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2371000494432304C/2025-01046 发布单位: 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5-03-3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解读

来源: 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时间: 15:23
点击次数:

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和住建部《关于做好住房公积金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要求,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了《威海市住房公积金2024年年度报告》(以下称《年度报告》),全面完整披露了威海市2024年住房公积金各项业务运行和管理工作情况。现就《年度报告》重点内容解读如下:

一、归集扩面稳定增长,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2024年,中心坚持“扩面增量”与“提质增资”同步推进,落实落细催建催缴工作举措,缴存扩面实现“量质齐升”。

《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末,全市缴存总额568.07亿元,缴存余额227.2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24%、7.46%。2024年,新增缴存额57.37亿元,同比增长2.19%,公积金缴存规模稳步增加。

2024年全市实缴单位9654 家,实缴职工43.83万人。2024年全市新开户单位1212家,新开户职工3.52万人,其中非公企业职工占比达87.80%,公积金制度的普惠范围进一步扩大。

二、使用政策持续优化,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2024年,中心持续充实政策“工具箱”,通过提高贷款额度,加大对多子女家庭、高层次人才等群体贷款支持力度,优化首套房认定标准,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

《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发放个人贷款4671笔、金额20.48亿元,公积金贷款年末市场占有率为16.13%,比上年增加0.25个百分点。发放的贷款中,40岁(含)以下职工占79.47%,中低收入职工占98.37%,购买首套住房占76.51%,144平方米(含)以下占88.42%。数据说明,公积金政策效应有效释放,有力保障职工住房消费需求,支持广大缴存职工安居宜居作用成效显著。


同时,《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提取公积金41.60亿元,其中购建房、偿还贷款本息、租赁住房、支持老旧小区改造等用于住房消费类提取占比达66.50%。特别是对无房职工继续加大租赁住房支持力度,提取使用公积金1.71亿元,同比增长33.59%,公积金在构建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三、资金管理高效运行,使用效益显著提升

2024年,中心在确保资金安全管理的前提下,科学运作资金,常态化开展资金竞争性存放工作,精准支持“白名单”项目融资需求,资金增值能力和使用效益持续增强。

《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全市实现业务收入64672.03万元,业务支出34554.86万元,主要是支付职工公积金利息32954.91万元,同比增长7.65%,占业务支出的95.37%。全年实现增值收益30117.18万元,连续两年突破3亿元。2024年,提取城市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补充资金27816.17万元,为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财政增收作出积极贡献。

同时,健全完善资金存储考核办法,强化资金存储激励作用,引导受委托银行为38个“白名单”项目授信贷款57.8亿元,落地资金34.2亿元,积极助推“白名单”扩围增效。全年兑现存款奖励13.2亿元,奖励金额位居全省前列。

四、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政务服务提档升级

2024年,中心聚焦群众需求,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坚持改革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优化升级,让网上办事更方便、群众办事更省心,按下为民服务“便捷键”。

一是完成“一件事”试点任务。依靠在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优势,成功入选公积金贷款购房“一件事”省级试点城市,并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推动办事材料由18份缩减到6份,跑腿次数由最多6次缩短到1次,贷款申办全流程由15个工作日提速至5个工作日之内,实现了“一件事一窗口一次办”,工作做法被《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简报》刊发推广。

二是深化“集成办”事项改革。加强与合作银行的数据应用,实现工行、建行、交行等金融机构手机银行APP端的偿还商贷提取。完成公积金APP服务功能整体迁移至“爱山东”APP,39项服务事项做到“应上尽上”。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应用,24项服务事项实现全省标准化统一办理,业务办结率位居全省前列。

三是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开展二手房“带押过户”业务,无需职工先还贷解押再办理过户手续,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和风险,为职工“圆梦安居”再添新模式。优化公积金贷款还款方式,按照先公积金账户再银行账户的顺序进行扣款,方便借款职工高效利用公积金余额,有效减轻职工现金还款压力。

四是加强服务大厅窗口建设。市区管理部服务大厅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业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开通“跨省通办”服务专窗和老弱病残、退役军人等群体“绿色通道”,积极推行上门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全面提升群众办事体验感。开展“畅流程·提效能”活动,推动利民便民惠民举措走深走实。开展“政策宣传进企业·服务群众零距离”等活动,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直达共享。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