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提高中小投资者阅读使用信息披露文件的能力,证监会组织开展“读懂上市公司报告”投资者教育专项活动,旨在鼓励投资者养成阅读上市公司报告的习惯,培育与全市场注册制相适应的投资者队伍,切实为投资者办实事、办好事。
此次活动是注册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证监会将立足投资者实际需求,将信息披露知识送到广大投资者身边,帮助广大中小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养成价值投资习惯。
本文内容选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的《读懂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手册。
25.什么是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公司在一定日期全部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会计报表。该表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日期的静态财务状况,因而又称为财务状况表。它表明公司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经济义务和公司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通俗地说,资产负债表就像给公司拍摄的一张“照片”,基本反映了公司在某个时点(例如XX年12月31日或XX年6月30日)的财产分布景象,但对于这个时点之前和之后的财产状况无法揭示。每过一定时期,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会发生变动,然后资产负债表又对新时点上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资产负债表的年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就分别反映了两个不同时点的公司财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一般由表头和表体两个部分构成。
表头包括报表名称、编制日期、编制单位、货币单位等内容。其中,编制日期是指资产负债表报告期间的最后截止日,即资产负债表日,如2008年年度资产负债表,其表头上填列的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这个日期不是完成报表编制的工作日期,而是指报表反映的这个日期的财务状况。
表体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包括项目及其年初数、期末数。资产负债表提供的项目可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类。其中,资产按流动性大小列示,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类;负债按偿还期的长短列示,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按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项目列示。每个具体项目又分为“年初数”和“期末数”两栏分别填列。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主要有两种:账户式和报告式。账户式表格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数字及其内容分左右排列,左边列示企业拥有的资产,右边列示企业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很像T型账户,所以称其为账户式。报告式表格的特点是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改成上下垂直式排列,即首先列示企业的所有资产,其次列示负债,最后列示所有者权益。由于上下排列类似于领导的报告,所以称之为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
由于纸张宽度有限,目前上市公司年报基本都采用报告式的资产负债表。
26.什么是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本质是一种经济资源。它包括实物财产、债权、其他权利等。资产表现的形式有多种: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是一种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因为货币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所以,凡不能用货币可靠地计量的经济资源,就不能列入公司的资产,如人力资源等。资产又是一种公司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谓“拥有”的经济资源,是指公司对资产具有产权,而“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是指融资租赁取得的资产。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也就是企业资产总额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表现形式有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和资产类似的,负债也需要能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大多数负债都是有一个确定的金额,但是有的负债可能一时没有确定的金额,但是通过合理估计可以确定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金额,比如公司对其出售的货物承诺提供保修服务构成的负债,企业需要根据协议做出合理估计。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按照形成的来源,可以分为投入资本和留存利润。前者是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后者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后的部分。投入资本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在股份制企业,实收资本称为股本;资本公积则由发行股票时的溢价收入和其他资本公积等构成。从法律上讲,实收资本(法定资本或股本)不得任意减少,而资本公积则可能因分红方案等减少,如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留存利润由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盈余公积是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税后利润形成的资本积累,来源是企业盈利,盈余公积金额达说明以前年度利润多,未来可以用来弥补亏损的金额就比较大。企业盈利可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尚未分配的部分就形成未分配利润。
企业经营所需的全部资金来自两条渠道,一是负债,二是投资者的投资及其增值。因此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的资产均拥有要求权,但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偿还期限不同,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偿还;所有者权益一般只有在企业解散清算、或者破产清算时才会返还投资者。为了保证债权人利益,法律规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投资者具有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又称剩余权益。二是享受的权利不同,债权人无权过问企业的重大生产经营决策,也无权分享企业的盈利,只享有到期收回债权本金及利息的权利,而投资者可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及盈利分配等政策施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