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今日威海

故事中的威海⑦ | 汉武帝东巡礼日成山

文章来源:威海新闻网
时间: 2021-12-23 13:59
点击次数:

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4岁封胶东王,7岁立为太子,后元三年(前141)继位,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54年。汉武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出击匈奴,征服闽越、东瓯等,开辟了辽阔疆域;命张骞岀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他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成就彪炳史册,后人将之与秦始皇并立,史称秦皇汉武。但汉武帝从小受宫廷盛行占卜巫术及母后迷信方术的影响,笃信神仙,热衷于巡游各地,大肆封禅、郊祀、礼日和求仙药。

汉武帝大半生执着地求仙之事,《史记·封禅书》《汉书·郊祀志》《资治通鉴》等中均有大量记载。这一点较之燕昭王、齐威王、秦始皇等前辈均有过之而无不及。其中,《汉书·武帝纪》《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两大历史巨著,记载了汉武帝八次东巡的大事,可能有四次前往了成山,史籍中对汉武帝第七次东巡“礼日成山”的记载最明确。

《汉书·武帝纪》载:“(太始)三年(前94)……二月,令天下大酺五日。行幸东海,获赤雁,作《硃雁》之歌。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资治通鉴》卷第二十二载:“太始三年(丁亥,前94年),春,正月,上行幸甘泉宫。二月,幸东海,获赤雁。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而还。”

这两段文字的意思是:公元前94年二月,汉武帝赦令广大臣民吃喝玩乐喜庆五天。汉武帝前往陕西咸阳淳化县甘泉宫。巡游东海郡,捉到一只赤色大雁。又巡游临沂、青岛一带的琅邪,在成山拜日,后登之罘山,乘船在海上巡游后返回长安,大臣们行山呼万岁礼仪,祝颂皇帝。

大雁有君子之称,是仁义谦让的典范,忠诚贞洁的象征,系吉祥之鸟。大雁称鸿,天鹅是鹄,二者并称鸿鹄,指有远大的志向。《史记》中陈胜有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大雁矫健灵敏,一飞冲天,很难捕捉到,汉武帝东巡却正好巧合捉到一只,迷信神灵的他心情格外高兴,于是诗意大发,作《赤雁》歌。

看看《赤雁》歌,就可知汉武帝当时的心情。赤雁歌载于《汉书·礼乐志》:

象载输,白集西;食甘露,饮荣泉。

赤雁集,六纷员;殊翁杂,五采文。

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

它的意思大致是:大象拉车载着美玉,群鸟齐集于西方树上,食着甜美的雨露,喝着清美之泉。红色的大雁聚集一起,各种要员纷纭而至,鸿雁颈上的羽毛奇特五彩,神明所见万物,施予人间福祉,实现登蓬莱仙岛,了结巡游穷尽无边无际成山的心愿。

古时成山头是日神所居之地,日神在中国神话中的地位很高,如今北京朝阳门外东南的日坛公园,原来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拜日神,成为古时历朝历代的国祀。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八神,是约公元前1015年周朝开国者姜子牙封得,因此自古有之。《史记·封禅书》中曰:“八神:一是天主,祀天齐……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通陡)入海,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这里说成山头绝壁回曲,入于海中,在齐东北部最边隅的地区,是迎接日出的地方。成山头“武帝祀日”碑文载:“《史记·孝武本纪》曰:上遂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留宿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闲使仙人以千数……”碑文上还说:“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百官出长安,一路东进巡游海上,直至成山头,被‘成山日出’这一奇丽自然景观所折服,遂下令修筑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上苍恩泽,祈求神主福佑,赐天下苍生好运,保社稷之万年。也为寻见仙山仙人,以求长生仙药。”这是对汉武帝东巡成山头拜日主的有力记载。《汉书·郊祀志》中亦载:“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东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用事八神延年。”

(来源:威海图片库)

为何祭祀八神延年?《礼记》祀典曰“:天文:日、月、星、辰,所昭仰也;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功施于民则祀之。”对于这样的祭礼,汉武帝让祠官如故沿袭祭祀。祭祀八神用猪牛羊牢具,巫祝之士,圭璧璜等礼器。牢具,一般用整牛或牛首。巫祝,是用指掌占卜祭祀的人,一般在现场张罗主持仪式。圭璧璜,即玉制礼器。祭祀的规格,巫祝数量、圭璧名目与数目等各不相同。祭祀礼仪,使用实柴祭祀日、月、星、辰。典瑞掌管玉瑞、玉器的收藏,辨别名称、种类及运用的事宜。王腰插大圭,执镇圭,使用圭璧璜祭祀日月星辰。拜日礼于东大门外,大司乐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据清末《山东通志》记载,成山礼日的场面相当隆重壮观。礼日成山时,不仅有供品、乐器、歌舞,还有颂词《日出入》,传说这亦是汉武帝在成山时所作:

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

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

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耶谓何?

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

訾,黄其何不徕下!

《日出入》颂词的意思是:日出日落,何时才终穷?时光岁月不与人的寿命齐同。所以春天并非我想要的春,夏天并非我想象中的夏,秋天并非我期盼的秋,冬天也并非我中意的冬。时间像辽阔的四海,人的寿命好比一个小池,遍观物象后才知道生命的无奈。我了解怎样才能快乐,只有独自驾驭六龙上天。六龙的协调步伐,使我的心胸顿时爽畅。唉,乘黄,怎么还不下降把我带上仙界。

1979年10月和1982年7月,成山头西侧的卧龙村村民,在成山头南侧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成山头观测站施工时,分别出土两组玉器。第一组4件:1979年10月出土1件玉璧,2件玉圭,1件玉璜。这组玉器,在地表以下2米出土,1980年11月被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第二组:1982年7月出土,施工人员在成山头南侧修路时发现了祭祀坑,共3件祭日礼器,1件玉璧和2件玉圭。此组玉器,现藏于荣成市文物馆。据考古专家研究,上述两组玉璧,日期为战国末至西汉初期,是秦皇汉武时的祭祀礼器。此外,考古专家调查发现,在成山三山子南麓,始皇庙下遗址处,有一片平坦的地面,发现了大量秦汉时期的砖、瓦残片和“千秋万岁”瓦当等,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成山头出土的这么多文物,足以证明这里是秦汉时期的一个特定祭祀场所。

汉武帝把成山日主祠作为他的“亲祠”,过则祀。汉宣帝即位后,重修武帝故事,敬斋祠之礼,于神爵元年(前61)改成山日祠为常祠。《汉书·郊祀志》中载:汉宣帝“又祠象山八神于曲城,蓬山石社石鼓于临朐,之罘山于腄,成山于不夜,莱山于黄。成山祠日,莱山祠月”。汉成帝即位后,罢免了八神祠祀。建成二年(前31),成山日祠始废。自此,古代帝王“礼日成山”之事告一段落。

(李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