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巡检中,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嗅,快速准确判断设备运行情况?”11月5日下午,在市能源事业发展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一场满是干货的技术经验交流大课堂在威海西郊热电有限公司举行,参会人员听得津津有味。
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推进会提出,要走近群众、贴近群众,践行群众路线,落实好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项目、人才和贫困对象等制度,深入开展群众大走访活动,畅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信访等渠道,善于、敢于、勇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上下更大功夫。这几天,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践行“一线工作法”,从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难事、烦心事做起,用一件件小事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场景一:10分钟促成200万美元订单
时间:11月5日
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200多万美元订单,我们10分钟就谈成了!”11月5日,走出第三届进博会的展厅,威海润泽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维涛满脸笑意,三步并作两步,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市商务部门“陪同专员”——这趟进博会,他可“来值了”。
可就在几个月前,秦维涛并不想来“凑热闹”。以往的供应伙伴由于受疫情影响都没能参会,他心里并没有底。但市商务局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他放了心:“到场的都是国外优质客户,你放心去,有合作,我们就全程服务!”
“全程服务”这四个字,不是嘴上说说而已。就连这次合作机会,都是部门和企业一道,提前一天“抢”来的。
按照计划,润泽食品经营的冷冻食品参展商将在6日正式开展,前一天是参展商入场准备的时间。但就在当天早上,一同来到上海的“陪同专员”找到了他:“要不要提前去展厅看看,找找机会?”
这一去,机会真就来了——虽然现场参展商不多,但“早起鸟儿有虫吃”,提前来到展厅的几家参展商都等待着客户的到来,秦维涛刚刚与一家西班牙企业接触,双方便像“老朋友”一样相谈甚欢;正当他们对接时,“陪同专员”们则走到了一旁,为企业合作创造“独立空间”。
一方有人“领路牵线”,一方则对合作翘首以待。只用了10分钟,双方便一拍即合,签订了总金额200多万美元的订单。正当秦维涛想着再扩大合作时,对方一句“我们没货了”的回答让他万分庆幸:“要不是提前一天来,这机会怕是要飞走了?”
是“参谋”,也是“后勤”。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企业负责人参会入场多了温度记录、证件注册等一系列手续。而这些秦维涛认为合作期间“最麻烦”的事儿,全部由随行的商务部门陪同人员“代办”完成。秦维涛说,不止是自己,身边的150多家企业“老总”,总是会收到来自各区市商务局的“跟踪消息”——“让我们专心寻求合作,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服务。”秦维涛说。
场景二:“红马甲”兵分七路“走亲戚”
时间:11月4日
地点:环翠区鲸园街道北港社区
穿上统一的红马甲“制服”,拿好准备发给居民的调查问卷,11月4日晚6时,刚刚走出办公室的市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中心29名干部职工,又马上投入了新的工作。
这是市住房保障公共服务中心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组织的“大走访”活动。他们“兵分七路”到鲸园街道北港社区居民家里“走亲戚”,面对面收集居民意见,工作人员丛鑫正是服务队的一员。
刚进42号单元楼,眼前黢黑一片——“小区楼梯间照明设施有问题。”丛鑫赶紧在调查问卷上记下。
“您好,我们是红色物业服务队的,能不能到您家了解下情况?”借着手机的照明,丛鑫敲响了一户居民的门,听到的回答却不甚友好:“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来就是想了解一下,您对咱这小区物业有什么意见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门开了,一位老大爷的脸将信将疑,但当他看到红马甲和身上的“威海住建志愿者”字样,便马上把志愿者们迎进了家门。
“咱这小区别的都挺好,就是这停车是真麻烦。”志愿者刚进门,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北港社区是老小区,停车位本来就紧张,乱停车现象严重,居民时不时会因为剐蹭发生点小摩擦。
“您说的问题,我们知道了,回去之后我们就讨论,尽快给咱们解决!”丛鑫在入户走访调查问卷“写意见”一栏认真写下“停车位不够”。记者看到,丛鑫手中的一张张调查问卷写满了“进门入户”收集的意见:社区保洁、小区绿化、乱堆乱放……
走近群众、贴近群众,走进居民日常生活“最后一公里”,1个多小时的走访,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拜访了社区14幢楼、300多户居民,整理和收集出86条群众提出的社区建设管理问题。“服务群众,就得看群众需要什么,有了问题,我们今后也就有了工作重点。”丛鑫说。
当晚,走出社区的队员们又收到了一条消息——年底前,服务队要不间断地“入户走访”,继续“上门服务”,征求市民对于小区物业方面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场景三:急事加急办,许可证1个工作日办完
时间:11月6日
地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会事务综合窗口
11月6日上午一上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社会事务综合窗口就忙活了起来,刚到工位的窗口办事人员孙溢晗就急匆匆地和同事对接起了一件事儿:“相爱国际贸易的申请上来了吗?”“上来了上来了,赶紧审审!”
当天,窗口面临着一项“新挑战”——平均4个工作日办结的《外国人工作许可证》,将尝试在1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
“这个业务前一天办事企业就咨询了。”5日,孙溢晗收到了一份“挂号信”:申请该证件的外国工作人员签证本月7日就要到期,而要取得证件,就必须先拿到《外国人工作许可证》。
需求紧急,这件事儿也被打上了“加急”的标签,特事特办走了一回“绿色通道”。孙溢晗的干劲也格外足。那天晚上,孙溢晗加班联系相关业务,电话一打就到了6点多。
在孙溢晗和同事们焦急等待中,提交的申请终于在5日晚上8点多的时候“姗姗来迟”。由于当时办公系统已关闭,孙溢晗和同事们只能将其“顺延”成6日早上办理。
但眼看申请提交,程序俨然已经步入正轨,事情却出现了波折——“少材料,不能过。”必要的材料不能缺少,但如果这会儿“打回去”重新整理,时间就不够了。
“那就让他们下午带着材料过来,能办当场就给他们办!”为了赶时间,也为了符合办事规定,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决定实行“容缺受理”,只要对方下午能补齐缺少的材料,就可以当场办出证件。
6日下午一点半,威海相爱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委托的办事人员带着材料匆匆赶到窗口,孙溢晗和同事们审核无误后,立马给予通过,一张《外国人工作许可证》“新鲜出炉”。
“时间有点紧巴,但群众的需求肯定是第一位的,加班也得办出来!”孙溢晗说。很快,他们又投入了新的工作。
场景四:医保便民微信“手把手”解疑释惑
时间:11月5日
地点:市医保局医疗保险与救助科
“我想咨询一下异地安置的返还业务。”“您可以加一下我们的微信,有不清楚的,我们有专人指导。”接听群众来电咨询,是市医保局医疗保险与救助科办公室的常态,但自从全市干部作风大改进行动推进会召开后,这里的工作人员在挂断电话前都会主动缀上一句——“加微信”。
这个微信不是常见的微信公众号,而是市医保局为更好服务群众而特别设置的“私人微信”。
“公众号没办法进行实时沟通,我们就申请了个人账号。”科员石玉婷是日常操作该微信号的工作人员之一,每天都面临着新的咨询和业务办理。
反映的问题“一对一”交给工作人员操作,有了这份“特殊微信”,办结速度甚至快到可以用小时计算。
11月5日下午四点多,石玉婷的微信接到了一条新消息:“我现在住在北京,异地办理医保要怎么办手续?”“您可以在支付宝里搜索医保异地办理,直接在手机上进行,有什么不明白,您随时联系我。”说话间,石玉婷就打开了自己的支付宝,一步一步截图下来,依次发给对方,指导对方按照截图步骤进行。
20分钟后,消息传来了:“我不太会用这些功能,有没有别的办法?”手机对面,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层层操作对他还是有难度。石玉婷想了想,决定不再让老人继续尝试,转身替老人操作起来:“网上办理的方法怕老人不懂,我就让他把材料都发了过来,我直接拿去扫描再审核。”
一张又一张的材料经由微信传了过来,石玉婷一边指导着老人,一边开始了“奔走”之路。当日下午5点10分,石玉婷“胜利而归”,将审核通过的好消息及时告诉了老人,得到了老人一连串儿“谢谢”。
几天里,通过微信这一“新渠道”,石玉婷经手受理的咨询和申请每天已有20余件,而只要材料齐全,基本都能够“当天答复”。“只要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麻烦点、辛苦点都不算什么。”石玉婷说。
场景五:市场监管人员陪市民登门“讨说法”
时间:11月4日
地点:环翠区某火锅店
“这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了,您把这卡的面值给补回来,徐先生也能继续在店里消费,两全其美。”11月4日上午,在环翠区某火锅店,市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投诉中心工作人员李忠远掏出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在“11月3日群众投诉案件”前,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对号,写上“案件处理用时一天”。
从前一天面红耳赤到如今的握手言和,多亏了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中心”的帮助。11月3日下午,市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置中心接到徐先生满是怨气的举报:“我几年前买的一张储值卡,6000元钱呢,还没来得及消费,却被告知卡面被注销了?”“你先别急,慢慢和我说,是哪家火锅店?”接过话茬,工作人员问道。
从发现“压箱底”的火锅店储值卡,到被店家告知预付卡被他人挂失无法正常消费,再到反复沟通碰了一鼻子灰……徐先生把这几天内心的不满一股脑儿“倒”了出来。
“您先回家等着,明天我们一定给您个答复。”挂了徐先生的电话,李忠远就拨通了火锅店的电话,可没想到的是,对方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脱,就是不愿意配合解决问题。
第二天上午10点,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和徐先生一道,踩着火锅店开门营业的点儿找上了门。“您说卡面已经挂失了,谁来挂失的?手续能不能给我们看一下,怎么证明?”一连串直击要害的提问,店家一时语塞。
见对方乱了阵脚,李忠远趁热打铁,把相关的法律条文、典型案例等提前做好的功课,分析得头头是道,终于店家松了口:“这件事是我们考虑得不妥当,再重新给您办张储值卡,不影响正常消费,您看行不行?”
“类似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但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我们的心上事。”看着徐先生满意地离开,李忠远对自己的投诉调解工作也信心倍增。(Hi威海客户端记者 匙亮 张宇 曲黎悦/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