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个月,威海周边的苹果树将陆续进入盛花期,而眼下的崮山镇南虎口村虎威暖民合作社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海威正为今年的蜜蜂养殖,跟远在海南的职业养蜂人老欧通电话,邀请他近期来村考察,提前确定今年的养蜂时间、数量和后续转场路线等事宜。
养蜂产业是南虎口村去年新引进的特色产业,近年来该村充分发挥自身自然条件优势,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农副产品加工、光伏发电、民宿旅游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让村庄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南虎口村地处崮山水库湖畔,因属水源地保护区,发展工业项目受限。如何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发展致富项目,徐海威带领村两委一班人经过深入思考和广泛考察,最终把目光投入了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森林资源,特别是独特的花种资源:四月份的苹果花、六月份的槐树花,其间还有百花齐放,不但花期长花朵密,而且气候宜人阳光普照,为发展养蜂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去年4月份,南虎口村、北虎口村和庙口村三个村联合购进80箱蜜蜂,由专业养蜂人进行管理,在南虎口村安营扎寨,一个个蜂箱掩映在青山绿林间,蜂农头戴纱帐帽,小心翼翼地将蜂巢从蜂箱内取出,经过割蜜、摇蜜、过滤等一系列工序后,晶莹剔透的蜂蜜瞬间流出。因他们采蜜间隔时间长、蜜源好,所产蜂蜜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青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甜蜜”产业。短短两个月不仅实现了回本,每村还净挣2.3万元。 养蜂投资小、发展快、收益高,尝到了蜂蜜带来的“甜蜜”的南虎口等三个村,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已联系购进蜜蜂240余箱。“只要天气晴好阳光充足,预计今年仅蜂蜜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增收十万元。”徐海威信心满满。 采访期间,徐海威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不好意思,现在每天都要接打30多通电话,有的提前预订蜂蜜销售,还有的咨询杂面条加工。咱这些项目,看来是找对了。”徐海威高兴地说。 南虎口村杂面条制作历史源远流长,因其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在承载着传统饮食文化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创新,在当地周边已颇有名气。 近日,在南虎口村杂面条加工车间里,和面、压面、上架晾晒……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一架架面条在春日的阳光下薄亮透明,豆香四溢。 为了打造出“南虎口味道”,村子探索完善了“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并对产品标准、标识、包装设计等进行统一。徐海威介绍,他们还可以按照客户的喜好需求,分量包装,客户复购率达到了99%,回头率高,老客户都是数件购买。保证品质的同时,南虎口村还不忘推新品。目前杂面条是以黄豆面、白面为原料,之后还将推出黑豆面杂面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感需求。 在南虎口村集体增收的账本上,还有“铁杆庄稼”光伏的功劳。在南虎口村委会办公楼房顶上,一片片深蓝色光伏板,与巷道、水库、多彩民居相映生辉,宛如一幅秀美的画卷。南虎口村的屋顶光伏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首批安装的光伏板面积已达900平方米,发电容量高达250千瓦。村里还建起了充电站,让远道而来的民宿客人在这里停车充电。 存进去的是阳光,取出来的是收益。根据协议,村集体每年将根据电站实际收到的电费收入按比例进行提取,并额外收取管理费。这一创新性的合作模式,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看着这一项项产业,徐海威又忍不住算了算那笔在心里滚瓜烂熟的账:“也是机缘凑巧,我们这几个项目都是‘阳光产业’,只要天气晴好阳光充足,我们的项目就有了成功的保证。卖蜂蜜能挣十万元,加工杂面条也能挣个五六万,加上光伏发电的收入,这一年村集体账上能增收二十多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