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环翠区树牢“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聚焦赋权增能、强管增效、优服增质,争创省级以上改革试点22个,有效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沃土,“营在环翠·商通未来”品牌影响力持续显现。1月,在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环翠区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区,为全省唯一。
一、拓宽“赋”领域,营造“兴商”发展环境。聚焦合理“放”,推动区级执法权、审批权赋予镇街、集成联办,放宽审管约束,扩大基层自主权,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宽松便利的经营环境。一是推动执法力量下放赋能。开展全省首批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试点,搭建全省首个数字化综合执法平台,下沉执法权限97项、执法人员96名,9个镇街全部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38个事项实现“综合查一次、一次全到位”,各领域单独执法同比减少60%,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二是推动区镇同权联动赋能。实施“区镇同办、审管联动”改革,将区级80%以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域化、定制化下沉镇街,区级审批大厅26名业务骨干带事下沉、窗口前移,30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家门口办”。建立窗口办事员从业技能体升和薪酬激励制度,36人获得政务服务办事员从业资格高级证,下沉人员薪酬待遇平均提升10%以上,助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确保同办事项同源同标同质同效。三是推动高频事项集成赋能。推进分散在多部门的高频事项集中整合为“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在全市率先设置“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率先实现无纸化电子现场核查,开设8个“一件事”服务专窗,推出特色化“一件事”场景6个,打造“我要开饭店”“我要开民宿”等73个“一件事”套餐,并将12个事项延伸至镇街,推行一张表单申请、一套材料申报工作机制,审批材料精简50%、办理时间压缩70%以上,各类市场主体享受“一件事”服务3万余次,2个项目入选省营商环境跨领域“揭榜挂帅”清单。
二、提升“管”效能,夯实“安商”保障基石。聚焦精细“管”,搭建数字化监管平台,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一是审慎监管宽严相济。探索“首违不罚+公益减罚+轻微免罚+非接触式执法”等柔性执法新模式,在市场监管、海洋发展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落实“首违不罚”“首违轻罚”事项261项,2024年以来不予处罚421件,免罚金额10.2万元,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动力。开展小微市场主体“码上监管”试点,制作205家商户二维码、标识牌,集成商户经营信息,作为商户“身份证”,实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动态调整商户星级,进一步提升监管质效,试点以来热线诉求满意率接近100%,行政处罚案件数量趋于“零”,入选2024年度全省城市管理领域典型工作经验做法。二是信用应用拓展升级。打造全省首个“诚信大数据智慧平台”,对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等20个领域、2万余个市场主体进行信用核查,实行“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奖惩机制,对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实施“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激励措施,形成联合奖惩案例3846个,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更加浓厚。构建“大数据+市场监管”平台,全要素、多角度汇集2.8余户企业信用信息,形成监管对象“信用画像”,根据信用风险等级确定检查比例、频次并实施动态调整,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应用率92.2%,信用监管综合效能持续提升。三是商事纠纷高效化解。创新实施金融纠纷集中管辖,成立全省首家金融案件跨域集中管辖审判庭,率先启用“金融云庭智审平台”,深度应用云庭智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慧化办案技术,推动金融纠纷集中化、专业化审理,节约诉讼时间40%以上,平均办案天数仅8.6天。建立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技术调查官制度,组建知产速裁团队和精审团队,实行线索提前移交、侦办提前介入、案情提前研判,审判团队与侦查团队同步跟进、同步审查、同步甄别,促进化解质效“双提升”,2024年以来妥善化解知识产权纠纷607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40%,当场履行率超过50%。
三、优化“服”质量,形成“亲商”浓厚氛围。聚焦主动“服”,全面提升服务意识、服务机制、服务效能,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温馨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包企联系纾困解难。在全省率先成立区政府直属的营商环境建设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场主体诉求统一收集、分流处理、跟踪问效等工作,形成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一键直达、高效服务“一键式”工作机制。创新开展“千人助万企”活动,组织发动全区3600多名机关干部,按照“区领导重点分包-行业主管部门专业分包-其他部门、镇街基层全面分包”机制,精准分包1.3万余家市场主体,2024年累计解决诉求1360余件,办结事项企业满意率100%。二是惠企施策精准滴灌。连续多年修订完善科技创新、企业孵化、项目引育等10余项扶持政策,探索各级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模式,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明白纸”和“专属服务包”,实现应享尽享、应享快享、应享易享,2024年提供转贷服务12.6亿元,争取各类无偿资金12亿元。深入实施“英才汇翠”计划,锚定企业所需所盼,创新“政聘企用”“科技副总”“优青双百”等引才机制,建成全省首个海洋主题“人才之家”,打造全域“1+N”人才驿站服务矩阵,2024年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6个,新增国家级高层次人才8名、数量全市第一。三是便企改革精进提效。在全省率先打造市区实质性融合办事模式,构建新型政务服务综合体,进驻公积金、水电气暖等市级公共服务事项1382项,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次办好。编制《企业全生命周期场景事项清单》,推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100项涉企高频服务事项“掌上办”,可网办率达99%,平均承诺办结时限压缩至1.7天,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化施工综合许可“多证合一”改革,推行工业用地“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等新模式,完善“专班抓项目、专员跟企业、专人解难题”全流程服务体系,助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2024年113个实施类省市县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超时序进度26.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