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凤林街道按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瞄准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情,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忧愁、为民谋福利,构筑起具有凤林特质的基层治理模式,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把群众诉求划分为“红、橙、黄、蓝、绿”五色的凤林街道,奏响了民生幸福交响曲。
四方议事 托起民生幸福
“群众关心的难点,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凤林街道围绕群众的诉求,一条条梳理,一件件落实,把群众的期盼化作为民办实事的动力。
区间道路停车秩序整治,是凤林街道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如今的龙凤街,车辆畅行有序。街道中间,600米隔离护栏隔开了双向车道;路牙石一侧,每隔两米就有一个路桩;3米多宽的人行道上,树木修剪得格外精神。
“两个月前,从凤林中心幼儿园往西走,200米的路20多分钟都出不去。”商户老曲介绍。
龙凤街位于东海路与香港路之间,600米长的街道上分布着42家商铺,街北是凤凰花园小区,街南是凤林小区。凤林中心幼儿园就在街道中段,以此为界,龙凤街由凤林和美和凤林龙凤两个社区分别管辖。商铺、小区、学校出入口都在龙凤街上,作为必经之路,,龙凤街成了居民、商户和家长的痛点。
在社区“四方议事”会议上,龙凤街交通问题被列入“问题清单”。“哨子”一吹,市交警三大队等职能部门立即“报到”,指导凤林物业服务公司,仅用半个月,就完成了龙凤街交通整治。
据介绍,凤林街道两年来已先后完成鸣鹤街、知行巷、明德路、大庆路东段、龙凤街、桐顺路、桐润路7条道路的交通整治。依托“四方议事”机制,凤林街道10个社区共启动201次碰头会,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对各项民生问题逐一“会诊”,开出了366剂“良方”,疏治民生堵点,稳稳托起了群众的幸福。
民生优先 惠民项目落地开花
“我在盛德小区住了12年,这两年,政府花大力气建设民生项目,老旧小区改好了,背街小巷修漂亮了,街边还建起了口袋公园,咱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孙乐喜掰着手指,细数着发生在身边的一桩桩民生实事。
去年,凤林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矿山整治、教育投资及其他民生项目的投入达到了5000万元。“必须争先创优,干出个样子来”,今年,凤林街道的目标更精细了。
在孙乐喜们看来,最有分量又让群众满意的几桩民生实事,不能不提老旧小区改造。而盛德小区,则是凤林街道老旧小区由乱而治的生动样本。
“脏、乱、差的代表,物业收费率不足40%。三年时间,换了5家物业服务公司,干了没几天,就都干不下去了。”新都花园社区党总支书记于淑丽说,为治理该小区“乱象”,凤林街道党工委没少动脑筋。
转机发生在2019年8月。社区走门入户选贤任能,组建新的业主委员会,将党支部建在了网格上。当月,经过招标,格律诗物业入驻小区。
“把盛德小区打造成威海第一个高端智慧小区。”格律诗物业总经理林青松和团队为盛德小区勾画出一幅智慧物管的蓝图。
智慧小区改造方案让居民有了盼头,不再甩手看热闹,开始为小区建设献言出力,网格自治的热情被一点点激发出来。
改造后,盛德小区的变化令人惊喜:独居老人卧床不起,三天没出门,中控室的安防系统立刻报警……短短一年半的时间,盛德小区旧貌换新颜,物业收费率提升到99%,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现零投诉。从去年起,盛德小区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红色物业示范区。
去年,凤林街道投资1900万元,先后完成了新都、丽都、凤凰花园等4个老旧小区的提档升级,改造污水管道2600米、新增停车位762个,惠及2437户居民;完成东海路、知行巷等背街小巷的治理,改造全长790米,改造停车位380个、新增停车位166个,解决了停车秩序混乱、群众出行不便的难题。
从掏污水井、修建筑挂件、回填渣石土等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凤林街道用一件件民生项目回应群众的期盼,在“民生优先”的治理路径上,让百姓感受到了滚烫的“为民情怀”。
分级“五色” 绘出美丽“民生答卷”
“拉‘飞线’的事谁来管管?”“电动车在楼道里充电太不安全了”“电动车没地方充电” ……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凤林街道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台账上,记录了长长一串。
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标上红色,不急的问题标上绿色……按紧急或重要程度,把群众诉求由高到低划分为红、橙、黄、蓝、绿五个层级。有了“分级五色管理法”,相当于绘制了一幅“民意舆情图”,大事小情有了处理标准。
“我们分层级分项目梳理了四大类158项基层治理的职责清单,将职责明确到每个网格,规定网格员下沉网格的时间每天要超过4小时。”凤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孙健平介绍,这样一来,工作任务层层向下落实,社情民意层层向上反映,疑难杂症通过层层“吹哨报到”解决,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双向循环,确保了“民情全掌握,小事不出格”。
充电桩问题,因为提的人多了,在五色分级管理图表上,赫然成了“红”色问题。
每天下午4时至晚上9时,是充电桩的使用高峰期。下班回到小区,把车子放在充电桩前,接电源、扫码、支付一气呵成,杨国坤转身就往家里走:“车子扔在这儿,人安心回家休息就行。充一次电只需4小时,花1块钱就够了。既省心省事又省钱,这样的好事,以前上哪儿去找?”
如今,在凤林街道10个社区中,7个社区的17个小区已安装了42处充电桩,其他小区也正在稳步推进建设中……街道听民声、解民忧,把群众的“强烈呼声”变为“热烈掌声”,用一件件实事描绘出一幅幸福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