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领导干部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918E/2025-00984 发布单位: 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内容分类: 领导干部解读 成文日期: 2025-03-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通过阳光问政热线直播解读政策

来源: 威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时间: 15:03
点击次数:

2025年3月26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要负责人通过阳光问政热线直播解读政策。


一、主持人:您好,朱局长,欢迎来到“阳光问政热线”直播间。

朱局长:主持人好!听众朋友、网民朋友们,大家好。


二、主持人:陪同上线的嘉宾还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朱复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级调研员周文彦,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市农民工权益保障中心)四级调研员任志海,你们好。

通过“新政发布”了解到,人社部门联合发改、教育等15部门出台了《威海市“创业威海”行动方案》,请您介绍一下这项政策有哪些特点。

朱局长:好的。实施“创业威海”行动,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激发全社会创业活力的务实举措。

首先,《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创业为桥梁纽带,推动创业链与产业链、科技链、就业链、人才链的系统联动、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以创新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生态。比如,我们打造创业街区,链接多种创业资源,让创业者不出街区就尽享政策咨询、导师帮扶、培训赋能等“一站式”服务,促进创新、创业、就业的良性循环。

其次,《行动方案》坚持分类施策、靶向发力,比如,针对创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金融支持、创业孵化、创业培训等精准服务。针对青年人才、返乡创业者等群体创业需求,分类提供创业实践、免费场地、奖励补助等个性化、差异化服务。

接下来,我们将以实施《行动方案》为抓手,着力优化创业服务,提升创业质量,积极营造关心、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使创业成为威海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主持人:您刚刚提到,《行动方案》以创业为桥梁纽带,统筹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契合了今年全国两会中“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请问,今年人社部门在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创新突破?

朱局长: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两会提到的“投资于人”政策导向,创新实施“惠百企 育千人 聚万才”人才工作项目,“百”,即联系100余家企业,“千”,即培育技师以上人才、重点产业工程师均超过1200人以上,“万”,即新增高技能人才1.1万人次、青年人才2.2万人。

在项目内容方面,我们主要聚焦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2支人才队伍,以及青年人才、博士后人才、海外留学人才3支重点人才群体,紧紧围绕全市8大产业集群、10条优势产业链发展需求,实施留学人才服务一件事试点、中韩工学一体技工培育、重点产业工程师高质量培育行动、博士后全过程闭环服务体系、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5大重点人才工作项目。

在组织保障方面,我们将按照“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原则,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打通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对项目推进中企业提出的需求和困难,建立《企业建议问题清单》,及时协调解决、予以反馈。对跨领域、跨区域的问题,我们统筹会商,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办理。同时,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实效化”的原则,建立项目推进台账,定期调度、务求实效。我们还将挖掘总结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创新性、典型性、示范性的经验做法,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四、主持人: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各地围绕青年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化人才工作改革创新是有效应对区域人才竞争压力的必然要求。今年,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打造新时代青年人才集聚高地。

朱局长:今年以来,我们抓住大学生寒假返乡、春节前后青年群体来威海旅游、高校开学后校园招聘等几个关键节点,早谋划、早行动,力促青年人才来威海就业实现“开门红”。

一是抢抓大学生寒假返乡黄金期,通过短信、朋友圈等渠道,推送《致2025届威海籍学子的一封信》,介绍我市重点产业、人才政策和服务保障,同步举办了8场“威海籍学子家乡名企行”活动,组织了北京科技大学、山东大学等300多名威海籍应届高校毕业生,走进威高集团、广泰空港、碳纤维产业园等全市18家重点企业园区参观交流,让学子们近距离感受我市经济发展活力与创新实力。

二是利用春节前后青年群体来威海旅游契机,组织广大志愿者走进大相框、灯塔等网红打卡地,围绕青年人才关注的生活补贴、一次性购房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现场解答210人次,发放《威海市青年人才引进政策手册》327份,吸引更多青年游客关注威海、选择威海、留在威海。

三是抢抓高校开学后“窗口”期,启动“威海-高校人才直通车”春季引才专列,走进山西大学等4所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恒邦矿冶、三角集团等13家重点企业提供优质岗位94个、人才需求696个,现场收到求职简历1812份,达成就业意向646人,其中硕士114人。走进哈工大(威海)举办供需见面会,迪尚集团、三角集团、新北洋等31家企业共收到求职简历447份,其中硕士107人。同时,精选魏桥集团、宇王集团等55家重点企业335个岗位,举办高校毕业生线下专场招聘会,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96人,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与企业引才的双向奔赴。

接下来,我们将加大青年人才引进力度,举办“威海—高校人才直通车”“选择威海 共赢未来”系列招引活动100场次以上,实施海归英才汇聚计划,力争全年引进青年人才2.2万人、海外留学人才220名。


五、主持人:精准服务企业用工是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一季度,全国各地争相开展了“春风送岗促就业 精准服务暖民心”专项行动。请问我市“春风行动”成效如何?

朱局长:今年,我们开展“春风行动”,把稳岗稳就业与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全力保障民营企业用工需求。

一是全面走访,摸清供需底数。围绕保障春节后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提前谋划节后促就业工作,春节前就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就业帮扶 真情相助”主题调研活动,组建了“访民情”“问企需”两支服务队伍,一方面走访就业困难人员7470人次,摸清就业需求,另一方面征集了用人单位“妈妈岗”492个、紧缺岗位1.2万人次,摸准企业用人需求,建立起招聘求职供需台账,并通过短信、就业驿站等线上线下渠道定向推送,覆盖到有就业意愿的待业人员、返乡劳动者、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就业群体。

二是搭建平台,促进供需对接。抢抓春节招工求职“黄金期”,制定并广泛发布了一季度150场招聘活动计划,涵盖线上直播带岗、线下专场招聘等多种形式。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分区域、分产业链、分群体组织开展了线上线下招聘会54场,提供岗位3.9万个次。正月初十,成功举办了“职等你来 就选威海”新春大型招聘会,9300多名求职者现场参会,400家企业现场接收简历5752份,6.1万人次求职者通过直播送岗等方式线上参加活动,现场达成意向2763人。

三是跨区域招工,助力精准匹配。组织泓淋电力、魏桥科技等50家重点企业赴重庆参加东西部劳务协作发展交流活动,提供3000多个岗位,达成初步用工意向215人,次日首批18名重庆云阳人员就入职泓淋电力等企业。我们抢抓企业开工复产招聘“黄金期”,组织天润工业、亘元化工等4家制造业企业携带356个优质岗位,参加沿黄九省区劳务协作发展交流活动暨山东省春风行动推进活动,达成用工意向108人、企业用工合作意向17项,助力民营企业解决春节后用工缺口,实现复工复产“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