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解读 > 音视频解读
索引号: 11371000004313776Q/2022-03406 发布单位: 应急管理局
内容分类: 音视频解读 成文日期: 2022-06-0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参加阳光问政热线直播解读政策

来源: 威海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 17:15
点击次数:

1.主持人今天是62日。每年的6月份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生产月将怎样开展呢?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今年是全国第21安全生产月,主题是遵守安全生产法 当好第一责任人。以往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新闻媒体都广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借此机会,我也向各位新闻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今年的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安排了4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开展宣教培训。主要围绕着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省委、省政府安全生产“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通过专题学习、普法竞赛、班组会,以及政府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用最便捷方式,最明白语言,把安全生产的各类要求传达到基层、到一线。

第二是开展执法检查和事故警示。组织开展分类分级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异地执法等活动,对不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同时,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展、召开现场警示会等形式,开展警示教育,让广大企业和职工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第三是开展群众互动活动。我们将组织开展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面对面与大家沟通交流,回复大家的问题咨询。还将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方式,与大家进行互动,欢迎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另外,我们还会组织开展科普作品征集活动,主要征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视频、图书、融媒体产品,等等。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如果有好的作品,都可以提供给我们。我们将广泛播发,并向省级推荐。

第四是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我们将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新一轮的百日攻坚行动,同时,发动企业职工开展我是安全吹哨人”“查找身边的隐患等活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另外,还要开展应急演练,让群众和员工知道,一旦发生了突发事件,该怎样进行自救互救。

安全生产月是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宣传普及活动,希望广大群众和职工积极参与,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安全知识,更加关注安全,更加关爱生命,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平安幸福。

2.主持人好的,希望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安全生产月”活动中来。刚刚,您讲到了安全生产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为了构建起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安全生产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我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抓教育培训。包括两项措施:一是着力培育安全文化;二是着力抓好警示教育。

第二,抓制度完善。也是两项措施:一是完善法规标准;二是完善责任清单。

第三,抓苗头隐患。包括三项措施。一是建立安全隐患和事故省级直报制度;二是抓好异常事件的分析评估和经验反馈;三是把隐患当事故依法依规处理。

第四,抓日常监督。包括五项措施。一是强化安委办力量保障;二是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三是强化政府、部门对企业监督;四是强化上级政府、部门对下级的监督;五是强化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府、部门的监督。

第五,抓严惩重罚。包括三项措施。一是从严监管企业;二是把安全生产全面纳入考核表彰奖励体系;三是探索实行量化问责。

第六,抓本质安全。包括两项措施。一是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二是完善信息化监管体系。

第七,抓应急处置。主要是抓紧抓好日常应急演练。

第八,抓社会共治。包括两项措施。一是加强信息公开二是实行有奖举报。

学习贯彻八抓二十项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总抓手,为了便于企业学习,我们组织各级各部门将《山东省安全生产创新举措试题汇编(企业版)》发给了各企业,印制了2万册学习资料,录制了8部教学视频,同时,将八抓二十项创新举措纳入了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的必学必训必考内容。前期,我们专门组织由局领导带队的6个抽考组,对8个区市、16家企业、163人进行了抽考。从考试情况看,学习效果不错,平均分达到了90分,但是,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希望广大企业继续组织一线员工认真学习,近期,我们还将组织集中考试和抽考。当然,学习只是手段,落实才是目的。广大企业和员工要学以致用,把“八抓二十项”真正落实到企业安全管理的全领域、全链条、全岗位,真学、真懂、真会、真用,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做到“发展要安全”。

3.主持人我们都知道,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强化对企业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在这方面,应急局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从事故原因看,大多数事故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一线人员既是事故的制造者,又是事故的受害者。增强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非常有必要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安全教育培训,以此来破除安全规定要求传达不到最基层、一线从业人员仍然按照原来传统的习惯的方式作业及心存侥幸等通病,确保安全生产政策要求、工作部署到一线、到人、到岗。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第一,推广晨会制度。采取白班工作制的企业每天早晨正式开工前要召开晨会;采取连续工作制的企业每班正式开工前也要召开晨会。企业根据各自工作特点,以班组或者车间等一线生产经营单位为单元,由带班负责人或班组长主持召开时间不少于5分钟。通过这种小班次培训,常督促、常提醒,让安全生产入脑入心。目前,全市有近50万的员工参加了班前晨会。

第二,开展“开工第一课”。每次假期结束后,有的员工可能出现身心疲惫、心情烦躁、精力不集中等问题,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因此,我们专门部署开展了安全生产“开工第一课”工作,要求企业牢固树立开工第一件事就是讲安全、抓安全的思想,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及复工复产后第一个上班日,集中开展开工第一课让员工收拢思想,迅速恢复正常工作状态,防范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广大企业通过视频会、现场会等方式,开展开工第一课活动1.43万场次,培训员工65万人次。

第三,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考试往年主要在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及工贸行业的企业中开展,今年首次推广到了各行业领域。广大企业要高度重视,结合企业实际、岗位特点,精心组织,企业所有员工要认真参加学习培训做到安全知识应知必会、安全技能应会必会。

为了确保各项教育培训工作的效果,我们正在建立一个简便的抽考信息化平台,在日常检查、督查、执法等工作中,通过这个平台,随时对企业员工进行抽考,做到逢查必考。我们做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引导广大一线员工,严格按照规章规程作业,防范各类事故发生。广大一线员工也要主动接受安全技能培训,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三违”现象,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开开心心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4.主持人希望广大企业和员工按照刘局长的要求,抓好教育培训。据了解,近期我省针对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专门出台了新政策,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为了加强企业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5月份,我省出台了《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办法》,从618日起开始施行,有效期5年。

首先,明确两个概念。一是劳务派遣人员,就是由劳务派遣单位派遣给企业使用的用工人员。二是灵活用工人员,是除劳务派遣人员以外的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中介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等渠道雇佣的临时提供劳务服务的其他人员。这两类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可能存在安全培训不到位、专业技术不过硬、劳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他们加强安全管理非常有必要。

我简单介绍一下《管理办法》中的几项重点内容。

第一,企业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上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并且依法严格控制劳务派遣人员数量。原则上不得安排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从事危险岗位工作

第二,企业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的,对拟用工人员进行审核,在此基础上,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或劳务合同,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教育和培训。

第三,企业要把劳务派遣人员和灵活用工人员纳入本单位统一管理,同时,他们负有安全风险管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通报、劳动安全防护等安全管理职责。

《管理办法》要求很具体、内容很丰富,时间关系,我挑选了几点给大家介绍。对于其他内容,大家可以自己从网上搜索《管理办法》,全面的进行学习。同时,广大企业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要求,严格落实到位,保障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5.主持人感谢刘局长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安全隐患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消除隐患方面,应急局都做了哪些工作?

市应急局主要负责人刘伟安全生产领域,有一个“海恩法则”,就是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可以说,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先兆。所以,消除隐患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主要从部门和企业两个层面,抓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部门层面,就是开展一系列的行动,帮助企业查改隐患。今年,组织各级各部门重点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和345月份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我们通过统计分析研判近年来事故规律,采取“3+N模式,开展“百日攻坚”,突出森林防火、海上安全、道路交通3个重点领域,覆盖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等行业领域,制定检查清单,照单检查企业2.7万家次,整治隐患1.56万项。可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3-5月份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46.7%36.4%另外,在我局监管的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领域,也都结合实际,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持续的消除隐患,遏制事故。

企业层面,主要是通过有奖举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来查找隐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员工长期处在生产一线,对设备运行状况、作业环境最清楚、最了解,一旦发生异常,往往他们能最先感知到。省、市都出台了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根据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对有功实名举报人分档奖励,分为50万、30万、10万等不同额度。企业员工,当然也包括人民群众、社会各界,都可以根据隐患类别,向相关部门举报,比如,危险化学品问题可以向应急部门举报,建筑施工问题可以向住建部门举报,如果分不清类别,可以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电话进行举报。对于举报人的信息,我们会严格保密,这点大家不用担心。各企业也要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隐患排查奖励制度,公示内部举报受理方式,设立有奖举报专项资金,鼓励员工发现举报身边隐患。希望广大企业员工也要发挥自己身处一线的优势,积极查找身边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当好“吹哨人”,自己做自己安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