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在综保区冷链产业园内,一批冷冻鳕鱼在仓库中完成了“身份转换”——全程无需挪动位置,便从“保税货物”转变为“非保税货物”,海关账册同步完成核减。这得益于分类监管货物“区内直转”业务正式落地运行。
“所谓‘区内直转’,是对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政策的优化,通过搭建智慧非保税管理系统,实现货物不动、数据跑路,受理时间、查验时间从工作日9点-16点变为7×24小时,为企业有效节省了进出卡口运输成本和时间。”综保区商务局副局长李浩介绍,“我们在全省率先上线该系统,全区49家企业申请使用,非保税货物入区效率提升20%以上。”
山东海创智能化冷库正是“区内直转”模式的实践场。这座万吨级智慧冷库中,高耸的立体货架间,智能搬运设备穿梭有序,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依托先进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超过1.6万个库位实现了精准追踪与动态管理。在细节上,每个承载货物的托盘均拥有唯一身份标识码,与系统无缝对接,监管人员扫描托盘码的瞬间,货物信息即刻清晰呈现,这为政策落地打好了“智慧”基础。
“以前把仓库内的保税货物转换为非保税货物的流程比较复杂。”山东海创智慧冷链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志杰回忆道,“我们得先把货从保税仓库运出卡口,绕一圈,再重新通过卡口运进区内非保税仓库,需要额外雇车、办手续。”
这是区内相关企业长期面临的痛点,综保区管委联合海关组建专班,深入企业现场“把脉问诊”。“区内直转”,核心就是搭建智慧非保税管理系统,专班花了半年时间,精心打磨系统、培训企业操作人员,并与青岛海关实现系统深度对接。如今,当保税货物需要转内销时,企业人员只需在办公室轻点鼠标,完成电子申报并缴纳税款,智慧系统便自动完成货物监管状态的切换,全程高效透明。
对于冷链仓储企业,“区内直转”意味着告别了繁重的装卸移库、昂贵的冷链车辆运输和漫长的卡口排队等待。“一单能省下600块,单票业务时间缩短约4小时。”王志杰细数好处,“更重要的是,冷冻货品最怕反复折腾,温度波动影响品质。现在货物待在库里‘一步不动’,安全性和品质更有保障。”
海关监管也随之升级,通过智慧系统,海关可高效审核企业申报,每一步操作都自动留痕,全程可追溯,监管的精准性和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新模式激发了企业活力。同样位于区内的颐嘉食品利用非保系统开展设备委托加工业务,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市场份额。
“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银!”海创负责人感慨道,“未来,我们将继续与综保区管委和海关保持紧密合作,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更多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