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威海市税务局聚焦服务贸易新业态发展,创新推行“三式三化”模式,打造服务贸易发展先行区,培育对外贸易发展新引擎,助力威海抢抓发展新机遇。
靶向式定位,涉税辅导精准化
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发展。为船舶、计算机制造、服装3类传统行业延链、补链,为440户企业建立“大数据管理清单”,量身定制税收优惠辅导。以船舶行业为例,紧盯企业需求,加速退税办理,帮助企业克服疫情影响,及时解决资金缺口。2020年以来共为16户备案船舶修造及配套企业办理退税3.86亿元,全市船舶维修业务已辐射俄罗斯、埃及、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培植领军企业做大做强。税务部门定期走访威东航运、华东海运等国际物流龙头企业,指导企业用好用活各项纾困惠企政策。2020年以来,全市国际运输服务退税合计1.25亿元,打造了“四港联动”的物流黄金通道优势。聚焦一站式跨境电商服务产业,深度研判分析,给出税收方案,支持顺丰国际供应链、阿里速卖通泓信供应链等“独角兽”潜力企业发展。
创新分类施策和联动服务。针对特色园区多、同类企业集成度高的特点,创新开展分园区集中服务,对8个园区分类型、分规模、分区域推送政策内容,辅导纳税人1532余户次。与商务、海关、外汇、科技等部门对接,开展定制化常态化政策宣贯培训,2020年至今,已开展联合培训11期,累计培训企业1830余户次。
多元式施策,服务发展成效化
持续推行“非接触办”、疫情“容缺办”,全面实行出口退(免)税、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电子化,退税无纸化申报率99%以上。疫情期间通过大数据统筹分析,追加1.5亿退税指标,为企业加好“充电包”,蓄上“资金能”,全力保障复工复产。2020年以来,全市办理服务贸易出口退税5.45亿元,增长14.02%。
积极参与全市优化服务贸易营商环境、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提交多套税务方案,其中2项入选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推广案例。跟踪调研服务贸易企业,研判出口额、目的国、利润率等要素,分析跨境电商退货、海外仓建设现状,报送各类分析报告14篇。
推动建立联合信用激励机制,与威海海关共享企业信用信息,实现信用互信,在退税环节享受“随报随批 随批随退”的优惠。2021年以来,19户企业入选两部门信用互认企业名单,2户企业被列为培育对象。两部门联合推广“单一窗口”,目前全市国际贸易单一窗口3项主要业务使用率100%。
跟进式研判,管理流程闭环化
相继推行单证备案电子化,精简出口退免税报送资料,简化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退税备案流程等系列举措。理顺函调前置环节、调查评估疑点交接等3项流程,压缩函调后调查评估处理时长,调查评估业务平均处理效率提升30%以上。拓展出口退免税提醒服务,制作备案、外贸退税、生产退税等4项常用业务服务提醒,降低申报疑点率。
大力推进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融合创新,推行“沙盒管理”模式,加强业务指导,建立好风险临界点,以包容审慎监管的思路应对新业态企业涉税事项。与海关部门加大信息共享力度,发挥组织资源的协同效应与增值效应。补充完善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沙盒管理措施,实现海外仓业务退税指引从无到有的突破。
加强风险研判和分析预警,实行“五要素+三流向+一备案”模板化核查,发现疑点及时查纠遏制出口骗税风险苗头。定期对审核通过的数据进行比对,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分析。累计不予退税1220万元,暂扣退税款40余万元,进一步规范外贸企业经营秩序,净化外贸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