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31149X/2023-03674 发布单位: 威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3-10-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国资委2023年度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 15:48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国资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大抓经济工作任务总体部署,以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化改革攻坚,优化监督管理,不断推动国有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截止6月底,18户市属国企资产总额864.96亿元,同比增长9.83%,所有者权益343.62亿元,同比增长0.41%,营业收入57.83亿元,同比增长40.58%。

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一是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量收官。与省国资委沟通对接,对26项改革任务进行评估,改革成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举办“国企改革大讲堂”,组织对标提升行动标杆企业做好经验和做法交流,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走深走实。对市属国有企业及所属企业进行调查统计,全面掌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股权投资等情况,为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奠定基础。二是开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召开专题会议,对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涉及我委的14项重大任务分类推进,确保有效落实。对《威海市市属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形成中期评估报告,明确规划实施后半程重点任务。三是推进同质化企业整合重组。对市属国有企业同质化业务进行统合分析,按照“避免和减少同城同业竞争,国有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主业集中,做强做优做大平台类投融资公司”的原则,拟定了《威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方案(草案)》,计划年内采取无偿划转、吸收合并、清算注销等方式,对相关企业进行整合优化。四是推动中小企业分类改革。按照“因企制宜,一企一策”的原则,推动13户市属各级次企业分类改革,目前已经完成3户,包括对山东振威安保押运有限公司进行企业改制;指导威海市好园妇女儿童文化交流与发展中心和威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进行清算注销;指导市公安局推进所属企业威海培训中心清理退出。五是开展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制定下发《市属国有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指引》,指导企业聚焦当前主责主业认定、布局优化调整、“两非两资”处置、亏损企业治理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本企业的提升方案,形成价值创造行动实施方案。

二、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提高规范化运营水平。一是健全董事会报告制度。落实董事会向出资人报告制度,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审议产投集团、城投集团、热电集团和桃威铁路公司4户企业董事会2022年度工作报告及2023年全面预算编制情况,并对工作报告发表意见、提出质询。二是强化派驻监督职能。加强外部董事监管,强化对企业投融资、股权和资产处置、改革改制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监督。今年以来外部董事参与市属国企议题研究742个,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被企业采纳71条。充分发挥财务总监作用,持续完善财务总监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分析报告制度;组成专家组参与国有企业审计报告初审,提出专业意见,揭示企业问题;研究融资政策,把握融资节奏,保证企业资金链安全。三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加大年初预算审核力度,对企业全面预算方案中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主要指标进行审核汇总,提高经济效益,防范债务风险。切实做好预算考核评价,对企业2022年度净利润、资产负债率、带息负债、应收账款、存货五项指标预算执行偏差超过15%的企业进行考核扣分,以提高预算的刚性约束。四是推进法治国企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理和普法宣传工作要求,做好依法治市、法治建设、法规宣传、规范性文件审查清理等相关工作,指导市属国企开展好“新春送福·法润万家”普法宣传活动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普法宣传活动,全面提高国有企业的法治意识。

三、加强重大事项管理,推动企业持续发展。一是对企业主业进行动态调整。制发《关于开展竞争类市属国有企业主业动态调整工作的通知》,对市属竞争类国有企业开展主业调整工作,主业调整原则上不超过2个。同时,针对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需要,可设置培育型主业1-2个,经认定后视同主业管理。目前,城投集团、产投集团、北洋集团3户重点企业通过论证沟通已形成拟调整主业草案。二是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组织召开市属国企投资工作专题会议,就整改企业投资典型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加强投资计划管理,科学编制年度投资计划,严格控制企业计划外投资、非主业投资和高风险投资。加快市级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合计投资项目274个,累计投资金额29.3亿元。三是加强融资管理。今年以来,市属国有企业共发行债券5笔,合计31亿元。其中,产投集团2笔,合计11亿元;城投集团3笔,合计20亿元,存续债券余额163.32亿元。对企业间担保实施备案管理,合计备案担保业务45笔,总金额62.73亿元。四是推动市属国企“升规纳统”。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力度培育规上国有企业。截至5月底,市属国有企业中已升规纳统企业62户(其中,国有权属企业47户,参股企业15户),符合“升规纳统”标准尚未纳统企业2户。五是全力推动国资国企招商引资。通过与市属国企分享招商信息,将实际使用外资1000万美元作为本年度国资国企招商引资工作重点。目前,正在加快推进产投集团QFLP基金增资、医疗产业园建设、金陵船厂增资等招商项目。六是加强应收账款清收和低效无效资产盘活。对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款项逐项梳理,并将应收账款清收作为2023年度工作重点并纳入考核,截止一季度,已清收一年以上应收账款3.75亿元。对企业房产、土地等低效无效资产进行全面摸清底数,推动企业对账外资产建立备查账簿,同时加大对闲置资产的盘活力度,着力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四、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是优化企业负责人考核激励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大抓经济”工作部署,修订《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对考核体系、指标体系、计分方式等进行优化调整,实施分类考核,突出效益优先导向,重点推行“一利五率”考核,切实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出台《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七条措施(试行)》,对实现超额贡献的企业,对企业负责人、骨干人员和普通员工分别实施超额贡献奖励、中长期激励和工资总额超额奖励。组织企业开展中长期激励试点梳理工作,共有9户权属企业有意向开展。二是做好2022年度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测算工作。通过12349居民养老服务平台,完成6户公益性企业社会满意度调查。对照2022年度考核目标,依据考核专项审计报告,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考核、薪酬测算。受市文资理事会的委托,对报业传媒、广电传媒2户文化企业2022年度企业负责人经济效益进行考评。三是加强企业用工和工资总额备案管理。对产投集团、公交集团、城投集团等7户企业招聘方案进行把关审核,提出备案意见,截止目前,提报招聘计划92人,审减25人,共计备案招聘67人,16户市属国有企业合计减员250人,预计年可节约工资总额2080万元;根据15户企业2022年度经营情况,完成了企业工资总额决算方案的审核清算工作,指导企业编制2023年度普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预算方案。

五、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提高企业发展质量。一是优化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对现有的90多项制度全面评估, 做好制度建设“后半篇文章”,目前已完成22项制度的初步研判,对照中央、省市要求及巡察反馈问题,查漏补缺,切实提升制度规范性。二是加强出资人审计监管。面向社会公开择优选聘9家中介机构对19户市属国企及各级子企业开展全面审计,强化对审计问题的发现与整改。强化企业内部审计,确保年内18户市属国企完成预定审计项目100余项,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三是加强债务风险管控。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债务风险排查,按时报告风险及应对情况,确保不发生违约问题。在企业年度预算编制和审核环节强化对标管理,实现提档升级,努力将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四是加大清欠力度。严格执行清欠工作自查月报长效制度,做好各市属国企清欠台账的填报,确保台账数据真实、准确。配合市清欠专班核实热电集团、水务集团欠款线索,及时按照合同约定时限付款,严防新增拖欠。五是抓紧抓实安全生产管理。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八抓二十条”创新措施,全面开展市属国有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落实年”行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和“百日攻坚”行动,持续推进城镇燃气、危险作业、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共发现各类问题417项,整改问题417项,整改率达到100%。

六、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国企发展基础。一是加强党的领导。指导市属国企及子企业全面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论述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调整优化“国企党建动态考核系统”考核规则36项,充分发挥系统实时监督优势,并与巡回检查高效融合,形成“线上+线下”的双重考核机制,强化考核问效。二是加强市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针对市委本轮巡察国资国企反馈问题,本着“系统体系、精准有效”的原则,制发整改工作任务清单,建立定期调度评估机制,督促市属国企提高政治站位、紧盯时间节点、突出工作落实,扎实做好巡察整改各项工作。三是夯实基层基础。组织开展“百名书记进党校”专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强理论、现场观摩学方法、分组研讨拓思路等方式相结合,切实提升国企基层党组织书记开拓创新精神和干事创业本领。四是深化国企党建品牌建设。持续推进“WE先锋”国企党建品牌建设,大力开展“先锋培育计划”,聚焦党建提升、生产提效、服务提质,打造“1+1+3+N”党建先锋体系,指导各市属国有企业将党建与生产经营创新融合,分别从党委、党支部、党员3个层面,深化提升“旗帜先锋”“堡垒先锋”“星火先锋”培育成效,今年以来,共培育打造党组织和党员先锋231个,突破攻坚重点项目115个,解决生产经营难点问题126个,开展“WE先锋”志愿服务活动700余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86件,逐步打造出具有威海国企特色的党建先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