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海综保区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内,跨境卖家正在忙碌,打单机持续吐出订单,一墙之隔的仓库里,工作人员正在打包,旁边的物流公司随即装车,将货物运往港口。整个楼层内,货物打包、出库、运输的全流程高效流转。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综保区积极抢抓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政策机遇,依托对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通过数据驱动、优化供应链,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级,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威海卖家张泽之熟练地打开“搜酷精灵”数据分析工具,在搜索框内输入”宠物衣服“相关类目关键词之后,屏幕上瞬间清晰呈现出热销品类、价格区间等关键数据。依靠这类工具,张泽之的店铺多次迎来订单爆发,月销售量攀升至近600件。
“搜酷精灵”——这款由韩国软件公司开发、在威海首发的Coupang专属数据分析工具,成为威海卖家手中的利器。“这正是我从外地来威海的原因,”张泽之坦言,“这里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对韩电商的前沿政策与资讯,抢占先机。”
韩国消费者究竟喜欢什么?他们日常搜索的关键词是什么?这些一直困扰跨境卖家,其难点在于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鸿沟。无需踏出国门,卖家便能深度理解海外市场需求,这成为综保区推动跨境贸易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以前选品靠直觉,现在靠数据。”威海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负责人王鹏凯道出了行业转变的关键。为彻底打通跨境电商的数据流通瓶颈,综保区招商人员曾赴日韩实地调研,近距离观察国外电商卖家,发现他们热衷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于是积极对接并引入了一批功能强大的专业软件。
亚马逊平台的领星、虾皮平台的知虾等多平台数据资源被整合进来,成为卖家的得力工具,让供需双方精准匹配,为卖家在行业趋势判断及商品选择上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然而,搭建桥梁的意义远不止于工具引进。综保区更深层的价值在于构建本土卖家与国际平台之间的高效直联通道。每当主流电商平台发布最新选品攻略,综保区便迅速组织招商说明会与实操培训活动,让一手讯息直达国内卖家。
市民严静正在经历这种“直联”效用。上个月,她参加综保区组织的跨境电商卖家出海私董会后,与虾皮平台的运营专家建立了联系,在专家指导下,她在虾皮平台成功售出第一单。
“去年我就计划做跨境电商,但不知道什么东西好卖,所以迟迟不敢投入。”严静感慨,“参加综保区的培训,直接对话平台方,让我清晰了解国外消费者喜好,少走了太多弯路。”
数据驱动的跨境贸易模式,正显著优化着整体效能。今年以来,综保区已成功举办各类跨境电商专题培训12场,累计培育孵化优质卖家超过百位。一个以数据为核心,平台与卖家紧密联结的跨境电商生态圈正逐步形成,威海卖家在连接全球市场的道路上步伐更加稳健。
建强供应链
累计服务商家突破4000家
在综保区保税产业园内,博逻数科6000平方米的保税仓一派繁忙。工作人员穿梭于整齐排列的货架间,分拣、打包等操作井然有序。“这里成本优势明显,”企业相关负责人指着宽敞的仓库说,“空间充足,租金合理,规模扩大后可直接就地扩张,省去了另寻场地的麻烦。物流便捷高效且价格低廉,支撑我们与韩国20多家平台稳定合作,全年进出口额预计可达5亿元。”
博逻数科的发展,折射出在综保区通过建强供应链为跨境电商企业减负增效的清晰路径。
“跨境电商产业链主要包括供应商、跨境电商平台、跨境物流服务商、仓储服务商等生态,建强供应链的意义在于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全链条协同。”综保区商务局副局长李浩说。
作为连接国内与日韩市场的关键物流节点,强大的仓储物流能力正是核心支撑。综保区为此加大投入,建成及在建高标准厂房仓库总面积已达72万平方米,同步建成配套公共设施13万平方米,构筑起坚实的硬件基础。
在物流网络之外,综保区更注重提供软性服务。通过联合中外运集团共建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培育了泓信、云舟、云捷供应链等一批专业服务商,整合起通关、结汇、退税等全链条服务能力,累计服务商家突破4000家。
服务链条进一步延伸至海外,区内云捷供应链、百易达、吉仓供应链分别在韩国、日本设立海外仓,将仓储物流服务的触角直接深入目标市场腹地。
为提升整体运转效率,综保区探索制度与模式创新:开通了全省首个对韩跨境电商转口仓,设立首个进口退货中心仓,为对韩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
随着基础设施完善和服务矩阵成熟,综保区对跨境电商产业链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区内已汇聚相关企业逾百家,业务范围广泛覆盖电商平台运营、跨境直播推广、专业店铺代运营、供应链金融服务以及多元物流解决方案等关键环节。这些市场主体相互依存、有机联动,共同编织了一张紧密覆盖跨境电商全流程、全要素的服务网络。
数据驱动
孵化优质卖家超百位
数据驱动
孵化优质卖家超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