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勃(1880—1959) 原名玉亳,字季安,牟平县东尚山村(今属乳山市诸往镇)人。出身富裕家庭,自幼读书,善书法,工诗文,学识渊博。戊戌变法后,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影响,曾在县学与鞠国香等组织琼林读书会,明习诗文,暗倡维新。谭嗣同等人殉难后,他因撰写《诔六君子》悼文,被海阳知县逮捕,后经学友营救出狱。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民国 4 年(1915),袁世凯宣布次年恢复帝制,他愤而撰《讨袁檄》,并印成传单,散发至济南、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民国 15 年(1926)任军阀孙传芳的秘书长时,因劝阻孙传芳镇压起义,遭软禁。此时他虽身处逆境,但仍作文吟诗,著有《中华统一论》2 篇,赋诗多首。孙传芳兵败后,释归故里。民国 18 年(1929),回村创办国学专修科,教习初中课业,方圆数十里适龄儿童皆慕名前往就读。民国 23 年(1934),受聘于海阳县志馆任襄纂,与鞠国香等人续修《海阳县志》。同年,他捐 100 银元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民国 28 年(1939)后,国民党投降派慕其才能,争相请其出山,皆遭拒绝。国民党鲁东行署主任李先良请他在党政军民大会上宣讲曲线救国谬论,他登台后,大颂岳飞的抗金业绩,最后高歌一曲《满江红》拂袖而去。民国 29 年(1940),他困居烟台,伪道尹张化南欲聘其为秘书,遭到拒绝。新中国成立后,在烟台市文史研究会工作。1958 年,退休还乡。1959 年,病逝。有《扪虱丛谈》《沧桑回顾录》《戎马春秋》《字说一得》等著述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