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走进威海 > 威海概况 > 区市概况 > 环翠区

    环翠区

    文章来源:《威海年鉴(2024)》
    时间:2024-12- 03 10: 47

    【概况】2023年底,环翠区总面积383.02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52千米。辖9个镇(街道),218个村(社区),户籍人口35.42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9.4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2∶26.6∶64.3。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1.5%。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8%。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06.3亿元,下降13.6%。其中,出口额176亿元,下降11.7%;进口额30.3亿元,下降2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6亿元,增长5.8%。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05亿元,增长5.8%。花生总产量2773.7吨,蔬菜总产量3.80万吨,果品总产量7.01万吨,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捕捞产量)38.19万吨。年底农业机械总动力8.9万千瓦,完成机耕作业面积2697公顷、机播面积2987公顷、机收面积2814公顷。有市场主体8.65万户,新登记市场主体1.21万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27.1亿元,下降1.8%;实现利润总额28.7亿元,增长6.9%。产品销售率100.32%。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9.4亿元,增长7.9%。房地产开发投资45.2亿元,下降7.8%。

    全区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1083人;义务教育学校41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初中15所、小学22所),在校学生6.19万人,在编教职工3399人;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1.51万人,教职工2564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8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备案众创空间1家。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省重点实验室3家,院士工作站4家,省新型研发机构5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家,市重点实验室18家,市技术创新中心3家,市新型研发机构4家,市创新创业共同体1家。有高新技术企业36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1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80.80%。获得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1项,登记技术合同金额23.4亿元。授权专利2278件,其中发明专利254件。有中国驰名商标7件,地理标志商标3件。有民间艺术团体282个,文化馆2个,公共图书馆2个,美术馆2个,博物馆4个,电影院8座,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7个,城市书房12个,乡村书房4个,“农家书屋”100个。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1家,旅行社85家,星级饭店10家,星级民宿12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8个,省级旅游强镇(街道)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13个,精品采摘园3个。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26所,其中医院18所、镇卫生院4所;实有床位1945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1653张;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423人,其中执业及执业助理医师1932人。全区开展社区趣味运动会115场次,参与群众达1万人,承担威海市“市队县办”足球、马术项目改革任务。

    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1万元,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万元,分别增长4.8%、7.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0万元,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万元,分别增长5.8%、8.8%。有13.9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25万名离退休职工享受养老保险待遇,2.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38万名居民享受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80元。有4090人领取失业保险金,696名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有各类养老机构26家、床位4131张,收养人员1400人。发放保障金1420.19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1157人。有孤困儿童63人,发放资金145万元。有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38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25人,发放资金709.53万元。

    年内,环翠区入选2023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普示范区、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山东省体育消费试点县,连续3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评现代流通强县、生态文明强县、文旅康养强县、山东省体育消费试点县。

    【制造业发展】环翠区强化企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总数达175家),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新增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2家企业获评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瞪羚企业,钓具及休闲运动产品特色产业集群获评2023年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家企业获评山东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推进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双轮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企业入选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企业试点。魏桥铝精深加工产业园开园,举办威海市铝深加工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会议,打造铝产业品牌。聚焦数字赋能,新建5G基站240座,6家企业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赋能”优秀产品、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场景,威海宝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环翠区入选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试点区。聚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4个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服装、食品加工、钓具3个传统产业,推动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引领的“4+3”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至年底,全区“4+3”制造业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279.5亿元,下降9.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5亿元,下降3.0%。

    【现代服务业发展】环翠区全力促进消费市场回暖,组织商业综合体、大型商场开展促消费活动80余场次,发放消费券338.78万元,带动消费总额8250万元。依托渔具优势资源,发展直播电商、产地仓、直采基地等新业态,环翠区渔具产业带获评山东电商产业带,6家企业获评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山东电商云仓,1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盘活楼宇资源,成立楼宇联盟服务中心,引进利群商业中心等楼宇项目74个,纳税过1000万元的楼宇突破50座。实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4个提升行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家,引进希尔顿逸林酒店。年内,威海市环翠区华夏文化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山东20家领航型文旅企业,华夏城景区获评2023省级智慧旅游样板景区,威海市环翠区属相街旅游休闲街区获评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北海文化旅游集聚区获评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桥头镇信河北村、东崮村分别入选山东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山东省景区化村庄。

    【海洋产业发展】环翠区加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建设,依托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成立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协同创新平台,完成科研码头、海洋科技馆二期等项目建设,新引进铂金动力科技等涉海项目10个、入驻科研团队5个。启动海洋电子信息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实施市级海洋重点产业项目17个。新建离岸式省级田园型海洋牧场1处、公益性海钓场1处,探索开发深远海筏式养殖700公顷,建成公益性海洋牧场服务平台1处。

    【城市精致建设】环翠区立足“精致城市·幸福威海”首善之区发展定位,以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标准环境、特色化发展为基本内涵,全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推进城建重点工程50余项,修改建道路34.7千米,优化易堵路口8处,改造公交港湾7处、积水点13处,巡查、养护、检测桥梁31座,全面完成栖霞街搬迁腾退工作,海峰路西延工程正式通车,冶口水库增容工程主体完工。实施宫松岭路改造、望岛河游园适儿化改造等重点项目,对国家卫生城碑绿地等实施绿化节点改造,修复园林植被绿色“伤疤”,开放海源公园三连岛段等公园绿地5处,栽植各类苗木30余万株。改造更新红叶谷小区、远遥东区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面积42.1万平方米,改造楼宇169栋,受益居民5300余户。远遥东区改造项目入选山东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揭榜挂帅”试点任务清单(第一批)。全区9个项目入选全省城市更新、绿色建筑等示范试点,环翠区获评山东省推进城市更新、改善人居环境工作突出县。

    【乡村振兴】环翠区把发展乡村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工程,强化政策引领,推动产业由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先后申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项目,获得财政奖补资金4500万元,带动社会投资1.31亿元。至年底,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省市级知名农产品品牌9个。提升乡村振兴样板片区发展质量,依托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轻户外运动基地样板片区等10个样板片区,谋划禹星源文体休闲综合体项目、羊亭镇阮家口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等市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9个、区级乡村振兴重点项目59个,推动菱角湾城乡融合样板片区创建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10个样板片区实现从规划全覆盖到建设全覆盖。全要素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盘活闲置农房118栋、低效农用地50.53公顷、集体闲置资产3处,建成亲子研学等示范项目11个。至年底,张村镇王家疃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羊亭镇贝草夼村获评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环翠区获评全省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羊亭镇获评山东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试点镇(卫星镇),桥头镇和羊亭镇北上夼村等4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和示范村,羊亭镇、张村镇、桥头镇和张村镇王家疃村、羊亭镇贝草夼村等10个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镇和示范村。

    【改革创新】环翠区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设置“一件事”专窗8个,发布镇级便民中心建设地方标准,争创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22个。发出“九证合一”施工综合许可证,110个重点项目投产运营71个。深化质量强区建设,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获得山东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威海市山花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的手工地毯分别获评“好品山东”品牌,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2个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通过评审。全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88家、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9家,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6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80.80%,双创人孵化器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环球渔具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获评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入选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产品。开展“人才寻访团”专项行动,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19名,环翠区入选省级“青年驿站”优化提升试点,威海银兴预应力线材有限公司获评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站,三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评省人才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民生保障】环翠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完成民生支出32.1亿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体验馆1处,启用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打造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处,举办“2023中国(威海)合唱节暨环翠区第50届5·23歌咏会”“2023年中国·威海超级铁人三项系列赛暨2023年威海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文体活动2400余场,完成新档案馆搬迁,新环翠区图书馆开馆并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推进教育内涵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续建学校2所、幼儿园3所,打造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校29所,环翠区获评国家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通过国家核查。启动全龄友好城区建设,完成328户适老化改造,环翠区获评全省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区、创新养老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县、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区。创新“1+5”双拥共建模式(镇街、部门、村居、学校、医院5类单位分别与驻威海部队结对共建),建立“荣军联盟”。推动社会救助改革,打造市级以上残疾人就业基地3处,实现残疾人免费体检全覆盖,“环环助”品牌获评全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环翠区获评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实验区。加大就业保障力度,城镇新增就业4900人,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767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资金3800余万元。统筹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和卫生城市复审,创建国家卫生镇2个,设立名医基层工作站17处,开展食源性疾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试点工作;推动中医医院特色发展,日均诊疗量增长68%,举办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现场会,中医院传承创新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打造集采药品惠民示范点,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将120名二级医院专家编入家医团队,随访服务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