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库 > 【文件库】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 发文机关: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城市规划
    • 文件类型:其他文件
    • 成文日期:2025-07-07
    • 公开发布日期:2025-07-07
    • 发文字号:威政办发〔2025〕9号
    • 所属单位: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开始实施时间:
    • 文件状态:
    • 文件废止时间:
    • 文件失效时间: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全域

    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

    威政办发〔20259

     

    各区市人民政府,国家级开发区管委,综保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字2024〕124号)、《山东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数字强省办发〔2024〕4号)等文件精神,发挥数据要素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意见。到2027年,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建成高效协同、整体智治的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全省前列。

    一、全链条培育数据产业

    1.提高数据供给质量。加强数据产权保护,探索建立数据产权登记机制,构建数据登记服务体系。加强数据资源管理,开展数据资源调查,摸清“数据家底”,推进数据规范深度治理,健全纠错响应机制,完善数据“一数一源一标”,形成统一目录。加强数据质量管理,鼓励企事业单位牵头或参与制定数据领域标准规范。加快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每年支持打造一批高质量数据集。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稳步推进企业数据资产入表。(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2.深化数据共享开放。健全数据开放机制,加快推进市场监管、医疗健康、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地理空间等高价值数据资源安全合规开放。发挥省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实验室作用,加强数据开放技术攻关与创新应用研究,形成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3.推进数据授权运营。推进全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搭建授权运营平台,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一场景一申请”原则,有序开展公共数据市场化运营。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打造自然人、法人数据授权枢纽,统一提供合规便捷的数据授权服务。(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4.推进数据创新应用。持续开展“数据要素×”行动,举办大数据创新创业大赛,每年评选一批“数据要素×”创新场景并给予奖励。聚焦经济发展、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建立健全“数字×”应用体系。(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5.培育发展数据产业。壮大数据市场主体,支持各区市、开发区培育壮大特色数据产业园区(孵化器),每年优选1个数据产业园区(孵化器)并给予奖励。强化数据企业梯队培育,择优支持创新性强、成长性好的数据企业发展。到2027年,培育壮大数据服务、数据标注等数据产业集群。(牵头单位: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二、全产业推进实数融合

    6.鼓励企业数字转型。以制造业企业为试点,支持企业发挥链主作用,协同上下游企业推动数字化转型,共建企业可信数据空间,开展多源数据智能分析,提高资源配置和运营效率。滚动实施“智改数转”,推进工业互联网扩面提质,推广低成本、模块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中小企业部署应用。引进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运营商。(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大数据局)

    7.做强数字核心产业。实施数字产业化“九大工程”,做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巩固提升打印设备、智能终端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锂电、第三代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软件研发能力,争创鲁版软件“名品”。到2027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营收超过1000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8.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健全电商生态链,创新电商多元消费场景,打造一批产业电商品牌。增强跨境电商发展优势,用好中韩“四港联动”物流大通道,对接平台落地集货仓,打造跨境电商物流集散地。到2027年,全市网络零售额达到270亿元,跨境电商规模达到200亿元。培育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场景,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发展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到2027年,打造省级以上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场景60个。深化渔业智慧化转型,建设“智慧海上粮仓”。促进海产品线上销售,深化与电商、短视频平台和传媒机构合作,提升“威海海鲜”品牌知名度。(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商务局)

    9.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发展人工智能、技能作业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推动中小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规划布局低空经济,完善航路规划、飞行控制、通信导航等功能,培育低空经济专业园区,2027年梯次培育10家低空经济研发制造骨干企业或科技型中小企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

    10.提升数字科创能力。发挥“1+4+N”创新体系优势,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数字科创成果转化。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揭榜挂帅”,鼓励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等围绕数据产业全链条,开展技术创新、应用实践。支持各类企业、科研院所建设数字领域创新载体。到2027年,全市数字化领域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达到20家,每年新增数字化领域专利授权2000件以上。(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全领域深化智慧服务

    11.提升“爱山东”智慧服务能力。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建立“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根据实际动态调整。优化“爱山东”移动端功能,完善“一件事”服务专区,打造日租房申请、就医报销等20个“一件事”应用场景。(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大数据局)

    12.提升“山东通”智能办公能力。以数字政府建设一体化综合改革为牵引,做优“山东通”应用支撑,深化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持续推进机关内部跨层级、跨部门高频事项“网上办”“掌上办”,每年打造10个以上机关办公“一件事”。(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13.提升“无证明”静默服务能力。深化政策兑现“无证明”,对惠企便民政策进行标准化、数字化、标签化拆解,融合信用、社保、企业登记注册等数据,2025年实现惠企便民政策“直达快享”全覆盖。深化生活服务“无证明”,依托“鲁通码”,实现居民身份证、户口簿等高频电子证照自动获取,每年打造10个以上“亮码即办”应用场景。到2027年,基本实现“鲁通码”应用全覆盖。(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14.提升“智慧化”民生服务能力。推进全域数字化转型和智慧社区“两级示范”建设,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文旅、人社、出行等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一批智慧应用场景。推进智慧社区扩面提效,推动智慧社区平台向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升级,到2025年底全市智慧社区覆盖率达到90%。(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大数据局)

    四、全过程推动治理转型

    15.深化智慧监管应用。推进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试点开展医疗器械经营监管移动端检查应用和特种设备“一码索引”监管,2025年全面推广应用气瓶全链条信息追溯平台、电梯管理与应急处置服务系统,全市在用气瓶信息在线率、电梯无纸化维保覆盖率均达到100%,实现医疗器械经营监管全程数字化。到2027年,人工智能、AI视觉等新技术在重点监管领域广泛应用,非现场监管执法方式全面推广。(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6.深化数字法治建设。完善政法系统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功能,增强风险预判能力。深化“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建设,强化智能感知设施共享应用。推进“数字法院”“数字检察”建设,完善市法院诉源信息平台功能,创新数字化纠纷源头治理模式,创建无讼村居品牌,打造数字法治建设威海样板。(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

    17.深化数据赋能基层。完善市大数据平台功能,推动高频数据按需合规直达基层。推动基层数据“一表通”全覆盖,实现报表一次录入、多方共享,打造基层走访、乡村振兴等10个“一表通”应用场景。(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18.深化数字治理体系。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与人房关联深度融合应用。围绕社会热点、重点领域,搭建风险分析算法模型,实现风险常态监测、及时预判、精准预警。围绕新业态、新群体,探索构建“社区+网格+新业态”三级联动机制,用好“新新向党”综合服务平台,常态化开展数据汇聚对比,提升新就业群体服务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大数据局)

    19.深化生态环境智慧管理体系。推进省市一体化“生态大脑”建设,深化生态环境相关业务数据采集治理与整合关联。推进大气预报预警、重点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建设,深入挖掘大气、水、污染源等数据资源,加强数据深度分析与综合利用,提升综合研判、问题溯源和风险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20.深化智慧应急体系。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功能,推进“城市生命线”和重点领域智能感知监测,搭建危化品管理、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专题场景,实现应急信息全量汇聚、全面落图、统筹调度,城市运行状态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实时预警,应急事件处置统筹一体、智能决策、协同联动。(责任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局、市大数据局)

    21.深化辅助决策体系。完善“城市大脑”功能,推进区市、开发区算法、模型等一体集成部署。迭代升级领导驾驶舱,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完善以城市运行感知、预警处置为核心的城市运行“一张图”数智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五、全方位夯实数字底座

    22.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深化“双千兆”城市建设,完善物联感知网络,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统筹推进算力设施建设,研究制定市级政策,推动算力中心扩大规模、提升能级。建设布局智慧公共充电设施,推动进入省、市平台网络体系。加强水利物联感知网络建设,构建雨水情测报“三道防线”,增强防汛备汛预警预报能力。(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大数据局、市通信发展办)

    23.打造人工智能平台。聚焦“AI+政务服务”,建设政务大模型平台,支撑全市各部门开展行业大模型训练,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大模型创新应用,助力高效能数字政府建设。(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24.升级共性基础支撑。开展公共视频监控资源标准化、规范化治理,2025年打造100个以上AI算法、60个以上视频应用。推进城市信息模型、时空大数据、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等基础平台整合提升,建设城市统一标识体系,建立房屋建筑、重大项目等“落图+赋码”机制,构建“多码合一、一码互联”的治理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5.完善城市数字空间安全体系。健全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依法依规加强数据流通交易全过程安全监管,压实数据安全主体责任。加强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统筹落实个人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等要求,常态化开展等保测评、密码测评和风险评估,筑牢安全防线。(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26.探索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探索打造以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高速数据网等技术支撑的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促进政府部门之间、政企之间、产业链环节间数据可信可控流通。(责任单位:市大数据局)

    六、全市域优化数字生态

    27.完善统筹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数字威海建设联席会议作用,统筹谋划全域数字化转型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定期通报督导,确保工作落地见效。(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28.完善实数融合促进机制。加强政策研究和制度建设,高标准建设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特色集聚区,打造全域数字化转型威海标杆。整合科研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社会各方力量,构建数字化转型生态圈。(牵头单位:市大数据局;责任单位:市直各部门)

    29.提升全社会数字素养。支持数字素养培训基地建设,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开展“数字技术工程师”“首席数据官”培育行动,塑强数字人才队伍梯队。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推广创新成果,营造全域数字化转型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大数据局)

     

    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77

    (此件公开发布)

     

     

     


    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