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文字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10J/2024-04333 发布单位: 气象局
内容分类: 文字解读 成文日期: 2024-04-2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政策解读

来源: 威海市气象局
时间: 15:44
点击次数:

一、修订背景

        2013年10月15日,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威海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威政办发〔2013〕52号)(以下简称《预案》)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气象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的威胁日趋严重,社会各方面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预案》亟需补充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根据《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应急预案管理推进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的通知》威政办字﹝2021﹞41号和《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规范市级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山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威海市气象局组织对《预案》进行修订。

二、决策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山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威海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规定。

三、出台目的

        为预防灾害性天气、减轻气象灾害影响,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减轻防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威海市行政区域内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强对流(雷电、冰雹)、大风(含雷雨大风)、高温、干旱、低温、霜冻、大雾、道路结冰、沙尘暴等突发气象灾害预警防范工作。

五、主要内容

        《预案》共分为总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防范指挥机制、监测预报与预警、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预警联动防范、附则、名词术语七个章节。

        (一)总则。该部分明确了预案的编制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工作原则。

        (二)突发气象灾害预警防范指挥机制。建立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体系。气象部门聚焦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收集部门预警需求,组织按需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相关部门接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组织风险研判、防范准备和应对工作,启动有关市级应急预案。必要时由市政府决定启动有关市级专项应急预案响应、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报与预警。该部分侧重于气象灾害预防,从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信息共享、灾害普查三方面明确内容和要求,提前预警,减轻气象灾害。

        (四)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该部分明确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归口管理、统一发布、快速传播”的原则,由气象部门负责制作并按预警级别分级发布,有关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预警或预警信号在本行业、本系统内传播工作。规定了气象灾害预警或预警信号具体内容和传播途径,突出预警发布与传播在应急响应工作中的重要性。

        (五)预警联动防范。气象灾害的发生多伴随次生、衍生灾害,涉及多个部门和行业,联动响应是有效防抗气象灾害的关键环节。针对气象部门发布的不同种类、不同级别的气象灾害预警,有关部门分类响应,体现气象灾害预警的先导作用。完善预警科普有关内容,增强公众公共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全社会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六)附则。该部分对预案修订、解释和发布实施等相关事项进行明确。

        (七)名词术语。对12种气象灾害进行解释说明。

六、新预案修订内容与行动举措

        (一)《预案》将原有气象灾害全流程响应的应急指挥机制调整为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指挥机制,更符合当前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针对不同气象灾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减灾委、应急管理等各部门各司其职,根据相关预案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通过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理顺本级气象防灾减灾组织机构,避免出现机构重叠、职能重叠、工作重合现象,符合“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的机构改革要求。

        (二)《预案》针对近年来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暴露出的应急联动机制问题,补充完善了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应急联动体系。加强部门合作,强化系统观念,共同推动应急联动机制建设,切实形成气象防灾减灾合力。

        (三)《预案》突出了气象预警发布与传播在应急响应工作中重要性。重点强调预警发布与传播的部门、行业职能分工,建立气象等监测部门发、行业主管部门转、社会媒体播的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机制。

七、与上级预案异同点

         与《山东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相比,框架结构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点在于气象灾害预警和预警信号种类、发布标准不同,省级预案共16种气象灾害预警,市级预案共13种气象灾害预警、14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八、政策解读人

         于毅,威海市气象局业务科技科科长

         联系方式:0631-5310017

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