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市动态 > 临港区

光伏板下茶飘香——临港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试验田”

文章来源:临港区党政办公室
时间: 2025-05-08 08:54
点击次数:

在临港区上善堂光伏农业观光产业园的茶园里,一幅独特的“光农共生”画面引人注目——头顶的光伏板将太阳光转化为清洁电能,板下的茶树在温和的光照中舒展枝叶,有机农作物与智能设备互融。这里不仅是茶叶生长的沃土,更是临港区探索绿色低碳发展的“试验田”。

近日,在山东省茶叶学会理事长、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临港区“茶之韵”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团长丁兆堂的带领下,服务团联合青岛农业大学、威海市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相关专家走进上善堂光伏农业观光产业园的茶园,开展“智汇春耕”行动,指导茶园春季科学管理,为茶园注入科技力量,将传统茶产业推向“高碳汇、低碳排、轻简化”的转型之路。

光伏板与茶树的“双向奔赴”,是这片茶园绿色转型的核心密码。园区内,光伏板年发电量超过5000万千瓦时,增加“阳光收入”,为茶园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而在光伏板下,茶树因光照强度减弱避免了阳光直射的灼伤,光伏板在夏季形成天然遮荫、冬季则起到保温作用,为茶树营造出稳定的微气候环境。

威海上善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峰介绍:“光伏板下的茶叶品质更高,叶片更肥厚,香气更浓郁。”在丁兆堂的指导下,园区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已试种70个品种近6000株茶苗,创新应用行间生草、生物质覆盖等技术,使茶苗成活率突破95%,为北方光伏茶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

临港区的绿色实践不仅有技术突破,更得益于构建“固碳—减排—循环”的产业生态。在临港区社会事业局的推动下,上善堂茶园引入物联网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土壤墒情传感器和智能决策平台,实现节水20%、节肥30%,人工成本降低50%。

今年,上善堂还计划实施高效堆肥、立体种养等关键技术,将农业废弃物经高效堆肥技术转化为有机肥,反哺茶园土壤;推广茶树与大豆、菌菇等作物的间作模式,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还增强生物多样性。

茶园朝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正是临港区聚力打造零碳园区的生动体现。近年来,临港区积极探寻绿色发展路径,其中,绿色农业、智慧农业是关键环节。“我们希望通过政策扶持、专家指导和技术赋能,将茶园从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升级为‘碳资产’的孵化器。”临港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临港区将在辖区茶园大力推广“固碳—减排—循环”闭环体系,让绿色转型为茶园“增值”,让每一片茶叶都成为“碳资产”,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样板”,为临港区构建零碳园区贡献农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