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过后,大地少有凉风,在一日胜过一日的炎风热浪中,荷花怒放、流萤飞舞、蝉鸣阵阵。
这“火热”也恰可以用来描述加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有志于“走在前 挑大梁”的山东当下状态。
从去年底获批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到今年初印发《数字强省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加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再到近期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释放数据价值 加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东正推动数据快速融入全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生产、生活和社会治理方式。
见微知著,7月9日至11日,“数涌海岱 改革潮升”融媒体行走进烟台、威海等市,通过现场采访和观摩山东以数字化融通各领域建设、智慧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强省建设之路,感知山东数据要素“支撑力”,见证山东数据驱动下的变革浪潮,加快推进新质生产力跃升之道。
向数据要动能,旺盛城市“生长力”
七月的烟台,万物并秀,海风与浪花合奏,数据与发展交融。
在这美好时节,7月9日,“2025山东数字强省宣传月启动式”在烟台启动。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三核城市之一,近年来,烟台大力实施数字强市战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努力把数字经济的“最大变量”转化为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城市保持旺盛“城市生长力”。
典型成果莫过于烟台在数据要素价值化的探索。以烟台打造的较高价值数据集“全国 138 个城市全媒体广告数据集”为例,其是山东蓝天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倾心打造的行业首个 60TB 级全媒体广告数据集。
该数据集开创了广告数据赋能经济发展的新范式:通过跨媒体数据融合分析,深度挖掘不同行业广告投放的地域分布、数量规模和传播效果,构建了从微观企业决策到宏观产业规划的数据分析链条。
“一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全域监测与合规治理支撑、经济走势研判、产业政策制定的量化依据”,山东蓝天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委小军表示,“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降本增效,为数字经济注入高质量的数据动能”。
如果说在工业革命时期,钢铁、石油等资源是核心的生产要素,那么在人工智能时代,数据将是核心的生产要素。
那么数据如何获得?低空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数据采集、解析提供了关键助力。
烟台云都海鹰无人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打造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平台”便是直接的说明——乡村的基础数据特别分散,而无人机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点。
“我们的无人机搭载倾斜摄影相机,能够快速、精确地完成正射影像和真实三维建模,为城市规划及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支持”,云都海鹰无人机应用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道生表示,“我们开发了人居环境整治平台,通过无人机的高清图解功能,直观展示整治前后变化,精准定位问题区域,为城市环境整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质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切入生产力全过程,通过数据的协同、复用、融合,能够发挥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和倍增效应。
在烟台,类似的例子有很多。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是一例。其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解决流程制造业海量数据下复杂场景的智能制造需求,为客户提供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整体解决方案。
经过多年的行业积累,其自主研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大脑分析平台(MAI)、智能制造管理平台(MES)、物联网数据采集平台(SCADA)等平台,已成功为万华化学、京博石化、道恩集团、蓝帆医疗股份等百余家客户提供智能制造落地服务。
“下一步,烟台市大数据局将依托烟台市数据要素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开发流通及数据产业培育的服务能力;以数据供需为总开关,建立数据供需清单,深化公共数据与企业数据的融合利用,推动形成数据要素‘产生—流通—应用—增值’的良性生态循环;借助‘数据要素×’大赛,发掘一批数据要素企业,打造一批数据要素典型案例,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更好地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烟台市大数据局数据资源科苏家志表示。
“精致”山海间,数智未来触手可及
山海皆有韵,精致见威海。
人类从以手工工具为主的农业社会过渡到以机器设备为主的工业社会,直到21世纪数字技术的颠覆性转变,最终使信息化工具占据人们的视野。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
走进威海市城市运行指挥中心,众多的城市运行体征指标引人注意。
在这里,威海以“一屏统观、一网统管”为目标,选择用“智慧大脑”织密城市治理的针脚,让精细治理的效能渗透进城市的各个角落。
目前,威海“城市大脑”已打通公安、应急、林业、消防等多频段通信系统,聚合视频会议以及无人机、单兵等移动视频,建成平战结合的一体化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实现全时空动态感知、全市域精准调度、全天候协同处置。
山东中数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发展壮大,有效支撑威海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该公司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研发推出“智慧工厂软件”“互联网哨兵舆情系统”“蜂眼群信息监管系统”“智能网关系统”等一系列智慧化应用场景。
其还与经开区智慧谷深度合作,建立山东首个AI数智谷,建成启动后,将服务于云网算力、新型软件服务、产业数字化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
深知“向数据要素要新质生产力”是战略抉择,也是发展大势,近年来,威海以精致城市为牵引,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一主线,积极探索全市数据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流通交易、产业生态四位一体的数据要素价值转化路径,推动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促发展。
在数据要素的嵌入下,威海劳动资料从实体性劳动资料转变为数智化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由工业技术转变为数智技术,生产空间由实体的生产车间等转变为虚拟的网络平台,资本要素由实物资本转变为数字资本,推动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等多链融合,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例如,当地龙头企业迪尚集团打造的国内首家纺织服装垂直生态链平台,借助3D+AI交互平台,样衣设计的研发时间由原本的两三天设计一款到如今的一小时内即可开发多款。
再比如,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智能制造管理平台,囊括资产管理、智能排程、数字仿生、品质预警、经验预防、交付服务等全链条,将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串联起来。
数据要素治理需求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爆发式突显,要求社会应重视数据要素生成机理、数据要素组织生态、数据要素应用场景。
在其中,威海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持续推进新型智慧城市提档升级行动,聚焦精致智治、惠企便民,推出了4224项“免证办”政务服务事项,打造了一批智慧应用场景,建成164个智慧社区。
韩乐坊正是其中一个代表。经开区韩乐坊社区是一个以“韩文化”为主题的商业景区,人流密集、商居混合、业态复杂,治理难度大。
依托市级时空大数据平台,经开区对韩乐坊商圈1700平方米的核心区域进行高分辨率3D数字建模,融合了AI视频监控、智能物联网、网格化数据、商圈商户数据等信息,打造了全要素数字孪生景区,彻底改变了依靠人力巡查和视频盯防的管理模式。
“下步,威海市大数据局将深入贯彻落实数字强省部署要求,把全域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作主线和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数字强省宣传月活动,营造数字威海建设浓厚氛围,打造惠民利企‘一网通办’、城市管理‘一网统管’、社会治理‘一网智治’的威海模式,用数字化手段服务精致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威海特色、在全省具有引领性的数字化创新场景,为数字强省建设作出威海贡献”,威海市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健表示。
深化改革配置,释放强省发展动能
山东具有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积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令人欣喜的是,从烟台低空经济的前沿创新、数实融合到威海“智慧大脑”再到事关民众福祉的智慧社区,数据已成为山东这片土地上深层的发展逻辑、驱动力。
关于这一点,也可从一组组数据来窥得一二。
2024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超过49%,据中国信通院初步预算,2024年山东人工智能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约占全国的9%左右。
今年一季度,山东智能算力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大数据产业、大模型产业等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以数字人、虚拟人为代表的软体智能,呈现井喷式增长。
目前,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为山东地区生产总值破10万亿元大关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新质生产力正逐步崛起并释放出巨大潜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就需要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将数字强省建设列为“一把手”工程的山东正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大力推进“数据要素×”行动,积极推动各级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打造数据应用场景,以“乘数效应”提升生产效率,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
例如在强化公共数据供给方面,目前山东建成“1+16+N”的全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体系,推动各类数据及时汇聚,规范梳理公共数据资源目录16万余项,累计汇聚数据2200亿余条。
同时,山东还注重深化数据源头治理,组织各级各部门完善业务数据标准,推动“一数一源一标”,纳入省一体化大数据平台的数据质检合格率超过99%;持续加大数据共享开放力度,累计提供数据共享服务515亿余次,开放数据326亿条,并在济南、青岛、烟台等市和医疗健康领域探索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打造了“泉融通”“政保通”等一批数据产品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工作主线,山东持续加强数据供给、流通、应用,推动数据价值加速释放。
在数据要素引领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当下,山东数字强省建设正阔步前行。
民众感知、参与、获得最强的是:山东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载体,推动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在全国率先趟出了一条“标准引领、全域推动、分类推进”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目前,山东16个设区市和92%的县(市、区)达到省新型智慧城市四星级以上标准,累计建成智慧社区4095个,打造标杆型智慧社区57个。
受益于此,山东民众美好生活的感知越来越强烈:“数字有温度”,惠民补贴“静默认证、免申即享”,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美好注满我们的生产、生活;乘“数”而上,“无证明之省”一码通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无处不智慧”,智慧社区守护居民幸福生活……
“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数字强省建设为统领,聚焦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改革攻坚,创新突破,全面深化数字赋能,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开创全省数据工作新局面”,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綦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