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法规文件 > 政策评价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29F/2025-02575 发布单位: 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内容分类: 政策评价 成文日期: 2025-09-2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威海市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性文件实施评估报告

时间: 16:59
点击次数:

一、基本情况

2023年12月,为扎实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提升功能品质,我市印发《威海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关于扎实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深入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政策”),重点推进八大特色行动,着力更新十大片区,提出规划、土地、资金等一揽子保障政策。

截至目前,两个政策施行已满1年,根据《威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威海市政府政策性文件评估办法的通知》要求,由市住建局牵头,将两个政策联合开展实施后评估。我局通过实地调研、座谈访谈、调阅资料等方式,对城市更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实施成效进行综合评估。

二、实施情况

近年来,以开展省级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双试点”为契机,我市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政策体系系统化建设,高标准建设卫城片区等四个省级试点片区,推动城市更新成为建设全域精致城市、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最主要的载体抓手。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在威海成功举办,联合国人居署向全球推介城市建设治理的威海范式。2020年—2024年,威海连续五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此外,成功创建城镇房屋安全管理三项制度国家试点,首批城市体检、城市更新省级“双试点”,陪伴式街长制、特色街区打造、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等4项案例和经验,获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全国推广。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以“微改造,让城市更精致”为题,对我市城市更新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去年世界城市日期间,联合国副秘书长兼人居署执行主任罗斯巴赫,住建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实地调研长峰农贸市场等城市更新项目,对我市城市更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社区环境焕新行动

按照全龄友好和完整社区理念,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将垃圾分类、雨污分流、充电桩建设等列为老旧小区“十大必改”内容,一体谋划,统筹改造。引导居民参与小区改造及管理,实现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近年来,全市387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改造面积1763万平方米,惠及群众19万户。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分期分批推进智慧小区建设,出台《关于推进智慧住宅小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老旧小区改造要求达到三星级标准,新建小区要求达到四星级以上标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552个三星级以上智慧小区,全部接入智慧物业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全力推进北山片区、凤凰山片区、枣山片区回迁区的施工建设,基本建成回迁安置房,计划2025年完成棚户区改造目标。

(二)特色街区打造行动

通过分类引导、新业态培育等方式,完成栖霞街特色街区更新改造项目,自开街以来已累计吸引客流超3000万人次,成为中心城区文旅消费新地标。6月28日,老港片区至海港湾项目开业运营,首月累计客流211.9万人次。稳步推进卫城大院、文登区云龙商业街片区更新改造,韩乐坊片区入选省级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长峰邻里入选省首批创新案例。实施小石岛片区综合更新,新建570个车位的停车场投入使用,布置火炬八街西侧林下景观步道,打造夜肆威海打卡新地标,完善小石岛及鹿达花园周边配套设施,首席街长制陪伴式更新经验做法被住建部印发推广。修复召文台、万字会旧址等历史建筑,改造柳营街步行街等老旧街区,通过增设方言雕塑、夜间照明等景观保留历史文脉。新建九龙城潮街、楚家大集等3处特色街区,培育“夜经济”等新业态,带动区域商业活力提升。

(三)蓝绿空间提质行动

按照全龄友好理念,累计新建改造口袋公园266处,打造康成公园绿道等绿道23千米,开展海岸线、山景线、铁路沿线“三线整治”,建成市域绿道网体系,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3%,绿化覆盖率超48%,均居全省第一,获批全国无障碍城市建设和全省首批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公园绿地单双日轮流开放模式获全国推广。

(四)精致空间塑造行动

完成东城路西、电力大厦等10余处建筑外立面改造,提升威海站、威海港、韩乐坊等重要城市节点、景区周边环境,加强威海站网约车信息化建设,扩建改造威海北站门斗、雨棚,增设威海客运中心两站标识标牌,威海站区域更新设计成为山东省首届城市更新设计竞赛题目。改造帝王宫、长峰等农贸市场,建成“幸福海”城市驿站6处,通过增设休憩设施、导视系统优化公共空间。荣成市划定中德低碳生态示范核心区,推进清华核研基地住宅区建设,城市空间品质持续提升。

(五)交通承载扩容行动

G18荣乌高速文双段完成30%,完成G228丹东线、S201威东线等普通国省道修复养护工程共31项,维修里程共计193.2公里。新建改建古寨西路匝道、滨海大道等主次干路及支路超50公里,路网微循环持续优化。新增停车位2.3万个,文登天润曲轴停车场基本完工。滨海大道5.75公里慢行空间改造增设电动自行车专用通道,千里山海自驾公路新增文旅驿站10处、观景平台20处。

(六)韧性基建攻坚行动

启动初村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市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投入使用,2023年以来共处理建筑垃圾11.73万吨。推进供电设施建设,王家河35kv输变电站等11处供电设施投用。结合“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推动乳山建成国内首个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工程,荣成国核示范项目供热首站建成,华能余热利用长输供暖管网项目建成27.6公里,市域首条供热隧道项目开工,可替代燃煤机组供暖面积2400万平方米。完成远遥路等路段供热管线改造,花园中路、古寨南路等路段供热管线计划于10月底前竣工。全市燃气管线铸铁管改造工作集中实施完成,完成不锈钢波纹管更换45.2万户,剩余9.9843万户将结合到访不遇用户上门攻坚安检行动于2025年底完成。完成古寨西路与世昌大道交叉口积水点6处积水点改造。

(七)智慧城市筑基行动

按照住建部相关要求和标准规划应用体系,搭建我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涵盖业务指导等10大系统,市政道桥隧等12个行业领域,于2024年12月通过省住建厅专家组验收。指导和推动学校持续完善智慧教育相关建设,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教学、智慧评价和智慧管理等环节的应用。推进教师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智能化水平和质量效能。坚持以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持续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全市2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平均评级达到3.74分,其中1家达到国家五级标准。通过智慧医院建设,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我市门诊与住院患者满意度均位居全省16地市首位。组织4A级以上景区开展智慧景区自评,全市7家非完全开放式4A级以上景区均完成评定中控制项的标准,达标率为100%。截至2024年,我市已建成164个智慧社区,覆盖率达80%,目前,正在推进20个智慧社区建设,已全部开工,预计年底前智慧社区覆盖率将达到90%。

(八)低效用地提效行动

完成珠海路南等3处生态修复型、威韩商贸城等10处产业升级型、望岛河南等15处功能完善型低效用地转型。经开区智慧谷城市广场、临港区中欧智造(金沙岭)创业港等5处产业园区品质提升,配套人才公寓共5栋1610套,其中2栋(684套)已投入使用,3栋(926套)正在装修。企业通过厂房加层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存量用地效益持续释放。

三、评估结论

两个文件符合国家、省政策导向,与威海实际契合,推动城市更新取得阶段性成效,各工作任务基本超时序完成既定目标,重点片区更新初见成效,但资金、产权、政策落地等问题仍需破解。


202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