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们提出的189条具体措施,已有39条落实完成,92条取得阶段性成果,58条正持续深入推进……”9月7日上午,伴随去年咨委会成果的发布,本年度威海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会议正式拉开序幕,14位来自世界知名企业、国际智库、学术前沿的委员,再携“妙计”齐聚威海,勾勒产业发展“新图景”。
作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国际智囊”,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自成立以来,积极邀请委员们聚焦城市发展脉络,围绕精致城市建设、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贡献一批极具国际视野的意见建议,助力威海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步伐走向世界。
成效,发生在每一个建议落地时。去年咨委会会议期间,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李世鹏关于发展低空经济产业的建议一经发布,我市多部门迅速响应、协同推进,推动占地3800亩的低空装备产业园从构想跃入现实,成为省政府专项债券唯一支持的低空装备产业园,并为威海引进了亿航智能、上工申贝、万丰航空等一批头部企业,构建起覆盖整机制造、技术研发、配套服务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这一次,盛会再启,“链”条再沿。近年来,依托雄厚的碳纤维产业基础、丰富的文旅康养资源、高能级的园区平台体系,我市清晰锁定未来产业新赛道,持续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构筑新优势。
应时而谋,本次威海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会议也将主题定为“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培育未来发展新动能”,通过汇聚全球智慧,共探转型路径、共创增长空间。
当天上午,作为首位发表主旨演讲的咨委会执行主席、惠普公司首席企业运营官欧内斯特·尼古拉斯,一开场便用“惊叹”来形容威海的发展。“聚焦智能装备、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威海不仅推出了一系列支持企业发展、赋能人才成长的务实举措,还加快布局了数据中心、算力中心、零碳产业园等关键载体,持续拓展‘AI+制造’的应用场景,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能。”他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欧内斯特·尼古拉斯表示,威海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加大AI技术部署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探索搭建覆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中心的一体化创新网络,打通创新转化通路。
同样对威海产业发展势头感到“惊叹”的,还有贝卡尔特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钢帘线业务部总裁孙超。他表示,威海在绿色能源、智能制造、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也吸引着贝卡尔特在威海“一投再投”。
“一投再投”,“投”的是发展信心,更是产业“潜力”。“纵观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的发展脉络,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产品竞争上,更多的是‘绿色制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系统性协同效应’的竞争。”孙超建议,威海可充分发挥自身能源结构优势,在绿电交易、价格政策上探索更多创新模式,引领绿电应用新趋势,进一步深挖“绿色”品牌价值,加强对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引导和资源协调力度,努力打造威海制造的绿色名片。
作为威海链接海陆资源、赋能产业升级的关键战略支点,低空经济如何在这条新赛道上稳稳领跑?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李世鹏,给出了三个关键方向:锚定优势、突破场景、强化支撑。
“威海在低空经济领域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可以继续立足地理资源,拓展多元应用与验证场景,将产业基础和低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抢抓政策风口,深化军民协同,规划建设低空试验区。”李世鹏说,同时以“低空旅游”“低空物流”“低空服务”为路径,构建低空应用示范区,继续从基础设施、产业集群、制度保障三方面做好生态支撑,筑牢低空经济发展根基。
一场“金点子”频出的会议,不仅明晰发展“路线图”,更带来扎实的“方法论”。本次威海市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会议期间,我市还特别举行市长国际经济咨询委员会大讲堂,聚焦三大重点未来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板块,邀请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专家,为推动我市人工智能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支招”。
在纺织服装领域,AI能深度嵌入生产、质检、售后全链条;在装备制造领域,高端风电装备设计制造与运维全流程协同平台,已让风电生产线实现“全过程多场景AI应用”,效率大幅提升……讲堂上,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产业互联网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济安,用鲜活案例,直观展现了AI对传统行业的“焕新魔力”。
“不是AI离产业太远,而是融合的路径要找对。”范济安说,要主动拥抱AI,依托威高、迪尚等链主企业推动全产业转型融合,分行业突破打造AI应用标杆场景,借助“实践”共同打造“威海智造”新赛道。(全媒体新闻中心记者 李文思/文 员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