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提高中小投资者阅读使用信息披露文件的能力,证监会组织开展“读懂上市公司报告”投资者教育专项活动,旨在鼓励投资者养成阅读上市公司报告的习惯,培育与全市场注册制相适应的投资者队伍,切实为投资者办实事、办好事。
此次活动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证监会将立足投资者实际需求,将信息披露知识送到广大投资者身边,帮助广大中小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养成价值投资习惯。
本文内容选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读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手册。
31.什么是应收账款?
应收款项是资产负债表中另一个重头戏,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其他应收款等内容。应收款项的出现,是现代会计中应计制的体现,在现代会计体系下,并不以发生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作为公司确认收益和费用的标准。如果公司已经按照合同或约定向对方提供服务或产品,而且这些服务或产品的价值也可以明确计量,不管公司是否已经从对方收到这些服务或产品的现金,公司就应该将这些服务或产品的价值计作报表中的收入,并将与这些服务或产品有关的支出计作成本或费用,这就是应计制。应计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司账面利润与现金流的脱节,因此必须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说明公司的现金状况。
应收票据是公司提供产品或服务收到的商业票据,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可提前贴现或到期兑付,也可背书转让。由于我国目前信用链薄弱,商业票据市场并不发达,大多企业之间的款项结算都不采用这种方式,只有对一些保持长期业务关系、资金实力雄厚、信誉较好的企业,企业才会接受对方出具的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股利是公司投资的企业已宣布发放,但实际尚未发放的股利,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股利,是没有纳入合并范围的被投资公司已宣布但尚未支付的股利。
32.如何对应收款项进行分析?
应收账款是资产负债表的一个重要内容。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时,要对销售货物中的应收账款情况作具体分析。
一方面,同上述应收票据一样,增加应收账款是一种促销手段,是提供给销售商的优惠条件,可以减少存货、加速资金周转。
另一方面,应收账款也可能带来损失。应收账款的存在,相应会减少公司的投资机会。因为公司的资金如不占用在应收账款上,可存入银行获取利息或投资于其他项目取得相应收益。应收账款的存在,还会增加公司的管理费用。在实现商品赊销前,一般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分析调查,由此会产生一定的费用支出。有时为了追讨欠款会发生幵支等等,这些都会引起公司管理费用的增加。
应收账款收回也是有风险的,按照国际惯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有较大的坏账可能,容易产生财务状况恶化的不良后果。此外,公司也可能因为债务人的死亡或破产而无法收回其债权。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存在重大回收风险的巨额应收款项,注册会计师往往会就此对公司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此外,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可以使“流动资产”大幅度增加,会使公司的总资产相应增加,从而导致股东权益即净资产也相应地增加,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每股净资产变得十分好看,而事实上这里面有不良资产的“水分”(因为可能存在巨额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
投资者可通过报表附注,仔细分析应收账款的主要构成、账龄情况及坏账准备计提情况。
针对应收账款,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时,应注意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应收账款增长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对比、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等。
33.什么是预付款项?什么是预收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由于交易尚未发生,所以这笔钱还是公司的,只是暂存别处,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资产。企业进行在建工程预付的工程价款,可以在本科目核算。预付款项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付的款项直接记入“应付账款”科目。
预收账款是按照合同规定预收的款项,由于交易尚未发生,所以这笔钱还不是公司的,属于会计要素中的负债。新收入准则后,预收账款的职能大多由合同负债承接,企业因转让商品收到的预收款进行会计处理时,不再使用“预收账款”科目,而是“合同负债”。预收账款情况不多的,也可以不设置本科目,将预收的款项直接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数额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公司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公司生产的产品竞争力越强,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越高,就可以要求客户提前支付采购款,在公司内部形成预收账款,提高资金运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多出来的资金还可以用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或用于研发,提高公司长期竞争力和投资回报。相反,若公司的议价能力较差,产品同质化严重,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一部分款项,形成预付款项,加大了公司的融资需求,容易造成资金链压力。投资者可以关注预付款项占流动资产的比例,此外,预付账款的年限最好在一年以内,时间过长一方面对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经营大多在一年内完成,如果没有按时转化成存货,就可能存在资金难以收回的风险。
预付款项的前五名供应商也值得关注,既然公司愿意预付一部分货款,说明对方的产品市场认可度高,投资者可以通过天眼查、企查查等公开网站查阅供应商的成立年限,公司背景等,若公司注册时间短,也没有较高的市场关注度,就要考虑上市公司资金的安全性了。
34.如何从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资产科目,分析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迹象?
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非经营性交易背景下,上市公司代替控股股东或关联方承担费用、偿还债务,或者直接给关联方提供借款,第二种是在关联交易过程中预收大额款项或拖欠应付款项,交易付款期限长于市场同行业期限,第三种是上市公司为大股东借款提供担保,大股东到期不还,上市公司履行担保责任代为清偿债务。上述事项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其他流动资产等资产科目。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重点关注相关科目。一方面可以关注相关科目前五大欠款方情况,是否与公司大股东存在关联关系,公司会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相关信息,若是,需进一步关注相关明细科目金额及变动情况、形成原因、商业合理性、定价依据、期后回款情况等。另一方面,可以关注相关科目的重要性,其金额及其变动情况以及占净资产及总资产的比重,若占比较高,需进一步结合同行业可比公司及行业模式等情况分析其合理性,关注是否存在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迹象。
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问题影射出公司的内部控制存在严重缺陷,公司内部对资金使用的审批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