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权威发布 | 更好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威海推出108项改革任务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5-04-18 16:42
点击次数:

威海新闻网讯 4月1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委副秘书长李继,市司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文勋,市财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郑斌,威海海关党委委员、副关长王顺,介绍今年全市改革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大厦11楼融媒体演播厅举行

为进一步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作用,4月1日,印发实施了市委深改委2025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该文件系统谋划、全面部署全年改革工作,推出108项改革任务以及拟形成的179项改革成果。

在落实上级各项部署上求突破

◆聚焦省十大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对标对表,逐一明确成果形式、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立足威海特色优势领域,围绕增强发展动能、提升发展质效、筑牢发展基础3个方面,谋划12项改革任务。

◆持续抓好跟踪督导,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堵点难点。

在探索原创独创改革上求突破

◆围绕新能源消纳、服务贸易开放合作、政务服务等领域,谋划推出一批新的原创性独创性改革任务。

◆鼓励原创、尊重基层首创,努力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改革成果,为全国全省改革提供更多借鉴。

2024年取得成效:

在对港合作机制上:建成香港STC授权的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家食品检验实验室,已有9个产品获得香港优质“正”印认证。

在社区运营机制上:探索以低效闲置空间换优质优价服务的路径模式,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成本居高的问题,经验做法被央视新闻报道。

在用好先行先试机遇上求突破

◆加大激励引导力度,争取更多高含金量的试点落地威海。

◆健全试点备案、推进、验收机制,着力解决“只会争帽子、不善戴帽子”的问题。

◆发挥试点压力测试、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把先行先试机遇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实绩。

取得成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先后争取国家、省级改革试点500多项。

在加强改革宣传造势上求突破

◆加大改革政策方案宣传解读力度,对企业群众关心关注的改革事项,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报道、新媒体解读等途径,进一步扩大知晓率和覆盖面。

◆健全改革典型发现、培育、总结、推广机制,对各级各部门探索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成改革典型,积极向上推介、对外宣传,进一步提升威海改革知名度和影响力。

相关链接

威海在金融支持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近年来,我市紧扣“双碳”目标,以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引领,坚持扩大融资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强化数字赋能、拓展国际合作等多维发力,不断加大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支持。

取得成效

截至2024年末:

累计发放碳减排政策工具28.9亿元,同比增长62.1%。

全市绿色贷款余额1104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18.73%,同比增长40.5%,增速连续多年保持40%以上。

下一步举措:

2025年,威海将持续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不断优化金融资源绿色化配置,更好助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开展第二届绿色支行评选,新增挂牌绿色支行12家以上。

◆推动银行机构通过设立绿色专营机构,单列绿色信贷规模。

◆优化内部考核机制,持续加大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融资支持。

◆加快“绿e融”二期建设,深化企业绿色综合评价与融资政策挂钩,对“深绿”企业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创新绿色金融产品

◆引导金融机构探索建立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机制,开发各类利率定价与低碳转型目标挂钩的能效贷款、可持续挂钩贷款及气象生态指数型保险类金融创新产品,全年新增绿色金融产品20款以上。

◆用足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绿色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更新完善绿色金融项目库、碳金融重点项目库,鼓励金融机构聚焦制造业低碳转型、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绿色贸易、绿色消费等领域,积极拓展绿色改造贷、绿色消费贷和绿色理财等业务。

◆大力培育和支持绿色产业企业上市挂牌,鼓励发行绿色金融债、碳中和债券、蓝色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不断拓宽绿色直接融资渠道。

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围绕海洋领域,定期摸排海洋生物医药、智能海工装备、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项目融资需求,建立需求清单,会同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制定科学融资方案,更好满足项目融资需求。

◆围绕能源领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核电、海上风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有序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城市能源结构,助力“零碳城市”建设。

◆围绕城建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对接无废城市、海绵城市和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强化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金融支持,更好助力城市有机更新。

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市将重点推出哪些改革举措?

今年,我市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工作要点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围绕制度创新、法律服务、涉企执法、司法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建立政府立法评估制度、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等30余项举措。

强化有效制度供给

◆出台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配套措施,创新立法参与机制,持续开展“立法有我”活动,吸纳企业、群众参与立法论证,精准对接需求。

◆持续加强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管理,及时修改和废止影响公平竞争和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努力破除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制度障碍。

规范执法检查行为

◆出台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若干措施及推动涉企检查事项网上运行的实施方案,开展涉企执法“减量不减效”行动,对涉企检查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通过分级分类和跨部门联合等方式,压缩检查频次。

◆创新“执法+普法”模式,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的同时,开展释法说理,并指导企业进行信用修复和合规整改。

优化涉企法律服务

◆深化律所联系商会工作机制,开展“威法护航·益企发展”行动。

◆研究制定涉企法律服务清单,组织律师事务所与商会和会员企业全面对接,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法治体检、法治讲座、结对共建等活动,推动民营企业律师法律服务“全覆盖”。

一季度,威海在在助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未来将采取哪些创新举措?

一季度取得成效:

◆威海海关监管进出口货运量93万吨,增长27%。

◆出入境旅客9.8万人次,增长3.5%。

◆进出境邮递物品、快件分别增长85%、64%。

◆为我市企业减让进口税款9325.8万元,涉及进口货值11.26亿元。

◆为重大项目、远洋渔业减免税款2686万元。

下一步举措:

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平台能级

◆放大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试点叠加优势,持续完善“海陆空铁邮”跨境运输全模式监管机制,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枢纽重要节点。

◆积极探索“智慧综保区管理”,支持依托综保区开展“两头在外”的研发、检测、维修等业务,充分发挥综保区保税功能和分拨平台作用,助力建设电子信息、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中韩物流集散中心。

◆推进跨境电商出口“先查验后装运”作业模式改革,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扩容升级,助推我市渔具、户外运动等优势产品借助跨境电商拓展国际市场。

打造中韩口岸通关便利化示范标杆

◆高标准开展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抓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以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成立10周年为契机,推进中韩实验室“检测前置、结果互认”。

◆积极服务智慧谷服务贸易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设立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原产地证书审签中心,吸引更多异地企业在我市备案、通关。

一体推进智慧海关、智慧口岸、智慧港口建设

◆复制推广智能转运物流模式,简化转关手续,实现“多港”如“一港”,助力水运中转物流提速。

◆积极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推进“数字+”监管,实现海关监管智能化与企业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同频共振。

◆抢抓“智慧信用管理”“智慧稽查作业”“保税+ERP”等数字化监管服务改革试点机遇,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赋能”的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助推服装、轮胎等产业稳量提质。(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刘晓佳/文 毕钰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