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生植物种质资源的繁育与开发利用,对于改善盐碱状况、推动海洋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泽库镇深入探索盐碱地所蕴含的潜力,开展一系列的盐碱地综合利用试验,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特色的盐碱地科学高效利用之路。
走进泽库镇的盐生植物种质资源繁育与开发利用基地,大片的蓖麻和油葵长势喜人。这是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在盐碱地综合利用上的又一大胆探索。
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副总工沈钰博介绍,整个这片地差不多有20亩,周围因为有一些潮沟和河道,所以说这片地的盐碱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最开始他们是种盐地碱蓬作为整片盐碱地修复的“先锋物种”。差不多两年以后,它的盐碱含量下降,下降差不多30%-40%。然后他们会在低盐碱环境上种植一些其它的经济作物,比如从去年开始种植了蓖麻和油葵。
选择蓖麻和油葵作为盐碱地综合利用试验的后续作物也是经过研究院的深入考量。
沈钰博介绍,为什么会选择这两种作物呢,一是它们是耐旱、耐盐碱,然后是田间管理成本比较低,成行成垄的种上之后,在后面的打药、施肥这些都可以适量减少,田间管理基本上包括施肥每亩地(花费)有三四百块钱就可以。
选择种植蓖麻和油葵,不仅是因为这两种作物可以适应干旱和盐碱地,更在于它们的经济价值和后续的开发应用。
沈钰博介绍,油葵种子出油率比较高能达到70%,其油里含有亚油酸和维生素E含量比较高,每亩产量大约在200-300公斤,每亩油葵的经济价值差不多在5000(元)左右。蓖麻(油)主要是工业用途的润滑油还有一些药用价值,他们和成都师范大学等一些高校也在持续开发它的经济价值。
泽库镇始终致力于蓝色经济的崛起,自着手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开始,已经初步尝试了碱蓬的种植,让这些曾经无法种植普通经济作物的盐碱地迎来大丰收。随着盐碱地综合利用的不断探索与深入,预计在不久的几年后,这些曾经无法种植普通经济作物的盐碱地,必将成为更多民众增收的“丰收田”。(李进鹏 于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