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智慧、快乐、活力等产品和服务,为人民群众创造健康、智慧、快乐和活力等幸福价值的产业才是幸福产业。宜居是威海的代名词,康养产业是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在“十四五”时期要重点培育为超10万亿规模、带动过亿人口就业的重点产业,中央明确提出将健康融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中统筹考虑。 截至2019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亿,占12.6%。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老年人口,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亿。2015年8月,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的分析数据显示,我国约有84%的老人居住在2000年以前建造的住宅中。快速城市化未能充分考虑人口老龄化,已有基础设施难以适合老龄社会需要,56.5%城市老年人认为住房存在问题,37.6%没有呼叫和报警设施,20.7%没有扶手,18%光线昏暗,12.5%厕所或浴室不好用,10.9%有噪音,7.4%门槛绊脚或地面高低不平。13.5%城市老年人近一年中发生过跌倒,近五成的跌倒发生在社区环境和家中,如院子、卧室、卫生间、客厅等(资料来源:盘古智库)。超过90%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近7成老人希望能由子女照料生活起居。 国家提出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国家对康养产业的相关政策、威海资源禀赋以及康养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智慧康养社区的建议。希望把威海社区建设成以医养结合、智慧康养为特色,整合运营康养资源,培育康养产业,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增长极,成为服务威海、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智慧康养中心,驱动康养产业形成集群产业链效应的引擎。 一、构建智慧康养社区的整体思路 建议面向中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建设有温度、有态度、有趣味、有品位,以社区社群信任为基础实现供需匹配,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站式社区居家健康医养服务体系。整体思路可分为六个方面: 1、面向社区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把医、康、养、服打通。其中涵盖大型综合医院、社区医疗服务、社区健康驿站、居家养老服务等。 2、建设一站式社区居家医疗健康养老智慧化平台。在卫健委、老龄委、民政局、街道、居委会、疾控中心、社区医院等政府机构的监督下为物业、社区、社群提供居、学、行、养、医、食全方位的线上线下互动。 3、扶持社区健康综合体+有烟火的社区商业,起到标杆示范作用。包括社区卫生、健康体检、日间照料、中医诊所、保健养生、乐活大学、运动健身、社区客厅、网红食街、早教中心、便利服务、菜市场等。 4、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产业学院、社会教育方面培养健康教育新型专业化人才队伍取得社区社群信任。 5、软件硬件结合,对公共及居家环境进行是老化改造。遵循国际健康人居标准,遴选优质环保装修材料,方便清洁消毒,降低污染排放,全面考虑老年人身心特点和人体工学,家具家装方便好用,防跌防撞,精心选配智能产品,人体感应、语音控制、数据监控、紧急救助、智能物联,用科技守护健康,为老人营造无障碍通行宜居环境,让生活更加舒适便捷。 6、政府企业协同,建立健康城市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以往对教育、文化、医疗、健康、养老、社区生活服务、体育、生态环保等产业限制于“公共事业”的定位,主要靠政府投资,缺乏资源挖掘、共享。建议激发社会投资,政产学研用各方联动参与,继而转化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业态。 二、先行试点社区健康医养服务体系建设 建议遵循试点先行原则,遴选合适社区,先行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建设适老宜居社区, 对有条件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目前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治理”投资建设正在实施,考虑老年群体受益,将有条件的老旧小区改造成“适老宜居小区”,满足老年人及家庭的居住和健康生活要求,配备完善的社区型健康养老和便利服务,并对居住环境及配套基础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建立社区协同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信任。老旧小区场地紧张,社区、物业、业主、商户应多方协同合作,清理社区落后业态,盘活闲置资产,创造条件建设适老宜居社区。 二是配置健康驿站完,善养老服务。建设一批小规模多功能服务机构“社区健康驿站”。社区健康驿站应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工体系,实现社区医疗、康复、日间照料三大功能,同时覆盖居家养老服务。为社区内高龄自理、半自理长者提供健康膳食、保健康复、个人照料、文化交流、休闲娱乐、老年教育等服务。为周边居家长者提供紧急救助和助医、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居家养老服务。 三是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中心建设。依托公共卫生服务智慧医疗平台、现有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力资源基础,打通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加强医院老年康复、老年病防治、专业护理、临终关怀等特色科室建设,扩大现有床位数,形成一定规模的养老护理服务能力,形成医疗和专业养老服务相衔接,逐步解决失能失智照护难题,达到医养结合目标。 四是打通康旅文商产业,多态融合发展。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 |
答复附件: | 答复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