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651U/2019-06164 发布单位: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19-04-10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度工作要点

时间: 16:17
点击次数:

2019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思路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文化和旅游工作与海洋强市、乡村振兴和城市国际化建设紧密结合,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按照市委“工作落实攻坚年”要求,突出全域旅游、精品旅游、高端旅游、度假旅游、国际旅游定位,坚持问题导向,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树亮点,自我加压,主动作为,努力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局面,为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做出积极贡献。

一、筑牢民生根基,创树文旅公共服务新样板

1.做好示范规划引领。稳步推进威海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市县两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争创国家级“海洋文化(荣成)生态保护实验区”。举办2019山东(威海)精品旅游研讨会,整合全域旅游资源,按照精品旅游、高端旅游、度假旅游、国际旅游发展方向,制定《威海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威海市“千里海岸线”旅游专题策划方案》《威海市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行动方案》《威海市游艇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幸福海岸、山地休闲两条旅游带,统筹规划滨海旅游业。出台《威海市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速产业升级。

2.完善公共设施建设。新建市级城市书房6个,制定《威海市城市书房标准化管理细则》,对已建成的公益文化空间开展星级评估。建设威海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刘公岛客运中心打造“一站式”旅游购物场所,探索在全市进行复制,形成国企民企共建共赢、线上线下互联互动、市民游客同享同乐的层级式旅游商品销售网络。推进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应急广播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设图书馆、文化馆镇级分馆,向有条件的村(社区)延伸服务点,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环翠区图书馆和文化馆新馆建设,支持环翠区新建8处区级公益文化空间,在文登区建设文化和旅游事务服务中心、“图书馆+”馆中馆特色文化空间,规划建设临港区文化中心、南海新区市民文化中心,完善提升文登区博物馆。

3.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以信息技术拓展公共服务覆盖面,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智慧文化”项目,建设威海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云平台,在群众艺术馆、图书馆开设“中央课堂”,将优质课程推送到基层;完善威海智慧全域旅游服务平台,实现“手机带你游威海”,优化市民游客出行体验。全面铺开农家书屋“按需制单、百姓点单”服务,提升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质量和水平,申报《市级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服务规范》,争取入选山东省地方标准。按照上级统筹安排,深入开展“厕所革命”。健全导游领队一岗双责制度,推行文明旅游行前说明会制度,引导推广文明旅游。

4.规范行业监管。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剑网”等专项行动。加强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行业管理,深化智慧广电发展理念,推进县级台融媒体中心建设,强化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和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广告播出秩序。出台《威海市版权示范单位、基地(园区)评选、管理办法》,承建山东省版权大数据服务中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法维护旅游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

二、厚积文化内涵,凝聚城市文旅发展新优势

5.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新时代儒学讲堂公益课程进基层活动,强化尼山书院联盟建设, 建设100个儒学讲堂示范点、100个历史文化展室示范点,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营造学习弘扬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6.加大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出台《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在市群众艺术馆建设非遗精品展示厅,制定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评选10个威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评定市级非遗十大传承人,开展民俗文物征集、非遗田野作业等系列活动,留存威海记忆。文登区积极申报“中国花饽饽之乡”,打响区域非遗品牌。

7.延续城市文脉。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加快建设一战华工纪念馆、一战华工学术研究中心,打造一战华工展示研究高地。探寻甲午历史,推进威海湾水下考古项目,丰富甲午文化内涵。挖掘海权文化,梳理明清海防遗存,对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遗址建筑、荣成市石岛天后宫等历史遗存进行保护修缮的相关工作,挖掘整理威海卫古城文化,探索建设卫所博物馆,保护修缮利用老洋房,强化对南黄庄遗址(墓群)、万家梁氏庄园主宅等文物的保护修缮和利用,助力打造山东海疆历史文化廊道。传承红色基因,出台《威海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编制乳山市胶东军区卫生四所旧址保护修缮方案,加强马石山抗日战斗遗址、胶东育儿所旧址、天福山革命遗址等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保存渔耕民俗,做好东墩、烟墩角和巍巍海草房的保护维修,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积极探索海草房等非国有文物保护利用的路子。

8.繁荣文艺精品创作。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对重点文艺创作精品进行奖励扶持,积极参与第十三届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评选。组织创作现代京剧《郭永怀》、吕剧《今天无警事》、公共文化服务题材说唱《大拇歌》、历史题材曲艺舞台剧等一批文艺作品,组织好舞剧《乳娘》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继续打磨大型红色舞台剧《烽火》和大型历史舞台剧《徐士林》,做好《寻梦威海》小型化常态化演出,配合拍摄电影《天鹅来了》,引导广播电视播出和制作经营机构推出原创精品力作。

三、培育市场主体,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9.聚焦新项目招引。坚持高点定位,积极与广州雪松文旅集团、深圳正威国际集团、美国好莱坞国际娱乐集团、上海复星集团开展对接洽谈,打造威海老港、好莱坞动漫工场、Club Med国际旅游度假村等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更多优质文旅综合体项目落地,为威海文旅产业注入新鲜血液。

10.加速重点项目孵化和升级。当好“金牌店小二”,为重点文化和旅游项目的发展提供低成本、专业化服务,争取更多项目挤进山东省重点项目盘子。精心策划环翠区中国传媒小镇(威海)、荣成市虎头角海洋艺术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争取尽早落地。紧密推进环翠区华夏文旅威海国际生态度假区、文登区威海设计谷等17个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文旅产业优化升级。发挥产业园区、平台的孵化培育服务作用,加快伴月湾国际艺术家驻地、威高民俗文化邨等6个文化产业园区的转型升级,打造星汇谷文化创意产业平台、昆嵛影创空间等7个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微文化企业成长发展提供肥沃土壤。

11.强化项目包装推介。梳理包装铁槎山、岠嵎山、圣经山、呼雷汤温泉、海尔原乡37℃、威海植物园等一批投资规模大、成长性好的文旅产业项目,通过省市招商平台进行重点招商,盘活优质旅游资源和市场要素,将闲置项目变为招商引资的新牌。

12.深化康养旅游发展。加快荣成那香海冰雪小镇、文登溪谷小镇、港湾歌尔智慧小镇、南海雅居乐体育文化小镇等康养旅游小镇建设,推进中医温泉康养基地、天润温泉、天沐温泉二期、南海福地二期温泉等项目建设。

13.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将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景区理念与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建设文登慈口观村、荣成牧云庵画村、车脚河花村等特色民宿,加快回龙山李龙文化民俗园、昆嵛山樱桃谷文旅写生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推进文登星空小镇、荣成成山天鹅小镇、荣成荫子乡村振兴胶东样板、乳山绿城台依湖酒庄酒产业小镇项目等特色小镇建设,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14.壮大海洋旅游规模。促进海上旅游、会展与钓具渔具、游艇制造等产业联动发展,完善荣成寻山爱伦湾、桑沟湾、东楮岛、俚岛爱连湾等海洋牧场旅游设施配套,推进鸡鸣岛、东楮岛等海岛深度开发。

15.大力建设高品质酒店。争取在国际连锁高端酒店、著名度假酒店品牌的引进和建设上实现突破,持续跟踪推进经区威斯汀酒店、皇冠假日酒店、经区喜来登酒店等6个高品质酒店项目,力争早日落地。推进半岛睿景酒店、蓝创假日酒店、万枫精品酒店、荣成玥儿湾酒店、荣成桃源酒店等项目建设,争取年内完工或试营业。

16.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搭建活动平台,举办第三届威海市文化惠民消费季、首届威海艺博会,提供文创产品推广契机。聚焦展销平台,线上依托市民卡公司打造线上文创消费集市,线下依托威高民俗邨打造威海文化创意产品集中展示展销集聚区,建设文化创意集市;依托威海文化产业协会和企业、社会组织打造周末文创集市。培育环翠区“中国油画小镇”、文登区“非遗产业化集聚区”、荣成市“千里海疆文化产业带”、乳山市“红色乳山”、高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经区“韩乐坊文化休闲体验街区”、临港区“艺术展馆博物馆集群”等文化品牌,引导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发展。聚力打造一批文化与老街、老建筑融合的文化街区、新型文创园区,培育文化新业态。

17.健全调研督导机制。强化文化和旅游项目调研机制,分区划片,细化分工,由班子成员带队深入产业一线开展专项调研,摸清文旅产业家底,建立数据全面、重点突出的文旅产业项目库。联合山东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威海大数据中心,针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文化企业开展调研,厘清产业发展重点和思路。探索建立文化创意机构名录库和演艺人才名录库。联合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营销中心开展威海市高品质酒店市场调研,为精品旅游发展做好专项市场调查。广泛收集相关数据,深入研究旅行团、散客、自驾游等不同游客的特征和消费习惯,为开展精准营销、提升服务质量夯实基础。建立重点项目调度机制,梳理择选全市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按地区系统建档,每季度定期调度,推进项目早开工、早开业、早见效。

四、打造文旅品牌,推动城市美誉度影响力新提升

18.策划品牌文旅活动。举办中国(威海)国际海鲜美食节系列活动,塑造“中国海鲜·享威海”美食品牌,打响“到威海吃海鲜”的城市名片。打造精品线路,做好冬季旅游“冬季不淡”的文章,深入打造“观天鹅、泡温泉、赏雪景、品美食”等冬季特色旅游产品。围绕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穿过硝烟的记忆——红色胶东革命文献主题展”、六省市少儿美术书法大展等大型展演活动,开展“幸福威海”“百姓课堂”“书香威海”全民阅读等文化品牌活动,策划举办威海国际合唱节。举办中韩国际艺术家作品展,加强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交流,扩大城市国际影响力。

19.拓展旅游品牌推介渠道。巩固传统宣传阵地,在央视推出威海城市形象广告。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力量,联合环球网共同建设威海环球旅游网站(俄文、韩文、日文),运营好“文旅威海”官方抖音号和头条号,加强喜马拉雅FM《动听威海》旅游品牌电台宣传推广,与驴迹旅行合作制作威海旅游电子手绘地图,创新打造“网红威海”。举办2019年“礼尚威海”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扩大“礼尚威海”旅游购物品牌影响力。

20.加强文化和旅游精准营销。深入开展俄罗斯入境旅游包机的市场开发,赴哈巴、布市两城市开展旅游推介活动,推进开通哈巴罗夫斯克至威海8班次、布拉格维申斯克至威海5班次入境旅游包机。在韩国、日本大力推广威海游自由行高端产品,鼓励推动国际大团队游。加大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宣传推广力度,在江浙沪、京津冀、东三省等重点客源地及省内重点客源地和高铁开通沿线城市,举行精品旅游推介活动。

五、强化党建统领,展现文旅队伍建设新气象

21.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夯实党建基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规范基层党组织管理,逐级压实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进一步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狠抓作风建设,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2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加强党组对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抓意识形态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渎职的理念,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压紧压实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各个岗位的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德述廉报告、年度工作总结和考核的重要内容。筑牢文化和旅游领域意识形态阵地,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出版导向,充分发挥广播电视主流媒体的主阵地作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加强对各类文化和旅游活动的把控,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对照省委巡视组意识形态专项巡视反馈的意见和市委的整改落实方案,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确保整改成效。

23.深入贯彻“工作落实攻坚年”要求。以“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为总目标总方向总遵循,瞄准国内和世界一流文化旅游城市,积极开展寻标对标,建立文化和旅游工作路线图、时间表,责任分工细化再细化,推进措施务实再务实,全面加快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深化体制改革,抓好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落实,把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完善制度规范,健全工作机制,加强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

24.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严抓实公共文化和旅游场馆安全生产,强化文化市场、旅游市场行业安全监管,明确安全责任,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守住红线底线,确保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2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创新的干部队伍的目标,通过机关学习日、读书交流、赴干部教育基地接受教育等方式,加强对工作人员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培训,提升干部整体素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思路,提高文化和旅游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强化旅行社、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运营和服务培训,围绕文化创意产业、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建设、旅游国际化等主题开展行业培训教育,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打造高素质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