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海洋强市(归档) > 重大事项

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2021年12月工作开展情况

文章来源:威海市海洋发展局
时间: 2022-01-17 11:27
点击次数:

市科技局  组织举办首届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共有28家企业、56个成果参展,对市级海洋领域技术创新中心进行集中授牌,现场签订金融服务框架等合作协议3项,发布第二批海洋领域自动化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揭榜挂帅”榜单。威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优秀等次。长青海洋科技的“优质高效海藻类新品种选育”项目,列入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第一批项目支持范围,获批资金240万元;好当家集团的“海参产业高效智能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列入2021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支持范围,获批资金910万元。海洋领域27家企业入库2021年第十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加快筹备成立全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目前联盟已揭牌成立,已有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海洋信息技术研究院等57家企业、科研院所申请加入。组织威盛(威海)智能科技、中复西港船艇等相关装备企业参加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研发成果展示交易会。组织哈工大、山大等高校及部分系统集成供应商开展智能制造现场诊断活动,为韩孚生化、泛海阳光等5家企业“把脉会诊”,引导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车间建设。参加和兴船业修船坞工程论证会,对新建2座5万吨船坞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召开“中华富强”轮后续处置方案论证会,形成《关于“中华富强”轮后续处置工作有关事项的意见》。对新霞修船等5家企业开展督导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7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按照严格用海审批的要求,对西港水产、双岛湾海洋开发公司等项目用海审批进行审查。市生态环境局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加强工作调度。定期调度湾长制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督促湾管员开展日常巡湾。完成2021年湾长制实施效果评估。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召开威海市内海上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会议,研究促进交旅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海上旅游产业。做好“威海-大连”客滚航线复航安全、防疫等准备工作。开展全市港口、航运企业安全生产检查。

市海洋发展局  威海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正式印发,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市海洋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正式启用,聚力打造船用海水淡化设备研发平台、试验检验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威海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启用,将打造海洋产业中试设施完备、人才高度集聚的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山东海洋生态环境研究院在威海签约揭牌,将开展近海生态环境监测及预警、海洋生物多样维持、海洋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未来机器人自主研发的3500米深海机器人海试成功,成功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和“卡脖子”难题。6项产业创新成果获2021年度省海洋科技创新奖,获奖数量居全省首位,获奖企业涵盖海洋生物、海洋大健康、海洋新材料、海洋智能装备等多个产业领域。威海市“中国海参之都”称号通过复审。威海市荣获“东北亚水产品交易中心”称号,将致力于建设东北亚水产品定价中心和贸易集散中心。与威海职业学院签署《深度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威海海鲜品牌推广和电商培育新平台。省深远海养殖发展研讨会在威海召开,海洋渔业领域专家共同探讨深远海养殖发展之路。威海褚岛海洋牧场深水智能大网箱项目通过评审,预计投放鱼苗14万尾,年产三文鱼680吨。《威海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对于规范海洋牧场管理,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持续加强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完成44.1千瓦以上渔船照片采集,开展“冬季攻势”海上安全执法、养殖渔船安全执法等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和渔业安全立案处罚率,2021年非事故类立案处罚渔船3897艘次,立案执法率达到40.03%。完成2022年度进入韩国专属经济区管理海域作业渔船初审,开展涉韩入渔培训5批次,培训480余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乳山牡蛎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合格,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指导西港水产、盛联国际贸易、北海水产等3家企业申请威海海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同时宣传贯彻《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企业使用行为。

环翠区  推进湾区双招双引,先后对接深圳亿芯源半导体科技、厦门大族元亨光电、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双星集团等企业。印发《海洋强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海洋强区建设。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威海)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加强涉海企业服务,助推环球渔具环翠钓具共享平台基地青年中心项目初步入选为2022年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为怡和专用设备山东省军民两用油料快速应急保障装备工程实验室、银河生物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市级奖励资金25.6万元。指导宝威新材料申报省新材料领军企业培育库、指导中远造船申报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圣航水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共同体服务团获得省级资金支持14万元。组织智真科技等5家海洋领域科技企业参展首届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组织对富泽水产省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海恩蓝海深水大网箱项目实施方案开展专家评审。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信息核对和抽样工作。组织召开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项目评审会。开展《安全生产法》宣传周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

文登区  海宽生物和洋德生物被认定为刺参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张家产镇获批省级渔业及海产品加工方向农业产业强镇。推进涉海项目建设,海泰和信海洋牧场平台建设项目完成验收,威海汇海、威海福尔获批2020年油补转移支付联合育种基地建设项目,组织白云渔业和海宽生物上报网箱建设项目。海宽生物完成微波平台海洋牧场生态系统观测网系统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组织优艾斯、海纳百川等涉海企业申报农业科技型企业,组织佳润农业机械参加首届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开展养殖用海调查、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淡水苗种增殖放流等工作,放流苗种35.47万尾。完成全部791处入海排污口整改,销号727处,销号比例91.9%。持续抓牢抓实渔船管控和安全生产,完成船脸识别拍摄工作,开展海上渔业安全生产拉网式、起底式专项检查。

荣成市  山东省海洋负排放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在世代海洋万亩海带养殖海域布放围隔海上实验平台,监测海带栽培、养殖全生命周期过程中有效碳汇的产生数据。“‘三渔文化’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列入推广典型。在全国“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论坛上做县级典型发言,河湖湾“三长合一”管理模式获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组织开展重点渔港抽查观摩现场会,现场反馈检查结果并责令及时整改。召开全市港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开展拉网式、起底式风险隐患排查。

乳山市  加快涉海重点项目建设,西浪暖牡蛎示范区二期已完成约20户安置单元的主体建设;乳山港1号泊位改造工程已签订设计合同,5号和6号泊位设计修改完成,环评报告修改稿通过复核。推进华信食品牡蛎超高压工厂建设,主体建筑封顶,正在进行内部隔断,单筒400升超高压牡蛎中试加工设备正在定制。组织华信食品参加首届海洋领域机器人与自动化装备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展示了扇贝自动化蒸煮生产线和冷冻扇贝柱加工生产线。开展牡蛎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授权和加挂履信防伪标签工作,本月发放防伪标签91.4万枚,累计发放142.24万枚。

高区  扎实开展涉渔“三无”船舶规范整治管理,已完成摸底排查工作。加大对渔港码头和渔船检查力度,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6处。

经区  宇王集团“水产食品军民融合标准化试点”列入2021年度“山东标准”建设项目计划,是全省唯一一项军民融合试点项目。天智研究院获批市海产品智能化养殖与加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金陵船舶获批市高端客滚船技术创新中心。举办“智汇经开区”海创英才对接交流会及北京化工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校企合作对接会,达成合作意向20个。强化入海排污口整治清理,77个入海排污口完成整治并销号。扎实开展渔船管控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检查渔船、渔港等主体37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8处,开展警示教育培训和涉韩入渔前海上安全和相关法律法规培训,144艘大马力渔船全部完成照片采集。

临港区  推进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建设,2021年8个海洋产业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加大项目储备力度,谋划2022年海洋产业重点项目。

南海新区  加快海洋碳汇研究,焦念志院士工作站开展桑沟湾海域摸底调查,完成海带养殖过程海上围隔实验装置海上布放,完成藻类添加饲料喂养反刍动物减少甲烷排放实验设计。润辉生物获批2021年度威海市海洋产业科技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扶持资金20万元。督导海和水产做好绿鳍马面鲀省级原种场复审工作。完成辖区水产养殖育苗企业2021年度水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工作。对2021年海洋产业项目库进行动态调整,筛选提报2022年海洋产业储备项目。持续抓牢渔船管控和安全生产,开展涉渔“三无”船舶规范处置管理和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查改安全隐患4处,完成涉韩入渔教育培训,升级渔港环境综合整治技防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