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530/2023-02032 发布单位: 威海市体育局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3-04-0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2023年工作计划

时间: 16:46
点击次数:

2023年,在加快迈进新时代现代体育强市建设新征程中,威海市体育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扎实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两会”要求,牢牢把握“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聚焦重点、统筹推进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社会治理“五环”全面发展,打造国际休闲运动之都,精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体育打造成精致城市的靓丽风景和幸福威海的重要指标,为威海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争当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排头兵贡献体育新动能。

一是聚焦实现共同富裕,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新体系。绘就全域全程全龄健身图,打造全域覆盖、举步可就、精致宜游的健身设施网络,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配合精致城市社区15分钟、邻里10分钟、街坊5分钟三级生活圈建设,持续完善社区中心专项运动场地、邻里中心综合运动场地以及街坊中心口袋公园、小型健身场所,抓实器材配备、维修兜底保障。计划建设完成1个体育公园,建设4处室外智能健身路径,打造1个乡村振兴体育设施示范村;利用市县两级预算内资金,更新、维护室外健身器材1000件以上,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7平方米以上。构建品牌赛事示范引领、单项赛事多点开花、节庆活动内涵丰富、社区运动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体系,做精做活品牌届次活动,持续擦亮社区趣味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等活动品牌,丰富全民健身日等体育节庆活动内涵,积极促进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职工、少数民族等重点人群健身活动开展,全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不少于800项次,影响人群超过150万。依托“横到边、纵到底”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实施协会联系社区制度,积极培育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大力宣传健身活动、普及健身知识,广泛吸引群众知晓、参与健身活动,全程引领各年龄段、各类群体参与健身,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聚焦全面深化改革,构建体教融合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谋划新周期竞技布局,夯实竞技体育发展基础。研究出台威海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论证打破优秀运动员初中升高中政策壁垒。组织管理人员赴省内优秀地市对标学习备战省运会经验,积极深入环翠、文登、荣成、乳山等基层训练单位一线,听取管理人员、教练员对26届省运会新周期项目发展的意见建议,全面整合威海市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全市项目布局,指导新周期各项目承训单位进一步理顺机制、壮大队伍、抓实训练,提升运动员伙食标准等各项服务水平,为26届省运会新周期备战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积极争创国家冰雪运动训练基地,申办全国青年男子冰球锦标赛(U18)等知名赛事,促进提升冰雪运动水平。持续开展“奔跑吧少年”主题活动、中小学生体育联赛、锦标赛等赛事活动,力争活动场次、参与人次、活动规模再创新高,不少于30万人次直接参与。抓牢业余训练,推动青少年运动普及,重启超体重学生健康夏令营和游泳普及活动,游泳普及延伸至幼儿园,促进每所学校每年举办运动会1-2次,确保每名学生掌握1-2项体育技能,夯实后备人才基础。全力支持备战杭州亚运会,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是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构建体育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印发《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体育服务业发展,支持体育赛事经纪、体育场馆运营、体育休闲服务等新业态。做精做活铁人三项赛、HOBIE帆船赛、顶级乒乓球赛、马拉松等品牌赛事,推动品牌赛事节庆化、市场化,配套举办体育节庆活动,提升多元文化内涵和市场拉动能力。争取承办2023年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工作会议,全面展示威海市城市形象和体育产业发展情况,积极发动申报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重点争创省级体育消费试点县(区)。积极争取参与全省体育消费券发放行动,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体育与各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布局打造体育综合体项目,密切跟进正在洽谈的室内滑雪馆等项目,推动体育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四是聚焦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体育文化建设和对外传播新路径。巩固体育传统媒体宣传体系,拓展新媒体传播阵地,构建体育全媒体传播新格局。支持体育新闻、文学、摄影、音乐、动漫、收藏、微视频、微电影、文创设计等具有体育内涵、时代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体育文化作品创作,繁荣体育文化市场。加快推进南海新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历史博物馆等体育博物馆、文化传承中心建设。引导威海尹派宫式八卦拳、荣成沙氏武术等非遗项目、传统民间体育项目、民俗体育项目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营造冰雪等新兴项目运动文化氛围。加强体育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思政教育,引导正确风尚,严肃赛风赛纪,坚决抵制兴奋剂、体校校园欺凌等行为,大力整治假球、赌球、黑哨、假彩票等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培养高尚体育道德,更好发挥体育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化体育交流合作,深化与俄罗斯索契市冰雪等项目交流合作,加大中日韩棒垒球、高尔夫、帆船帆板、户外运动等项目交流合作力度,加快建设临港区中日韩棒球基地,用好胶东经济圈体育协同发展联盟及足球、网球、国际象棋、帆船、数字体育联盟等平台,整合运用产业、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共同构建区域体育发展共同体。

五是聚焦防范化解风险,构建体育社会治理能力提升新机制。充分发挥威海市全民健身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构和重大体育赛事组委会、体育产业工作专班、省运会备战办公室等临时机构作用,广泛团结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体育”发展格局。持续推进体教、体卫、体旅等多领域深度融合,加快制定体教融合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积极推广省体卫融合试点,打造精品体育旅游路线与旅游目的地。支持威海“两城”创建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加强体育领域法治建设,规范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管,健全体育事业发展政策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体育领域“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加快体育政务服务制度创新和流程再造,用好“互联网+监管”平台,常态化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快体育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多部门联合信用奖惩机制。健全体育行业安全制度体系和风险防控机制,防范化解体育赛事、活动、训练、场所、疫情等安全风险,落实监督管理、应急处置和“熔断”工作机制。强化社会体育俱乐部安全监管,支持社会体育俱乐部、体育类教培机构纳入“预付保”等消费资金监管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