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威海营商行 > 区市动态

威海营商行丨临港区打造“30+1”超极速审批模式实现项目“摘牌即开工”

文章来源:威海市政府办公室
时间: 2023-03-06 13:18
点击次数:

临港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大抓经济工作导向,将做优环境、提升服务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焦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不断再造流程,在集成定制包办服务基础上,推出“30+1”超极速审批模式,项目在土地摘牌后1天内即办结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施工许可证等11项前置手续,创新实现“摘牌即开工”,打造全省最快开工速度。

一、坚持系统观念,强化部门联动,下好项目审批的“先手棋”

全面优化项目落地服务机制,将方案制定在前、困难解决在前,打造超极速审批模式。一是做好前期论证。在项目签约并确认为唯一意向用地单位后,商务部门适时组织召开项目确认联席会议,就产业布局、能耗标准、投资强度、亩均税收、排放指标等准入事项进行充分论证,启动“摘牌即开工”审批模式。二是制定专属方案。行政审批部门根据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实际需求,制定个性化全流程最优推进方案,并将“一项目一方案”共享至相关服务部门,有效节约审批时间。三是提前打通堵点。协助项目单位提前找准风险点,预判难点堵点,由相关部门专题研究解决方案。例如,针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提前沟通设计单位开展针对性设计;针对污染物排放指标问题及时根据全区涉污染物项目审核流程申请分配总量替代指标等。

二、树立有解思维,实现流程再造,善用机制创新的“制胜招”

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原则开展审批流程再造,从环节、时效、服务等多角度入手,极限压缩项目开工时限,不断推动审批效率再提升。一是变“串联”为“并联”,有效压缩项目公示期。充分利用土地招拍挂的30天公告、挂牌空档期,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公示,由“项目管家”全盘承担规划许可、直接发包、施工许可等环节的材料准备和填报工作,项目摘牌后第1天一次性核发所有证件。二是变“一段”为“分段”,合理分割项目施工次序。对于未能在摘牌前完成主体工程设计审查的项目,通过先行办理“基坑支护和土方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实现场地平整、土方开挖和规划方案、施工图优化两步走,以争取时间效益最大化。三是变“多证”为“一证”,充分释放“七证合一”改革效能。通过部门共享和告知承诺,推进施工综合许可“七证合一”办理,将项目单位的时间成本和沟通成本转移为政府的工作成本和内部程序,让“数据跑路”代替“企业跑腿”,推动开工手续审批效能提升70%以上。

三、突出数字赋能,推动服务升级,打造手续办理的“加速器”

依托临港区“一码集成”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上云,实现项目资料的高效集成运用,服务项目建设。一是深化审批数据集成共享,提升手续办理的便捷性。将项目基本信息、相关证明材料等共享数据全部纳入平台管理,项目管家可一站式调度、获取,实现“一份申请、一张承诺”办开工,有效避免重复提报,切实提高办理效能。二是强化关键节点预警跟踪,提升手续办理的精准性。通过平台整合项目招拍挂、规划、图审、施工等重要流程的时间节点、材料准备、注意事项,实现关键节点提前预警和项目手续“踩点”办理,各流程无缝衔接,全流程办理时限压缩50%以上。三是优化部门机构线上互动,提升问题解决的及时性。项目单位、设计单位、中介机构可以通过平台一键连线一线审批人员及项目管家团队,设计方案、能评报告等均可实现实时调度、即时交流,避免项目“走弯路,开倒车”,有效降低沟通成本。通过推行“30+1”超极速审批模式,华杰羽高端装备项目成功实现“摘牌即开工”,开工期限提前1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