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走进威海 > 威海概况 >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

    文章来源:《威海年鉴(2024)》
    时间:2024-12- 02 14: 54

    【土地资源】2023年底,威海市土地总面积为58.22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45.15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9.44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3.63万公顷。耕地面积16.38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面积14.36万公顷,林地面积14.69万公顷。

    【水资源】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0.6毫米,多年径流深度为256.0毫米。2023年,全市累计降水量为749.5毫米,较多年同期偏多2.4%。其中,汛期累计降水量534.2毫米,较多年同期基本持平。

    【矿产资源】至2023年底,威海市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矿种)49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3种,包括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1种、非金属矿产9种和水气矿产2种。

    【生物资源】威海市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特别是在浅海和潮间带,各种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资源量大。全市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3克/平方米,平均生物密度586个/平方米;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动物647种、植物132种。动物资源中,鱼类主要有小黄鱼、棘头梅童鱼、黄姑鱼、鲈鱼等;虾蟹类主要有鹰爪虾、中国对虾、毛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日本蟳(赤甲红蟹)等;贝类主要有栉孔扇贝、鲍鱼、泥蚶、文蛤、菲律宾蛤仔、魁蚶、牡蛎、中国蛤蜊、贻贝等;腔肠类主要有海蜇等;棘皮类主要有刺参、海胆、海星等。植物资源中,主要有褐藻纲的海带、裙带菜,红藻纲的石花菜、条斑紫菜,以及海草类的大叶藻等。全市动物资源有647种,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等。鸟类查到250余种,其中候鸟、旅鸟占70%以上。被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野生动物一级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等9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5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先后授予荣成市“中国大天鹅之乡”和“中国黑尾鸥之乡”称号。全市有古树名木529株。其中,一级古树10株、二级古树99株、三级古树419株,主要为银杏、朴树、国槐、刺楸等52种;一级名木1株,为位于刘公岛景区丁汝昌寓所内的紫藤。

    【自然保护地】威海市有自然保护地19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处(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威海成山头省级自然保护区、山东昆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自然公园1处(威海槎山地方级地质自然公园);森林自然公园5处(山东伟德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山东岠嵎山国家森林自然公园、威海正棋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威海米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威海天福山地方级森林自然公园);湿地自然公园4处(山东五垒岛湾国家湿地自然公园、威海林泉河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威海乳山河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威海青龙河地方级湿地自然公园);海洋自然公园3处(山东大乳山国家海洋自然公园、山东海西头国家海洋自然公园、山东小石岛国家海洋自然公园);风景名胜区3处(胶东半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刘公岛、成山头,环翠区里口山省级风景名胜区,荣成赤山省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资源】威海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兼备,有旅游景区(点)80余处。至2023年底,全市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51家,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2家(刘公岛风景区、华夏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2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4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3家。自然资源以“海、岛、滩、湾、泉、山”为特色,全市有近1000千米海岸线,沿线沙滩细腻绵延,海水碧蓝纯净,有国际海水浴场、文登金海滩、乳山银滩等天然海水浴场10处,有威海湾、半月湾、九龙湾等海湾16个,有刘公岛、海驴岛等大小海岛168个,有优质地下温泉9处,有昆嵛山、圣经山、里口山、铁槎山、大乳山等山地风景区。人文资源以秦汉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为代表。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5处,其中国家级4处(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英式建筑、文登圣经山摩崖、荣成留村石墓群)、省级78处、市级41处、县级13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496处;有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威海湾北洋海军定远沉舰遗址)。全市初步形成以东夷文化遗存、成山头秦汉遗迹、圣经山摩崖石刻、明清海防遗迹、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英式建筑、天福山革命遗址等为主的人文旅游景观体系。

    ——数据来源:《威海年鉴(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