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91号提案的答复

建议序号: 91 提建议人: 张朝明
部门名称: 发布日期: 2018-11
事由:

收到您《关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后,我局积极与教育、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服务保障都离不开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专业服务队伍,特别是对入住养老机构的高龄和失能老人更为必要。近年来,我局会同财政、教育、人社、卫生计生部门,以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主线,从人才培养、激励、政策扶持等关键环节入手,不断加


快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

一、不断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学校建设。加大养老服务教育鼓励扶持政策,对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在省级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市级再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我市现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点4个(其中3个专业点由民办中职学校开设),共有在校生72人。为进一步完善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轨人才培养机制,今年市教育部门新审批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三二连读专业,新增招生计划50人,进一步贯通了中高职衔接,将有效缓解当前我市高层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现象。下一步,将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中来,鼓励学校开设技能类的培训工作,为我市养老服务业提供专业人才。

二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根本,指导威海市立派职业中专、市卫生学校、威海技师学院等职业技术学院,从行业需求出发,科学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教学师资,与大型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以在职培训为重点,依托市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持续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免费培训项目,市财政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2018年计划培训学员约600人、培训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员1000名以上。同时,积极与日本、韩国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养老机构中优秀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赴邻国养老机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护理技能,进一步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此外,推进医养结合专业人员培训,通过整合现有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机构,加大对全科医生、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健康管理师等人才的常态化培训力度,负责为区域内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培训、输送专业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人员。

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联合市人社局,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8年,依托本地大型养老机构,积极承接全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及鉴定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委托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组织开展威海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一批优秀技能人才。

四是建立一线养老护理员激励保障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一线养老护理员待遇。2018年,在全市实施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与财政补贴挂钩机制,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且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组织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职业资格等级,市级财政分别给予每人0.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将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作为评价养老机构等级的重要依据,制定具体的资金鼓励措施。同时,联合市卫计委、市人社局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在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对待,对所取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并执行所聘专业技术岗位相应的工资待遇。

二、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专业,开设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运动与健康、康复医学等课程,鼓励我市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积极对接,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同时解决高职相关专业招生难问题,依此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水平。支持养老服务专业的规范发展,鼓励学校通过举办和参加技能大赛的形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师生理论和技能水平。

二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7年,我市共有技工院校9所,全市企业技能人才骨干中的70%左右为技工院校毕业生较高程度地对接了全市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市共登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06个,通过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3209人、22713人实现就业,培训工种涉及养老服务方面15个,基本满足社会培训需求。下一步,一方面,大力支持我市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通过年度报告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民办职业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是继续加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2017年,市人社局为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专门成立人社综合培训指导中心,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监管、补贴发放流程,强化全程信息化监管,依托覆盖各区市的10个培训基地和15个中心镇培训点,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下基层活动,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为基层群众进行免费养老护理培训。今年以来,已经在汪疃培训点、草庙子培训点、蔄山培训点、经区皇冠街道培训点开展了4期免费养老护理培训,为基层百姓送去基础的养老护理知识,满足了基层对于养老方面理论知识的基本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运用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实用的特点,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自主化、便捷化的通道。各区市、各单位、各继续教育基地要紧紧围绕养老产业发展和专技人员能力提升需要,通过“在线教育+集中培养”模式,大规模开展“四个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即:通过大规模在线教育学习培养一批、通过专业技术人才高研班活动培养一批、通过继续教育基地专项能力培训培养一批、通过部门单位业务提升培训培养一批,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保障措施

一是维护养老服务人才合法劳动权益。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使用人单位认识到,带薪休假不是用人单位所赋予职工的额外恩惠,而是职工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通过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推动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等,形成有助于用人单位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于职工而言,促使转变落后的休假、参保观念,提升职工依法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将会同工会等部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帮助职工讨回应享受的合法权益,对拒不执行“带薪休假”制度和拒不办理参保登记的用人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处理,为职工维权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是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并完善对参保人员的动态管理机制,分门别类加强政策宣传和社保稽核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畅通手机、自助、网上等多样化缴费渠道,积极做好参保缴费保障服务工作,促进养老从业人员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依法享受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的相关待遇。

三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机制。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利用“英创会”招才引智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引进养老服务业有关人才,对引进人才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在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多渠道办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把我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推到新高度、再上新台阶。

非常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威海市民政局

2018年7月5日

(联系人:曲桂贤,联系电话:5895587)

答复附件: 答复附件
建议序号: 91
提建议人: 张朝明
部门名称:
发布日期: 2018-11
事由:

收到您《关于加强我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后,我局积极与教育、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对您提出的建议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老年服务保障都离不开一支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专业服务队伍,特别是对入住养老机构的高龄和失能老人更为必要。近年来,我局会同财政、教育、人社、卫生计生部门,以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为主线,从人才培养、激励、政策扶持等关键环节入手,不断加


快培养养老护理专业人才。

一、不断建立完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专业学校建设。加大养老服务教育鼓励扶持政策,对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养老服务专业的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在省级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的基础上,市级再给予10万元一次性奖励。我市现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点4个(其中3个专业点由民办中职学校开设),共有在校生72人。为进一步完善高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轨人才培养机制,今年市教育部门新审批了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三二连读专业,新增招生计划50人,进一步贯通了中高职衔接,将有效缓解当前我市高层次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现象。下一步,将继续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中来,鼓励学校开设技能类的培训工作,为我市养老服务业提供专业人才。

二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为根本,指导威海市立派职业中专、市卫生学校、威海技师学院等职业技术学院,从行业需求出发,科学设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合理配置教学师资,与大型养老机构开展合作,建立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基地。以在职培训为重点,依托市养老服务职业培训学校,持续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免费培训项目,市财政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2018年计划培训学员约600人、培训老年人及失能老年人家庭护理员1000名以上。同时,积极与日本、韩国养老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组织养老机构中优秀管理人员、护理人员赴邻国养老机构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护理技能,进一步提升我市养老服务水平。此外,推进医养结合专业人员培训,通过整合现有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培训机构,加大对全科医生、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健康管理师等人才的常态化培训力度,负责为区域内各类医养结合机构培训、输送专业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人员。

三是组织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竞赛。联合市人社局,按照国家规定,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8年,依托本地大型养老机构,积极承接全省养老护理人员培训及鉴定工作。同时,积极协调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委托市养老服务业协会,组织开展威海市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在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一批优秀技能人才。

四是建立一线养老护理员激励保障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提高一线养老护理员待遇。2018年,在全市实施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与财政补贴挂钩机制,对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且与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组织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按照职业资格等级,市级财政分别给予每人0.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将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率作为评价养老机构等级的重要依据,制定具体的资金鼓励措施。同时,联合市卫计委、市人社局等部门,进一步明确在养老机构从事医护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时,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对待,对所取得的与本专业相关的业绩成果予以认可,并执行所聘专业技术岗位相应的工资待遇。

二、进一步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养老服务、健康管理等专业,开设健康管理学、健康心理学、运动与健康、康复医学等课程,鼓励我市中职学校与高职学校积极对接,扩大贯通培养规模,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同时解决高职相关专业招生难问题,依此提高养老服务业人才水平。支持养老服务专业的规范发展,鼓励学校通过举办和参加技能大赛的形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高师生理论和技能水平。

二是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17年,我市共有技工院校9所,全市企业技能人才骨干中的70%左右为技工院校毕业生较高程度地对接了全市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我市共登记民办职业培训机构106个,通过培训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3209人、22713人实现就业,培训工种涉及养老服务方面15个,基本满足社会培训需求。下一步,一方面,大力支持我市技工院校开设养老护理专业,为养老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加强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管理。通过年度报告检查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民办职业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学员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三是继续加强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2017年,市人社局为全面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专门成立人社综合培训指导中心,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监管、补贴发放流程,强化全程信息化监管,依托覆盖各区市的10个培训基地和15个中心镇培训点,大力实施就业创业培训下基层活动,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为基层群众进行免费养老护理培训。今年以来,已经在汪疃培训点、草庙子培训点、蔄山培训点、经区皇冠街道培训点开展了4期免费养老护理培训,为基层百姓送去基础的养老护理知识,满足了基层对于养老方面理论知识的基本需求。下一步,我们将大力推广运用威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方便快捷、高效实用的特点,为全市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自主化、便捷化的通道。各区市、各单位、各继续教育基地要紧紧围绕养老产业发展和专技人员能力提升需要,通过“在线教育+集中培养”模式,大规模开展“四个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即:通过大规模在线教育学习培养一批、通过专业技术人才高研班活动培养一批、通过继续教育基地专项能力培训培养一批、通过部门单位业务提升培训培养一批,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人才保障措施

一是维护养老服务人才合法劳动权益。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使用人单位认识到,带薪休假不是用人单位所赋予职工的额外恩惠,而是职工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通过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推动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等,形成有助于用人单位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于职工而言,促使转变落后的休假、参保观念,提升职工依法维权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将会同工会等部门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及时帮助职工讨回应享受的合法权益,对拒不执行“带薪休假”制度和拒不办理参保登记的用人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处理,为职工维权提供支持与帮助。

二是大力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建立并完善对参保人员的动态管理机制,分门别类加强政策宣传和社保稽核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畅通手机、自助、网上等多样化缴费渠道,积极做好参保缴费保障服务工作,促进养老从业人员应保尽保、应缴尽缴,依法享受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的相关待遇。

三是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引进培养等机制。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利用“英创会”招才引智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模式,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多渠道、有针对性地引进养老服务业有关人才,对引进人才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力争在相关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规模、鼓励多渠道办学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把我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推到新高度、再上新台阶。

非常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希望您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威海市民政局

2018年7月5日

(联系人:曲桂贤,联系电话:5895587)

答复附件: 答复附件
上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