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领导干部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6356/2021-07750 发布单位: 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内容分类: 领导干部解读 成文日期: 2021-12-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主要负责人解读】《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政策解读

来源: 威海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时间: 10:10
点击次数:

主持人:首先,请赵冰局长介绍《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冰: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我代表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威海金融业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日,经市政府同意,我局正式印发《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下面,根据新闻发布会安排,我着重就《规划》编制情况及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一、《规划》的编制情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我省重点打造的十强产业之一。推动现代金融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服务、高水平治理,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编制完成了《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编制期间我们先后三次征求了各区市及市金融稳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意见,由市司法局进行了合法性审查,经市政府同意后,目前已正式印发实施。

二、《规划》的总体考虑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主要把握了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以服务城市战略为基本目标。把握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突出金融业核心功能,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海洋强市、精致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和“五化”重点任务,努力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展现更大作为。

二是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宗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机构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畅通金融传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质量,加快构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

三是以市场化改革为根本动力。遵循金融业发展市场规律,激发金融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在环境营造、风险分担、引导撬动、解决信息不对称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四是以金融生态为底盘支撑。充分挖掘自身特点和优势,围绕金融政策、风险防范、法治环境、人才生态、金融监管等方面不断优化升级金融生态圈,形成促进金融业良性发展的软环境,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及金融业自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7章、25小节,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十三五”发展回顾与面临形势。过去的五年是我市金融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的五年,五年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8.9%,税收占比提高到10.8%,仅次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先后突破两千亿、三千亿大关,达到3396.6亿元,是2015年末的1.84倍。直接融资规模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五年累计达到939.4亿元,新增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316家。全市金融组织和服务体系日趋健全,一揽子金融惠企政策“工具箱”更加完备,金融辅导、人才贷、规模企业规范化改制、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等多项工作获评全省优秀等次或经验在全省推广。

第二部分是“十四五”金融业发展思路及目标。“十四五”时期,全市金融系统将继续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在做大金融市场、做强金融机构、做优空间布局、做稳金融秩序上下功夫,推动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步提高,2025年末力争达到6%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突破700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突破5000亿元,支持高质量发展更加有力;着力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全市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拓展到200家以上并动态调整,新增上市公司5家以上;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营造优良地方金融生态,努力构建我市金融业“总量扩张、结构优化、风险收敛、后劲增强”的良好局面。

第三部分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这一部分是《规划》的主体,可以将其总结为“四大工程”。

一是推进金融组织壮大工程,加快金融产业发展。金融业占地少、能耗低、产值高,属资金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到位出资均为实缴资本,是高质量“双招双引”的主攻方向,也是地方重要的税收来源和就业渠道。因此,《规划》提出一要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推动法人银行坚守定位、深化改革,不断提高资本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二要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积极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三要持续优化金融发展布局,大力实施金融“双招双引”,推动金融产业数字化转型。

二是推进资本市场提升工程,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助力企业冲击新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产业龙头、培植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因此,《规划》提出一要推进企业上市挂牌,加强后备资源挖掘培育,壮大资本市场“威海板块”;二要加大债券融资力度,用足用好各类债务融资工具;三要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资本投向我市重点产业、企业和项目;四要搭建要素交易平台,积极稳妥发展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

三是推进产融结合创新工程,提高金融服务质效。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在产业,支撑在金融。因此,《规划》提出要结合威海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明确六大支持重点。一要发展普惠金融,提高民营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二要发展科技金融,加强先进制造业、科创企业金融保障,聚力打造“人才金融”服务品牌;三要发展海洋金融,服务海洋强市建设;四要发展绿色金融,积极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五要发展农村金融,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六要发展民生金融,提升民生福祉水平。

四是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因此,《规划》提出一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紧盯重点领域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守牢风险底线;二要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地方金融法治建设,深入推进金融领域“放管服”改革;三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聚焦日韩提高跨境金融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产业扶持、加强跟踪监测、加强人才保障,推动《规划》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确保实施效果。

因时间关系,《规划》的有关情况就介绍到这里。衷心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宣传、支持威海金融工作,继续为我市金融业发展和《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谢谢大家!

记者:请介绍一下在《威海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关于支持企业上市有哪些工作举措和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推进企业上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赵冰:感谢您对我市企业上市工作的关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企业上市工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立足部门职能,深入实施新一轮企业上市三年攻坚计划,建立了“121”上市服务体系,即“一张路线图、两张问题清单、一个工作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制定一张重点企业上市路线图,细化重要时间节点和上市计划安排;建立两张问题清单,一是企业可以自行解决的发展中的问题清单,二是企业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清单,全力破除企业上市梗阻;建立一个工作推进机制,为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提供贴身服务。目前,我市企业上市工作有序推进,入库后备企业达201家,其中26家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后备企业。今年以来,威高骨科已成功上市,实现我市科创板零的突破,另有4家企业上市在审、3家企业在山东证监局辅导,创历年最好水平。

在扶持政策方面,今年我们出台了《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针对上市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资本运作、股权投资业发展四个方面,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全周期的激励支持。

1.上市补助:对在境内上市的企业,分上市辅导、受理申请、成功上市三次最高补助400万元。对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分受理申请、成功上市两次最高补助400万元。冲击新目标企业上市一次性额外最高补助200万元。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我市,最高补助400万元。

2.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补助:新三板挂牌,最高补助100万元;区域市场挂牌,最高补助10万元。

3.持续资本运作补助: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实施并购重组,中介费用给予50%补助,单个项目不超过100万元;上市公司再融资,按照融资额最高补助50万元;非国有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按实际融资额的2‰给予补助,每家每年最高补助50万元。

4.股权投资业发展补助:对设立公司制、合伙制基金按比例最高给予2000万元补助;基金投资我市企业满2年,投资金额5000万元以上的,按比例最高补助500万元;基金在我市证券营业机构托管并减持上市公司限售股,按形成地方经济贡献的90%给予补助;基金退出时,按形成的地方经济贡献,给予前三年70%、后两年50%的补助。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意见》和《规划》要求,进一步细化做实“121”上市服务体系,深入实施资本市场提升工程,持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资本市场培训培育活动,通过专题培训、交流学习、路演对接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规范发展水平和上市积极性;以七大产业集群、十条优势产业链中的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为重点,强化后备资源培育,推动更多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高区开展全省企业上市孵化聚集区试点,形成典型示范,引领全市上市公司提质增量,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不少于5家。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