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界热议AI大模型与产业应用的辩证关系时,在“山东省花饽饽之乡”文登,一项传承三百年的非遗技艺正演绎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如李彦宏强调“应用场景才是核心竞争力”的洞见,文登花饽饽以其丰富的应用维度证明: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化符号,总能在时代变迁中构建起完整的价值生态。在这座胶东小城的“蒸笼”里,又会升腾着怎样的文明密码呢?
花饽饽在文登绝非简单的面食,而是凝结着时空经纬的文化坐标,它在蒸汽氤氲间见证着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威海金麦兜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红介绍,可以说文登人从出生到古稀、期颐之年,一生当中的关键节点都与花饽饽有着紧密的联系。孩子满月、百岁、抓周,都离不开花饽饽。什么钱币、算盘、毛笔、葱、长命锁、老虎、如意等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长命百岁、一帆风顺、事业兴旺啊,关键是新生儿第一次认知世界,能吃到好玩的花饽饽再合适不过了。
从婴儿满月的生肖饽饽到耄耋寿宴的松鹤延年,从婚庆吉日的龙凤呈祥到清明祭祖的素色贡品,每个造型都是三维的民俗教科书,将儒家礼制、民间信仰与艺术审美熔铸为可食用的文化符号。
林红介绍,老年人过寿就更隆重,大大的寿桃配上牡丹、福袋、石榴,不需要过多的语言表达,那造型本身就代表着“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岁月长留”,老人看了没有不乐开花的。
有人说爱情就是当你看到一朵玫瑰,就能想起那份深情。倘若这朵玫瑰可以入口,那么这份深情一定会甜到刻骨铭心。在新人永结百年的重要时刻,龙凤呈祥的吉庆,花开并蒂的美好,比翼双飞的亲昵,花样繁多的喜饽饽无不营造着天造地设的浪漫和心心相印的笃定。就连作为结婚回礼的喜饼,都要比比谁家的馅料好,谁家的口味香。
林红介绍,每年的高考季、中考季花饽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们不仅要穿旗袍到考场,还要做或者买一些类似于“金榜题名”“鱼跃龙门”“向阳花开”“一举夺魁”这样的花饽饽,期许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除此之外,农村盖房上梁、自己或亲朋乔迁,都会用到花饽饽。
在文登,花饽饽不仅是传统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地域文化中书写着浓墨重彩的一笔。花饽饽起源于“秃尾巴老李”母慈子孝的传说,李龙心疼母亲身体疼痛不肯吃奶,龙母依形做成枣饽饽喂食李龙,后枣饽饽色彩、造型创新多变,逐步发展成今天的花饽饽,并从文登传遍胶东,售向全国甚至海外。
威海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献芬介绍,每年的三月初二龙母过生日和六月初八李龙爷过生日,人们都会蒸饽饽、赶山会供奉龙母和龙王,撤回的供品也会分享给亲朋好友把福运传递。这时候花饽饽就成了承载了仁孝精神,传递着忠勇奉献,成了对“溥惠佑民”的深深感恩。
在文登流行这样一句谚语:“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意思是说清明节蒸面燕饽饽来迎接春回燕归,元宵节捏十二生肖豆面灯饽饽,放到粮囤或面缸处,祈祷五谷丰登。
侯献芬介绍,农历的七月初七,也是乞巧节的时候,咱们这儿流行吃巧果,做抓果豆,本意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向天上仙女讨教手艺,实际上更多的是“晒巧”,就是大家拿出来比比,看谁的巧果手艺做得好。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花饽饽在一年中最集中的展示舞台,各路面塑能手“华山论剑”,纷纷拿出看家绝活,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争奇斗艳。
侯献芬介绍,过年是花饽饽最畅销、人们谈论最多的时候,像元宝、葫芦寓意招财进宝,圣虫、刺猬寓意五谷丰登,还有创新组合类的“年年有余”“花开富贵”“福禄吉祥”“生肖迎春”,更是包含了丰富多彩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紧随时代的发展,花饽饽的创新从未停歇。结合影视作品中的神话元素、卡通形象和市场偏好,花饽饽中的人物、动物造型越来越时尚、越来越逼真。
威海正月初八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亚飞介绍,
最近这个《哪吒》电影真的是太火了,他们看了电影之后,回来第一时间就开始研究哪吒和敖丙的造型,经过真的是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尝试,终于做出了哪吒和敖丙的卡通包,推向市场之后,真的是深受大家的喜欢。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他们也会设计不同卡通造型的卡通包,来给小朋友们做六一礼物,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他们也会设计相应的花饽饽礼盒,来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花饽饽不仅与重要节日相连,在一些特殊节气如谷雨,也因文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渔家文化而派上用场。
张亚飞介绍,谷雨时节正是海水春暖和春季鱼汛的时候,这个时候南海附近的居民就会过渔民节。过渔民节的时候大家会人们蒸一些大枣饽饽和彩鱼饽饽来祭海神,感谢大海的恩赐,祈祷鱼虾满舱、平安归来,这个时候的花饽饽就有了敬畏和虔诚在里边。
在文登,花饽饽既是活色生香的非遗美食,更是撬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如今,这项传统技艺更成为民众创业的孵化器,以麦香为引,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书写着共同富裕的新篇章。
威海金穗朵食品有限公司吴翔宇介绍,本本分分做企业,踏踏实实做买卖。针对这种生意场的,店铺开业、年会庆典、生意开张,他们也有对应的花饽饽,比如“招财进宝”“蒸蒸日上”“吉祥如意”,都特别适应这些老板的需求,也特别能祝福这些老板,生意兴隆、事事如意、一帆风顺。
近年来,随着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增强,“国潮”时尚魅力凸显。文登花饽饽把国潮的“雅”与民间的“俗”有机融合,形成雅俗共赏的国风系列花饽饽。
吴翔宇介绍,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文登更是李龙王的故乡,文登花饽饽中仅龙的形象就有特别多的种类。另外还有生肖、牡丹、如意,还有福袋、中国结、玉佩、鲤鱼等,这些国潮元素的搭配,不仅色彩和造型好看,还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了美好的寓意,让文登花饽饽从地域走向了国家和民族层面,甚至延伸到了海外。
“文登花饽饽”作为“山东省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料瑰宝”,不仅承载着胶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味觉记忆,更寄托着人们对五谷丰登、幸福安康的美好祈愿。
吴翔宇介绍,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面临压力和不确定性增强。微景观系列花饽饽以乡村、童话、自然风景为对象,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治愈功能的情绪价值,很受年轻人的喜欢。还有企业推出供佛系列的花饽饽,多围绕着莲花设计造型,是花饽饽传统祭祖供神功能的延伸。
好吃,好看,担情怀,解乡愁,文登花饽饽,叫人如何不爱你?
文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荣媛媛介绍,他们最为高兴的是,在区委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他们的文登花饽饽从民俗逐步发展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共同富裕的文化产业、富民产业。截至目前,全区共有花饽饽企业到38家,花饽饽作坊130余家,产业总产值跃升至5亿元,吸纳从业人员1.1万人,带动农村6000余名闲置劳动力就业。“文登花饽饽”荣获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金奖等26项荣誉,文登荣获“山东省花饽饽之乡”美誉。
掰开热气腾腾的花饽饽,蒸腾的是面香浸润的童年记忆,揉进节气时令的手作工艺,早已扎根在婚嫁添丁、寿诞贺岁等各种民俗场景中,让每粒面粉都成为时光的琥珀,封存起对土地的眷恋。从非遗传承土壤里成长起来花饽饽,正在文登人的面案上发芽开花,开启另一场发酵的序章,生长出穿越时空的枝桠。(刘换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