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春光好,开工即满工。近日,威海高区各企业已拉满生产进度条,进入马不停蹄赶订单模式。
走进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各类水下机器人进行制造组装。在厂房不远处的实验水池旁,新生产的深海花岗岩切割机器人正在进行下水测试,处处春潮涌动。
“现在正在生产有五台大设备,还有三四台设备还在外面测试,年初更应该抢时间。三四月份等天好了以后,我们还要去南方给客户施工,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天天加班加点的。”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车间主任王木林说。
公司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升级,突破限制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打造的首台百分百中国造一千五百米深海铺缆机器人,全套设备、上万种零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让公司研发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包括我们的前期的准备调研、设备的下海作业、数据的反馈以及给客户提交的采集样本都需要人工智能AI去进一步的给它整体连贯起来。”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二组组长杜阳说。
作为国内首家实现深海机器人自主国产化生产的高科技企业,截至目前,公司产品涵盖型号五十多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百分之六十。
“国内订单比去年翻了一番,今年可能完成4.5亿。希望在未来的这几年,我们每年都有百分之三十到五十的增长。”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泽文表示。
近年来,威海高区立足产业发展需要,引导支持机器人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有效统筹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科技力量,支持企业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特别是在未来产业等方面,我们还将加大研究投入,拓展创新应用场景,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力争实现一季度的开门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区科技创新局副局长高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