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31149X/2025-02221 发布单位: 威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8-0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国资委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时间: 16:37
点击次数:

今年以来,市国资委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大抓经济,聚焦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和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国企改革、国资监管和国企党建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稳经营、保增长,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强化市属国企信心,千方百计稳经营、拓市场,实现量的合理增长、效的持续提升、质的稳步改善。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截至2025年6月,市属国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同比增长0.87个百分点,同比减亏幅度达到19.33%,社会贡献总额同比增长6.1%,实现税收同比增长8.10%。亏损整治成效稳中向好。将亏损企业治理作为提升企业治理效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构建“常抓、常治、长效”工作机制,将除市场化基金投资企业外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全部纳入治亏范围,力争亏损额较上年度再压减10%。清收盘活工作有力有效。将账款清收情况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采取成立专门团队、健全激励机制等方法,上半年完成清收比例63.15%;积极帮助企业破解闲置国有资产盘活利用中的矛盾堵点问题,上半年盘活资产四千万余元,有效增加企业现金流、减轻资金负担。国企以商招商模式成效显著。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高质量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牵头设立国企招商专班,紧密结合全市产业体系和市属国企产业优势、布局规划进行靶向招商,对接项目12个,正在积极筹备“资本赋能产业推介会”,推动本地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探索“一户企业高效推进一件事”服务机制。对热电集团大机组项目一期建设融资、北洋集团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建设等13个事项,全部拉单列表,开展保姆式、团队式服务,以精准高效服务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加速度。

二、抓改革、优布局,集聚国有经济发展动能。坚持把改革作为国企发展第一动力,促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系统观念,深入开展市属国企改革发展“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聚焦市两会、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目标、重点任务,明确了23项年度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分解为创新工作、攻坚工作、重点工作,奋力推动市属国企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将9大板块33项重点任务细化为72小项,对151项量化考核指标逐项分析,结合各企业工作进展适时下发提示函,相关改革任务完成率90%。纵深推进企业内部专业化整合。在2024年完成企业间整合重组的基础上,立足从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统筹配置国有资本,“一企一策”形成调整方案,指导各企业综合运用吸收合并、产权划转、清算注销等方式重塑业务板块、组织架构和股权层级,全力推进10户企业的优化整合工作,已完成4户。精准聚焦主责主业。印发《市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管理办法(试行)》《关于重新确认市属国有企业主业的工作方案》,以每个企业主业数量不超过2个为原则,对各市属国企主业进行重新认定,并鼓励有一定技术能力和人才储备的企业围绕发展战新产业试点培育主业,引导企业精耕细作主营业务,加快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着力提升企业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动态优化企业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督促企业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厘清企业党委会、董事会和经理层权责边界;以实施公司治理示范工程行动为抓手,针对健全以公司章程为基础的内部制度体系、加强董事会建设落实职权、增强经理层经营活力等五方面进行改革,计划年内创建市级“公司治理示范工程”A级企业10户;将外部董事事前报告受理事项调整优化为市国资委审核、批复、备案事项及授权企业董事会履行职责事项,企业自主决策经营的其他事项不再受理。

三、担使命、增活力,发挥国资国企战略功能。督导市属国企坚定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全面融入全市发展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聚焦精致城市建设新三年行动方案,城投集团加快推进至海港湾、滨海皇冠假日酒店、金线顶区域整体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持续完善。产投集团深化头部机构合作,与毅达资本合作设立25亿元绿色产业基金,联合中科创星设立26亿元创投基金。扩大自管基金规模,产投母基金规模增至20亿元。多元拓展经营领域,完成首单小麦贸易,有力推动贸易实体化转型发展。北洋集团深耕技术研发,在信创打印机领域,完成自主可控打印机整机资质认证;完成与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共建的“山东省光电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筹)”建设,实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文旅集团持续深化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一体化运营,强化刘公岛龙头带动,开通4条观光巴士线路,提升“海上看威海”等海上观光航线体验,推出“海上别业”房车度假营地等休闲业态。服务保障民生更加有为。热电集团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顺利完成总承包招标、总承包合同签订,启动“五通一平”施工,华能余热利用工程中心城区二期工程—陶家夼热力专用通道顺利贯通,2024年~2025年供暖期,受理企业群众诉求同比减少17.78%。水务集团21项重点工程中已启动20项,环翠区污水厂场区17个建(构)筑物桩基础施工全部完成,8个单体主体结构封顶;香港路、世昌大道、大连路等重点路段已完成8.86公里管道更新。燃气集团扎实推进2025年市级重点民生实事,已更换物联网智能燃气表5.7万块,同步安装报警切断联锁装置5.7万个。公交公司聚焦群众需求,开通T1—T5路5条通勤快线,推出“定时定点、大站直达”特色服务;开通齐鲁1号、2号旅游专列接驳直通车,构建“列车+公交”无缝衔接的旅游交通体系。交通场站完成全国客运枢纽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验收,打造滨海小镇特色商业展销空间,服务到发旅客553.26万人次。

四、管资本、防风险,增强国资监督管理效能。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构建起规范化、专业化、精益化监管格局。制度机制体系更加全面。重点围绕主业和投资进行制度规范,形成主业管理办法、投资管理办法、境外投资办法、投后评价办法等制度,把国企经营更加全面地纳入制度框架。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依托已搭建信息系统,加快应用拓展,聚焦产权、资金、债务、投资、采购、薪酬、人资等关键领域,加快实现国资监管自上而下全级次、全链条、全过程、全要素穿透。分类考核评价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根据企业功能定位、行业特点等,统筹共性量化指标与个体企业差异性,在考核“一利五率”的同时,增加反映价值创造能力的针对性考核指标,“一企一策”确定2025年考核个性化指标,引导推动市属国企专注发展、持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三年提质行动全面铺开。常态化开展控机构、控岗位、控总量、控工资总额、控招录“五控”工作,在3户企业先试先行基础上,全面铺开人力资源管理提质行动,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国企人员总量进一步压减、结构进一步优化、用工进一步规范,7户企业已完成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探索实施市属国企年轻干部人才跟踪培育工程。出台《关于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试行)》,建立起首批年轻干部人才队伍;制定《市属国有企业年轻干部人才队伍跟踪培育计划》,印发《市属国企年轻干部人才跟踪培育成长手册》,推行导师帮带制度,建立成长培养档案,推行轮岗锻炼,搭建起多元化年轻干部成长锻炼平台。市属国企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深化。严把国企中层选任程序关、资格关、结构关,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手段。建立选任方案预审机制,严格落实干部选任全程纪实制度,增强后评价工作质效,有效提升企业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全面强化风险防范。加强融资预算审核,实行债务目标化管理,严禁超预算融资;督导企业“借新还旧、借低还高、借长还短”,逐笔压降融资成本;完善司库体系建设,增强资金监测“数智化”水平,确保风险研判在线、实时、常态化;稳步推进城投集团市场化转型,加快实现资本营运能力、抗风险能力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