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汪疃的桃子又大又甜,刚刚从树上摘下,不管是自己吃还是作为礼品送亲朋都合适,要买的抓紧下单。”8月12日,在临港区助农惠民直播间内,主播林乐华熟练地向粉丝推荐农产品。
直播间里,观看人数不断攀升,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从今年4月份开始,直播间的电商助农销售额已接近10万元。而在两年前,这种当地特产还因知名度不高而面临“卖不出去、卖不上价”的困境。
“很多粉丝问为什么现在买不到水蜜桃了,因为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档期’。”林乐华解释道,“就像接力赛一样,我们这儿的桃子从五月到九月轮番上市,保证大家整个夏天都能吃到新鲜桃子。”
这种科学的品种搭配,正是临港区桃产业升级的关键。当地根据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种植结构:早熟的水蜜桃抢占市场先机;中熟的黄油桃、红毛桃承接旺季;晚熟的黄蟠桃则延长销售周期。
桃子是汪疃镇的特产,营养价值高且剥皮方便,但长期以来受限于销售渠道,当地农户难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过去水蜜桃从农户到消费者要经过六七道环节,这不仅让农户获利微薄,也抬高了消费者的购买价格。
而打破这一困境的关键,正是电商直播渠道的开通。林乐华说:“我们拍摄短视频在网上分享,让消费者了解水蜜桃的特点,更容易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通过在网络平台上持续的内容输出和直播互动,水蜜桃逐渐打开了全国市场。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知名度的提升,更多人加入到售卖该品种的行列,从而形成了良性的产业生态。
一颗桃,何以成为带富一方百姓的好产业?这得益于临港区见势早、布局早——整合零散农户成立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农技专家定期指导,确保桃子品质;电商团队负责包装设计、直播带货;物流企业驻点收件,实现当天采摘当天发货。
品质提升与渠道变革的双轮驱动,让汪疃镇的桃子产业焕发新生。村里引进优质新品种,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实现从“重产量”到“重品质”的转变。
起初,每斤8元的定价让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面对质疑,合作社坚持品质为先。令人惊喜的是,第一批抱着试试看态度购买的顾客很快成了回头客,好评在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口碑效应下,回头客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一桃难求”的局面。如今,优质桃的收购价稳定在8元,果农们用实力证明了“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
在此基础上,临港区把握电商发展机遇,率先开展电商培训,为今天的助农直播埋下伏笔。区里定期组织开展电商培训班,邀请专业讲师手把手教授直播技巧、短视频制作、网店运营等实用技能,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电商带头人。
他们通过短视频内容持续输出和直播实时互动,消费者能够直观了解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建立起对农产品和生产者的信任。
如今,汪疃镇的桃园里,订单不断、物流繁忙,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从传统种植到电商销售,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小小桃子不仅打开了销路,更蹚出了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