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数字威海 > 工作动态

以“智”赋能,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文章来源:数字威海
时间: 2025-05-16 08:59
点击次数:

近年来,威海市始终把科技支撑作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在智慧农业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培育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为引领,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率、效益和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为主攻方向,构建起“生产智慧化、加工自动化、营销网络化,监管数字化”的全链条数字化赋能体系,推动特色产业迭代升级。目前,全市已培育威海市翠虹果品股份有限公司、文登区道地参业发展有限公司、威海威茗茶业有限公司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52处。

以“智”提效,加快农业生产转型步伐。智慧化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风险的重要手段。围绕苹果、西洋参、无花果等优势特色产业,建立气象信息采集监测站、土壤环境采集监测站、绿色防控与病虫害监测站等,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对园区地块、农情、病虫害、农机等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实现信息感知、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技术服务全过程数字化,实现农业管理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农情监测系统使病虫害预警准确率提高30%;智慧灌溉系统节水40%,节省肥料25%;农机作业效率提高20%;现代果园中优质果率增加30%以上,果园经济效益提高20%以上。

以“智”强链,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数字化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的关键手段之一。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农产品加工补助政策,鼓励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2019年以来,先后发放补助资金9669.5万元,扶持苹果、西洋参等十二大特色产业127个农业经营主体引进先进加工设备,通过智能化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从传统“粗放加工”向现代“智能制造”迈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副产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苹果分拣线,每小时能分拣苹果3000余斤,分拣效率相较传统人工挑选提高3倍以上,此外,通过视觉分析和光谱检测,智能系统可以对苹果的外观、规格、重量、糖度等指标进行严格分选,全面提高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打通了苹果标准化“最后一公里”。

以“智”助销,增加农业主体经济效益。大力推进现代化市场营销模式,构建农业特色产业智慧销售网络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打造西洋参数字化交易中心,实时对接国内药材市场、掌握产品价格波动,通过价格监测、供需分析等,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农产品销售周期缩短30%,帮助参农实现溢价销售,平均售价提升3%以上;建立苹果期货交割库项目,可为客户提供与郑商所同步的交割服务,通过“套期保值”交易,实现价格风险转移,提升苹果产业链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化解“丰产不丰收”“果贱伤农”等问题。

以“智”助管,增强精准化监管能力。以数字赋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持续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迈向新高度。探索人工智能化技术应用,在全省率先示范使用AI摄像头,对通过的畜禽运输车辆进行自动识别,通过智能告警系统,提示入境车辆信息,同时自动向承运人手机发送信息,引导其就近落地申报检疫等,辅助畜禽运输防疫监管。目前,依托智慧畜牧业系统回收落地动物信息3万余条。实施数字化追溯,将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部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实现产品全程可追溯;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累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400万余张,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