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过后,经开区崮山镇邵家庄村迎来薯苗繁育旺季。今年,邵家庄村新建的脱毒种苗驯化室投入使用,将培育出大批品质更优的脱毒甘薯苗,为即将到来的春播做足准备,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
在邵家庄村的组培实验室内,一排排育苗瓶整齐地陈列在置物架上,瓶内脱毒甘薯苗在培养基无菌培育下,娇嫩的茎干挺立着,叶片舒展,长势喜人。与组培实验室一墙之隔,就是邵家庄村新建成的脱毒种苗驯化室。
“有了这个驯化室,薯苗经过驯化以后,繁殖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了,种苗和原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能很好地保持脱毒苗原来的种性。”在崮山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隋增行眼里,小小的地瓜苗就是他的宝贝。这个和农业打了30多年交道的技术专家,对种苗培育有种执着的痴迷,每天和地瓜苗见个面是他雷打不动的功课。
脱毒甘薯种苗技术是邵家庄村一张产业“王牌”。利用不带病毒的甘薯茎尖分生组织,通过组培技术,邵家庄村每年能培育出1000多万株脱毒甘薯种苗。
近几年,脱毒甘薯种苗供不应求,但对种苗品种、质量的要求也更严苛了。邵家庄村又盯上了新赛道——培育出不带病毒、品质更接近原种的脱毒甘薯种苗。
去年6月,威海市农科院牵头,组织崮山镇相关技术人员到青岛农业大学,学习更先进的脱毒种苗驯化技术。“取经”回来后,一座简易的脱毒种苗驯化室很快在邵家庄村建成。
技术学成了,但真正试种时,却一再失败。“我们摸索了一两个月,栽植的原苗中,有很多慢慢发黄、病死。”隋增行介绍,经过日夜反复实验,不断调校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从驯化室培育的种苗成活率达到98%以上。
如今,在脱毒甘薯种苗驯化室里,不仅有大家所熟悉的烟薯25、蜂蜜罐等传统优质品种,还有红春、哈密、玛莎莉等市场热销的六七款品种,这些种苗在人工26度“日光浴”的滋养下散发出绿意盎然的生机。隋增行介绍,从驯化室“过渡”后,等到开春三月大棚地温适宜就可以移栽到大棚里进行扦插、快繁。
别小看这个50平方米的驯化室,它为今年邵家庄村的农业增收拓宽了一条新的路径。
“我们准备扩大种苗的经营、探索。前不久,我们有专家外出学习,准备培育脱毒草莓种苗,早一点把优质种苗送到更广阔的市场,帮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崮山镇邵家庄村妇女主任谢淑霞表示。