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家庭、事业两不误,成为摆在宝妈们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近年来,文登推出“妈妈岗”就业模式,通过弹性岗位开发、技能培训赋能、政策服务保障等举措,为育儿女性打造“就业无忧”生态圈。这一小切口不仅解决了宝妈们的“职场焦虑”,更成为优化生育政策配套、构建友好型社会的生动实践。
金长林花饽饽有限公司电商部主播李琳琳是一位两岁孩子的妈妈,自怀孕起为了照看家庭,她始终未能就业。如今,在“妈妈岗”灵活就业模式下,她不仅掌握了一技之长,还实现了稳定增收,生活焕然一新。
金长林花饽饽有限公司主播李琳琳介绍,她们现在正常就上午播一场,下午播一场。下午正好孩子睡觉,她过来播一场。播完回家,他正好醒了,她就可以照顾他,或者带他出去玩都行,时间挺自由的。而且现在就是工资也比较稳定,正常的话,一天就是300左右,又能看孩子又能挣到钱。
面对育儿与工作难以兼顾的难题,金长林公司创新推出了“模块化生产+错峰管理”制度,量身打造柔性化“宝妈定制产线”,在生产旺季可弹性释放100多个灵活工作岗位,搭建起宝妈们家庭责任与职业发展双向奔赴的就业缓冲带。
金长林花饽饽有限公司电商部孙丽莉介绍,她们宝妈是可以带娃上班的,晚上接完或者周末愿意回来上班就可以带着宝贝一起来。她们公司考虑这一问题,特设了托管班。孩子们可以在托管班参加手工制作或者亲子研学的活动。宝妈安心工作,孩子这边也有专人看护。
这种“带娃上班两不误”的就业模式,不仅让不少“宝妈”重回职场,更实现了企业增效、家庭减负、社会增温的多重效益。600多名宝妈在该企业找到了事业与家庭的平衡点。
不仅是金长林花饽饽有限公司,威海善品服装厂也是文登重点打造的“妈妈岗”就业模式的示范标杆。该企业首创“育儿友好型工位”模式,让500多位城乡宝妈在缝纫机与课铃声的交响中,解锁事业家庭双赢方程式。今年38岁的宝妈孙淑丽就是厂里“妈妈岗”的一员。
威海善品服装厂员工孙淑丽介绍,每天早上她把孩子送到学校,她就来上班,到晚上放学了,她就提前走了,她感觉挺好的。她自己能有收入,孩子也能得到照顾。
像孙淑丽这样的“妈妈岗”,在善品服装占到了总岗位的20%。当生产线开始读懂母亲的生物钟,企业就打开了一扇通往人文关怀的新窗口。除了为宝妈们提供弹性工作制、小时计薪等便利外,善品服装将生产线拆解成“就业魔方”,还在泽库镇、小观镇等6个乡镇设立了“乡村车间”,让一大批农村妇女在灶台与工位间实现了完美融合。
善品服装泽库镇乡村车间负责人 苏荣喜介绍,在这里干活的工人大多都是周围村的,家里都有孩子。孩子基本上都上学,工作时间受限,找个工作真的不容易。这个工作最大的特点是不规定上下班时间,什么事都不耽误。工资的话,平均3000来块。
金长林花饽饽有限公司和善品服装厂的成功实践,是文登整合链接社会资源,扩展“妈妈岗”岗位开发设置,放大产业供岗集群效应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区已先后培育5个“妈妈岗”实践就业基地,挖掘特色“妈妈岗”企业18家,提供岗位1100多个,累计帮助800多名育龄妇女实现就业。
区妇联宣传部长、四级主任科员崔爱娜介绍,在全市率先制定《关于推行“妈妈岗”就业模式促进妇女就业的实施意见》,以“三抓三促”为着力点,探索打造“岗位设置+人员对接+技能培训+上岗推介”全链条闭环式“妈妈岗”就业服务模式,赋能妇女高质量充分就业。
在此基础上,文登不断强化“妈妈岗”就业服务供给,建立“妈妈岗”供需信息发布机制,依托“职业指导进社区”活动,为420多名育儿妇女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服务,推动企业发展和妇女就业“双向奔赴”。
崔爱娜介绍,下一步,区妇联将联合人社部门,积极拓展岗位资源、强化支持保障、开展技能培训、加大宣传推广,进一步优化 “妈妈岗” 就业模式,让更多育儿妇女实现家庭与事业的双赢,真正让“妈妈岗”成为每一位妈妈的“幸福港”。
有温度的岗位、政策、保障,重实效的服务、指导、引导,让文登的宝妈们坚定地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职场新篇章……(丛燕华 侯肖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