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7100000435907XJ/2025-01468 发布单位: 威海市民政局
内容分类: 年度计划 成文日期: 2025-05-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有效性/截止日期: 文号:

2025年全市民政重点工作

时间: 17:52
点击次数:

一、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将养老服务作为工作重心,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制度政策。编制“十五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十五五”期间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出台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措施文件,研究制定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建设地方标准。二是优化服务供给。定期更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加强普惠性养老机构认定管理,积极稳妥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培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老年助餐机构,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服务需求,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6处、认知照护床位170张、认知障碍老年人友好社区4处。开展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提升行动,力争养老床位入住率有明显提高。三是提升服务质量。争取承办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加强在岗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养老护理员在岗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四是深化改革创新。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试点,建设10家以上达到标准规范的智慧养老院。完成省级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任务,做好第二批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项目区市推荐工作。指导环翠区、乳山市开展“五床联动”试点,推动建立老年人能力联合评估机制,实现一次评估、结果共享。

二、加强和改进老龄工作。一是推动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创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工作机制、老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高水平推动老龄工作,推动旅居养老、智慧养老、老年教育等融合发展,深化完善目标、工作、政策、评价四大体系,持续推进一批标志性成果。二是强化示范引领效应。推动标准化建设,积极申报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友好城市两项地方标准。积极参加全国“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等评选活动,积极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争取协调全国老龄工作联系点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三是大力建设友好社会。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基层老年协会规范化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老服务,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关爱帮扶,争取并指导荣成市做好“暖心到家”服务项目。四是全面加强养老监管。落实全省养老机构综合监管办法,实施“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筑牢养老机构安全生产防护网。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运营管理等监管,开展养老诈骗常态化整治,研究出台关于做好养老服务领域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暂行办法,推动建立养老机构信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综合监管效能。

三、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一是深化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紧抓争创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契机,建设社会救助服务转介驿站,做好遇困群众需求摸排、服务链接、项目拟定等工作。研发困难状况指标及网络评估系统,从8大维度13个方面精准分析评估,科学拟定服务事项清单,鼓励社会力量创设个性化慈善帮扶项目。二是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结合民政部、省厅工作部署,适时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联合财政局按照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要求,做好9类困难群体兜底保障工作。三是持续提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能力。用好省、市两级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完善低收入人口数据库,抓好“主动帮办日”活动,为申办能力不足或材料提交不全的困难群众提供帮办代办,为遇困群众提供转介服务,努力满足其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推动社会救助由“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转变。四是持续扩大慈善主体力量。积极培育发展慈善组织,鼓励发展社区慈善基金、慈善信托,不断丰富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公益慈善的渠道。五是开展慈善领域专项行动。综合运用年报审查、“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等级评估、公开募捐方案备案等手段,重点围绕内部治理、机构设置、慈善项目、公开募捐、善款使用五个方面,对全市48个慈善组织开展全覆盖排查和问题整治,进一步规范慈善组织行为,提升群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六是做好慈善募捐和救助工作。组织开展好“慈心一日捐”活动、引导社会各界通过设立冠名慈善基金、定项捐赠和网络捐赠等途径募集慈善款物。持续开展慈善助医、助学、助老、助困、助残、赈灾6大类30余项慈善救助活动,推动社会救助与慈善帮扶相衔接。

四、提升社会事务服务质效。一是加强殡葬管理工作。全力开展民政系统整治殡葬领域腐败乱象专项行动,认真做好自查自纠、提供线索等工作,完善殡葬行业管理政策制度,规范服务标准,实行跨部门综合监管,规范行业秩序。二是优化婚姻管理服务。全面推行结婚登记“天天办”、预约服务“随时办”、外地户籍“跨域办”、电子证照“码上办”、信息查询“网上办”、登记仪式“特色办”、婚育户口“集成办”七项改革措施,提升婚姻管理服务水平。三是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推进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扎实开展社区康复机构能力提升工作。四是规范区划地名工作。以规范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完善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深化地名信息应用为重点,积极推进“乡村著名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地名服务能力。

五、做好困境儿童服务工作。一是提升儿童关爱服务水平。围绕困境儿童保就业,拟联合教育、人社等部门,制定困境儿童成年后就业帮扶实施方案,制定困境儿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补助政策,给予一次性2000元补贴。落实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要求,促进流动儿童平等享有社会权益和关爱服务,增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二是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儿童福利工作。用活用好财政、慈善和乡村振兴三块资金,突出心理疏导、监护支持和关爱帮扶三类项目,组织开展“威海红帆·护童远航”社会组织关爱困境儿童项目征集活动。三是做好儿童福利工作经验宣传推广。开展全市最美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评选和最佳儿童关爱服务项目选树活动,调动儿童工作者积极性和责任心,夯实关爱服务困境儿童基层基础。

六、提高民生管理服务能力。一是支持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以资金扶持形式,支持社会组织创新服务模式,广泛链接资源,在关爱特殊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参与乡村振兴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支持镇街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承接社会救助服务转介驿站,培育更多社区社会组织按需参与社区服务。二是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持续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做好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读,提高社会组织规范化运行意识和能力。引导不开展活动、不发挥作用社会组织注销登记,对存在问题、拒不整改的社会组织依法予以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